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康巴时评 >> 浏览文章

新春慰问,要“慰”更要“问”

《甘孜日报》    2016年01月21日

    ■ 本网评论员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和藏历新年将至,我州各地在“送温暖”的美好旋律中,陆续展开了一系列慰问活动,相关的新闻报道在报纸、电视、网站等媒体上又多了起来。
    各级各部门领导主动深入农牧区、社区、敬老院以及困难企业,热情为城乡困难群众、低保家庭、福利院老人、残疾人员、特困职工等特殊困难群体送去了米和面、肉和油及慰问金等“新年大礼包”,让他们无忧无虑、开心过年,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大实事,既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更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品味新闻报道,细观现实生活,让人觉得充满关爱与温暖的慰问活动似乎有点“走样”:有的直截了当送礼品、握个手、合张影,留下光辉形象就算交差;有的匆匆下车、匆匆进门,递上“大红包”,简单客套几句,便拔腿赶往下一站;有的甚至因为工作忙,干脆通知慰问对象上门领取了事……凡此等等,虽“慰”的份量十足,可“问”的成分确实不敢苟同。
    如此慰问,不但有违“慰问”之本意,而且还有“表面文章”与“形式主义”之嫌。要让慰问活动真正架起党群干群关系连心桥,不仅要真情地“慰”,而且更要带着感情、带着问题、带着思考真诚地“问”。
    问所需。从困难群体整体而言,他们在感激单位或部门领导们送来“大礼包”的同时,更希望领导们能为他们解决长远之需,希望各级党委、政府多为困难群众送技术、送信息、送岗位,帮助困难职工实现再就业,使患病困难户能治好病,让受灾的困难户能实现再生产,如此慰问才是群众最需要的。
    问所想。无论哪个群体,除了物质需求,更有精神向往。要让群众真正相信你,就要放下架子,带着感情去问、去体验、去感知。如果高高在上,大而化之,群众就会敬而远之。只有把群众当亲人,满怀真诚地问其所忧,真心实意地排其所难,并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赢得群众的信任。
    问所烦。忠言逆耳利于行。一般而言,民怨较多的地方,常常是我们工作的薄弱环节,我们的干部既不能怕麻烦、躲着走,更不能搞压制,而要借助走访慰问,认真听他们诉苦、抱怨甚至“发牢骚”,把心窝子的话讲出来。只有知道群众怨在何处,解决问题才能有的放矢。
    问所盼。群众的期盼,就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风向标。同时,群众又是真正的英雄,他们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我们的各级干部要甘当小学生,不耻下问,真心拜群众为师,问计于民,问政于民,才能凝众人之心、集众人之智、聚众人之力,精心实施“六大战略”,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
    真情送温暖,寒冬春意浓。关心、关爱特殊困难群体,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党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这既是一项脱贫攻坚的现实工作,也是一项凝心聚力的政治工程。全州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真心诚意的负责态度,用真情送温暖,用行动暖心田,切实做到“慰”到位、“问”到家、“记”在心、“办”必行、“行”有果。否则,群众就会对这种“虚假慰问”嗤之以鼻、避而远之,进而就会玷污“新春慰问”的神圣与高尚。
    
  • 上一篇:决战求决胜
  • 下一篇:依法治州须坚持“八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