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2017年08月17日
■吴海霞
政绩考核是“指挥棒”、是“风向标”。有什么样的考核标准,就会有什么样的从政行为和工作追求。四川以生态文明考核为抓手,倒逼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优化,既关心GDP增长的“显绩”,也关心生态文明的“潜绩”,可谓让“绿色考核”催生“绿色政绩”。
发展是硬道理,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绿色GDP绩效,就是在经济发展中,不仅仅要看产出,还要看消耗了多少资源和能源,对环境造成了多大负面影响,把各种投入和产出做一个认真的比对。多年来,四川加强绿色发展目标考核,研究制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增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考核权重,形成推动绿色发展的正向激励。可以说,四川对绿色发展的重视和行动,让政绩考核的指挥棒“绿”起来,是党对人民群众深切情怀的体现,是老百姓生态获得感的保障。
绿色发展成果如何,最终需要用绿色绩效来检验。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绝不是对立的,更不是“鱼和熊掌”只能得其一,二者实际上是相辅相成、互惠互利的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政绩考核是开展工作的方向标,考核指挥棒决定着干部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我们看到:在绿色考核的指引下,四川用一把“绿色标尺”来倒逼发展转型,检验发展质效,可以引导和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形成正确的执政导向,强化对绿色发展的刚性执行力,不断取得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新成效。
考核是指挥棒,问责是狼牙棒。“令在必信,法在必行。”绿色发展指挥棒要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就要增强“威慑力”、成为“狼牙棒”。以绿色绩效检验绿色发展,要认真逗硬,赏罚分明。对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零容忍”,以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为基线,严格逗硬奖惩,让“威慑力”强起来,严肃惩戒急功近利,片面追求GDP发展而损坏自然环境的干部,以刚性的“绿色”考核标准向地方领导干部传递重视生态保护、改善生活环境的压力和动力。
发展质效需要用“绿色绩效”来检验。只要我们拿“绿色”视角看问题、用“绿色”考核树风向、以“绿色”举措抓落实,就一定能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和实践在四川落地生根,交出更加靓丽的生态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