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康巴时评 >> 浏览文章

严格用途管制方能守住生态红线

甘孜日报    2017年02月16日

    ■曹红艳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在技术层面上解决在哪划、划什么、怎么划的问题。科学评估、明确范围、勘定边界是必不可少的三个环节。更进一步,生态保护红线能否守得住、有权威,还应当有一个对保护效果进行衡量的“尺子”和对地方政府工作成效进行评判的机制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对我国生态红线的划定与落实进行了全面部署。以一条生态红线,按照山水林田湖系统保护的要求,将碎片化的生态保护边界连接起来,明确出来,保护好青山绿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红线”就是高压线,意味着不可逾越的边界、不可触碰的底线。在耕地红线、水资源管理红线之后,将红线的概念引入到生态保护中予以强化,是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创举。早在2000年,浙江安吉生态县规划就提出并划定生态红线。201110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首次在政府文件中正式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将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加以强制性严格保护,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优先保护良好生态系统和重要物种栖息地,提高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连通性,对于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

    毫无疑问,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在技术层面上解决在哪划、划什么、怎么划的问题。科学评估、明确范围、勘定边界是必不可少的三个环节。所谓的科学评估,就是要通过生态系统重要性评价和生态系统敏感脆弱性评价,明确哪些区域需要重点保护。明确划定范围,将生态功能重要或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的区域进行空间叠加,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具备明确的边界,才能清晰落地,便于管理。将红线边界落到具体地块后,要查明各类基本信息,形成生态保护红线数据“一个库”、分布“一张图”,在勘界基础上设立统一规范的标识标牌,让公众真实感受到生态保护红线的存在。

    划定红线是基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关键。从地方初步划定的实践来看,要保障生态保护红线有效落地实施,迫切需要从国家层面出台配套制度和管控政策。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责任、各部门职责,确立生态保护红线在空间规划中的基础地位。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根本途径在于,实行最为严格的保护和用途管制,对任意改变国土空间用途的行为坚决说“不”,严禁为了局部利益的不合理开发活动。同时加快生态保护红线立法进程,做好生态保护红线与空间规划体系、生态保护补偿等制度改革的统筹衔接。

    更进一步,生态保护红线能否守得住、有权威,还应当有一个对保护效果进行衡量的“尺子”和对地方政府工作成效进行评判的机制。从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的监控体系,到建立科学可行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特别是将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体系,把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及责任追究、离任审计的重要参考,是这项工作扎实开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 上一篇:如何破解二孩时代“教师荒”
  • 下一篇:逐梦路上呼唤“时间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