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4年07月16日
在热正在缝纫衣物。
公司设计、制作的藏装。
公司设计、制作的藏式挎包。
公司售卖的藏装。
公司设计、制作的遮阳帽。
◎郎呷 泽仁拉姆 文/图
“入秋以后订单量比较大,生产特别紧张,我们必须提前赶制一些材料,才能按时交货。”在热说。
走进位于白玉县阿察镇的祥阳措青年悦民族服饰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车间,机杼声不绝于耳。剪裁、熨烫、缝纫,在热和同事们正在工作台前紧张忙碌地作业。
在热是该公司的创办者之一,今年60多岁了。从最初的“小裁缝”到现在的总经理,从单打独斗到现在作为这家拥有20多名员工的企业管理者,在热的创业致富路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祥阳措是昌台片区一个著名的景点,以祥阳措来为品牌命名,希望能更好的宣传、推广我们的优美风景和服饰文化。”
在热老人出生于当地远牧点,由于牧区地理位置偏远,没有购买衣物的条件,当地牧民大多都是自己缝制日常穿着的藏袍。在热老人是家中的长子,从十几岁开始便利用放牧的空闲时间学习缝纫技艺。他经常向缝纫技术好的老人请教问题,每到当地开始缝制牦牛毛帐篷时,他总会主动帮忙,以提升自己的缝纫技术。有了一定的缝纫基础以后,他不再局限于衣物的缝制,开始学习制作更复杂的皮具及生活装饰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热的缝纫技术在当地已小有名气,于是他便开始利用自己的缝纫技术增加收入。1990年,在热购置了人生中第一台缝纫机。由于当时牧民居住的都是牦牛毛制成的帐篷,在热便组织几位有一定缝纫基础的村民,开始接缝制帐篷的订单。慢慢地,在热的缝制技术在当地越来越受欢迎,客户也变得多了起来,附近的牧民都喜欢他制作的黑帐篷。
“慢慢的,缝制黑帐篷挣不了多少钱了,最艰难的时候连饭都吃不上,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在热回忆说。随着生活条件慢慢变好,人们对物质条件的追求也变得越高,喜欢更为华丽的服饰,更为时尚的穿搭。由此,在热便有了创立自己品牌服饰的想法。
2015年,在热到石渠县进一步学习缝纫技术,并在成都、宁夏等地采购原料、机器等,在村里盖了一间小作坊。2016年8月,在热和10户村民筹资30万元,白玉县祥阳措青年悦民族服饰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在阿察镇挂牌成立。2017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公司投入50多万元,组织10户贫困户学习缝纫技艺,“祥阳措”这个品牌也慢慢地为当地人熟知。
买机子、进原料、跑订单,1件、5件、10件……凭着一股拼劲儿,在热从一件马甲开始,做起了集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藏式服装生意。因为产品质量好,价格公道,在热接到的订单越来越多,生意逐渐好了起来。
然而,小集镇人流量少、招工难等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迫于成本压力,在热决定在人流量比较大的康定市新都桥镇开分店、开办培训班。“这样一来可以多增加公司盈利,二来能够带动家乡的群众就业,帮助他们增加收入,一举两得。”在热说。
四郎绒姆是纳塔村民,没有牧场,是无畜户,家里有7口人,其丈夫负责打零工挣钱养家,曾经的她只能在家照看两个孩子。在热开办服装公司后,她兴高采烈地加入其中。“我这身漂亮的藏装,从设计到制作都是我完成的。”四郎绒姆骄傲地说。
“祥阳措”在保留传统藏族服饰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不断引入现代设计理念,推出符合当代审美的服饰系列,如改良版藏袍、时尚配饰等,满足了年轻消费者对个性化、时尚化的需求。此外,公司还拓展了非服饰类产品,如摩托车皮质坐垫、藏式特色背包等,进一步丰富了产品,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流水线服装替代了手工缝制,这对传统手工缝制也产生了不小的冲击,电商这一商业模式也引起了在热的兴趣。在热说,他一直在关注电商这一销售模式,希望将来能把“祥阳措”的产品也推向网络,让更多的人了解“祥阳措”这个品牌,让更多的人了解藏式手工艺,了解手工缝制的价值和内涵。
“衣服是穿在身上的心灵,而裁缝则是心灵剪裁师。裁缝对于人们的价值,不只是完成一件件衣物,还有他们饱含情感、倾注审美、传承工艺量出的一尺尺关怀,绣出的一针针心意,缝好的一款款产品。”在热说。
“祥阳措”品牌是藏族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产业发展相结合的一个缩影,它不仅展现了藏族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也体现了地方特色产业如何通过创新与开放,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在在热老人及其团队的努力下,“祥阳措”正逐步成长为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向外界讲述着藏族服饰的美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