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1年10月28日
◎孙秀艳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每个人多一点环境友好的行为,用实际行动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近日召开的第七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更新了地球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并且评估了138374个物种的灭绝风险,评估显示其中38534个物种面临灭绝威胁。在这份长长的濒临灭绝物种名单中,有巨蜥、鲨鱼、鳐鱼、犀牛等等,人们熟知的长颈鹿也被列入名单。
长颈鹿是小朋友们印象深刻的物种之一,在动物园时常能看到一群群欢脱的孩子围观长颈鹿并发出惊叹。也许正因如此,长颈鹿的濒危更让人触动。
无论是多彩的鲜花,还是绿色的青苔,无论是翱翔天际的猛禽,还是畅游沧海的鱼儿,每一个物种都是大自然的馈赠。自然演化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生物灭绝现象,其原因多被推测为不可抗力的影响。但如今,地球生态系统退化的根源已十分明确,即人类活动影响。一些野生动物悄然告别世界,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无外乎两点:猎杀和栖息地破坏。
“生物多样性就是我们的生命”,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不得益于自然界的慷慨,得益于生物多样性的惠赠。然而,由于人类砍伐森林、侵占湿地、破坏草原、污染海洋等原因,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全球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
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在昆明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时强调:“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也是无情的。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近年来,中国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发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快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步伐,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国家公园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如今,我们生态保护的社会参与度和公众意识持续提升,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量位居世界前列,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举世瞩目。
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刚刚圆满落幕,与会各方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计,凝聚共识,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我们相信,各国同心协力,抓紧行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就能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也要多一点环境友好的行为,用实际行动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