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石渠县对口援藏工作副指挥长、副县长王勇
王勇(右一)在农牧民群众家中访贫问苦。
■ 刁海翰 文/图
2.5万平方公里的我州石渠县,比两个成都市的面积还大,作为一名援藏队员能在这里做些什么?在彭州任市委政研室主任、挂职石渠县副县长的王勇相信,只要肯脚踏实地,至少可以留下一路脚印,可以在人生路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段。
行程三万公里,足迹布满石渠
从2014年7月到石渠以来,王勇提出拍摄文化旅游宣传画册的想法,经多方筹集资金,积极策划方案,他邀请彭州籍摄影师李勍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特约编辑刘乾坤的团队并全程参与,对石渠的历史文化、自然地理等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和拍摄。
石渠县幅员辽阔,交通不便,而摄影的最佳时间却是在一早一晚,这就需要早出晚归,他和摄影组所有成员每天早上4点不到就起床,远一点的拍摄点位甚至3点不到就起床,待到拍摄完毕返回到驻地最迟的时候已经12点过,甚至有时只有在帐篷中过夜。
石渠县含氧量不足内地的一半,拍摄过程十分辛苦,他总是坚持、再坚持。他常说,选择了援藏,就选择了接受挑战,就得承受。
一年半的时间,行程3万多公里,石渠草原上布满了他的足迹。边行走石渠边研究怎样最能体现石渠特色文化。最终,确定“康巴之巅的太阳部落”的主题画册名称,让人耳目一新,画册将在6月底面市。
育苗十万株,创造4300米上的奇迹
彭州市是著名的蔬菜之乡,石渠县却是基本不产蔬菜的高寒地区,如何试种,如何推广,如何带出种蔬菜的能人甚至大户,他带领专业人员围绕建设冬暖式大棚试验、示范种植,总结出一套种植办法,带出了一批种植能手,培育了种植大户,引导一批先期脱贫村把蔬菜作为了产业选择,为石渠县的产业扶贫找到了一条新的可行路径,赢得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农牧民的支持和肯定。
2014年底,他筹集资金在洛须镇洛须村建设了占地130平方米的冬暖式日光温室蔬菜示范大棚,用彭州蔬菜种子在大棚里育苗。石渠育苗的技术难度远比内地大得多,为保证了菜苗的健康成长,他整天泡在大棚里。终于,育苗成功,2万多株蔬菜苗很快就分发了下去。
为了让农户种好蔬菜,他不仅到场指导,还多次组织开展培训,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指导群众种蔬菜。通过培训,直接受惠农户260余人次,指导面积150亩。经过这样的努力,黄瓜、莴笋、蕃茄、辣椒、豇豆挂果上市,这是石渠群众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
为扩大规模,他把洛须镇的几名村支部书记作为带头人、培训对象。2015年11月初,邀请了石渠农技干部、部分村支部书记和种植大户到彭州考察学习现代农业和蔬菜产业,参加一年一度的中国·四川(彭州)蔬菜博览会……近一周的参观学习交流,使他们不仅学到了很多发展蔬菜产业的宝贵知识和经验,还开阔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促进他们转变传统落后的观念。
蔬菜种植成为了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的一项工作。一批先期脱贫村都把蔬菜作为了产业选择,县城旁边海拔4300多米的格孟乡从甘肃请来了大棚种植能人,建起了1000多平方米的蔬菜大棚,今年产出了辣椒、西红柿,创出了高海拔蔬菜种植的奇迹,而且目前还试种了西瓜。王勇带领技术人员数次到大棚进行技术交流,为县上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提供决策建议。同时,选择了优良的白菜、卷心菜、辣椒、菠菜、黄瓜、西红柿等种籽200多公斤送给农林局分配各乡村,还在洛须工委的几个大棚内指导培育了数十万苗蔬菜,指导各乡村及时播种并加强田间指导,争取为每个大棚和牲畜暖棚集中区培训一名田间管理能人,保证净土蔬菜的科学种植。
在他的争取下,彭州市委、市政府也把蔬菜援藏列入了年度工作安排,列入了十三五规划和扶贫专项规划,彭州援藏干部人才必将一茬接着一茬地干,让石渠净土蔬菜进入高端市场,服务老乡脱贫奔康。
承受无限煎熬,爱洒援藏路
2015年3月底,王勇正在忙着组织万件寒衣进石渠,突然接到儿子病危的电话,手上的工作又暂时放不下,等到忙完工作他才赶到华西医院,陪儿子做手术。在照顾儿子期间,只要工作需要,他都尽量赶回石渠,处理妥当后再返回陪伴儿子。他安慰儿子说,爸爸能够返回工作岗位,说明你的身体恢复得越来越好了。尽管实际上儿子身体恢复非常慢,到现在也没有正常返校学习,他还坚持带队完成了各项援藏工作。
援藏期间,看到牧民有难处,他自掏腰包4000余元,为两户特困户申请了困难救助,帮助休学在家的孩子返回学校。去年中秋国庆期间,他组织队员捐出一月的补助2万多元,再次深入尼呷镇的贫困牧民中,为他们送去节日的温暖。去年春节期间,听到色须镇一个因母亲去世留下6个孤儿的情况后,他迅速组织捐款,并在今年初返回石渠就立即赶到这户人家,送去了大家的爱心。在他的带动下,队员们经常到联系的亲戚家中帮忙,有的还为困难孩子办了银行卡,定期存入扶助款……
两年的时间不长也不短,王勇就这样坚持着、努力着。他说,一路上有遗憾,毕竟所做的事情十分有限;但一路上无怨无悔,问心无愧,因为他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