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7年04月17日
——记炉霍县上罗科马乡八村“第一书记”孙燕
孙燕为贫困户拥洛讲解脱贫产业股权化政策。
■杜梅 文/图
4月的炉霍,寒风料峭。上罗科马乡八村安适的躺在群山的环抱里,深情入眠。白炽灯光下,孙燕还在奋笔疾书,他在写今年的规划。两年的“第一书记”生活使他改变了很多,少了刚入村的盲目,沉淀出了成熟后的睿智。700多天的走村串户,他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党旗下、田野中,处处都有他的身影。他入农户、下田地,抓党建、促脱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第一书记”为民爱民、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情怀。
“孙书记来了之后为我们村带来了大变化,现在深刻体会到了‘第一书记’就是来给我们村办实事的,我们是真心的感谢哦!”上罗科马乡八村党支部书记满脸笑容地说。
抓党建建堡垒,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藏区山村经济发展滞后,村民思想意识落后。孙燕刚到八村时,村民的抵触情绪很大,觉得是一个逛两年就会走的干部,不起什么作用。他便充分利用以前当老师身份上和口才上的优势,一户户,一家家了解情况,交心谈心,并先后组织驻村帮扶干部召开9次宣讲会、20余次座谈会,体验贫困户生活,了解根本原因,解决帮扶干部的扶贫“畏难情绪”。经过一个月的了解,他利用“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工程”契机,在村里确定1名发展意识强、致富能力好的党员作为项目责任人,带动全村群众发展牦牛养殖、拖拉机运输等项目,让党员扶贫先行。在他看到村民们日渐高涨的脱贫愿望却因文化或专业技术的限制而无法大步向前时,他又邀请农技员到村就“牦牛养殖、农畜品加工”等主题开展专题培训,帮组群众掌握发展种养殖有关技术。并先后2次组织党员干部、产业大户、贫困群众到崇州等地学习先进经验,有效增强脱贫能力。
行路难用电难,解决难题助脱贫
这是孙燕来到八村首先想要为群众解决的难题。 “要想富,先修路”。两年前的八村还没有一条硬化的水泥路,村民出行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孩子们在泥地里摸爬滚打,一会就成了‘泥娃娃’。孙燕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次又一次的来回奔波在乡上和县上,经过多方努力,借助炉霍交通三年攻坚的“东风”,4公里通村水泥路建成了,把八村“晴天不能行车、雨天不能行走”的难题彻底解决。“快点哦!措姆家的房子燃起来了”孙燕一听,丢下手中的事冲向措姆家,火在大伙的齐心协力之下很快扑灭了,乡干部和村民陆续离开了,可孙燕却在找失火原因,原来是电线老化引起的。他又走了几家,发现村里大部分家里的电线都老化,还有一、两家的电线完全裸露在外,这是火灾隐患啊!孙燕他又积极与发改局、电力公司协调,增加对八村电网投资,完成了全村60户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彻底改变生产和生活用电难题。修建水泥路,搞电网改造,孙燕把八村的脱贫已经带上了正轨。
贫困户变股东,铺就致富奔康路
孙燕深知,一户脱贫简单,一村脱贫才是挑战。从入村的第一天,他就在找发财路,有山没有矿石,有水没有水产,也没有投资商在这里办工厂。一遍一遍实地查看,他想到了废物利用。他将秸秆、木屑、枯枝、牛粪等农林废弃物的松、散、软的生物质经机械挤压成绿色环保的新型燃料。经过近半年的探索、调试、运行,并通过及时跟踪对部分用户使用成型燃料试用品后的反馈情况,在得到社会广泛好评及部分企业的认可后,于2016年11月成功试运行并正式投入生产。“一花开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孙燕将上罗乡一村、二村、三村、四村、八村五个贫困村的产业扶持周转金整合在一起成立炉霍县更彭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实行资产股权量化,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为主要运行模式,采取“多业并举,统筹发展经济”的经济发展路子。 公司便以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厂为主要产业。目前每天能达到生产5吨成型燃料产量。孙燕在村民扎西家做客时,由于吹风,扎西家的钢炉烟雾缭绕,很呛人。孙燕回去后反复绘图、设计,最后设计出了“倒焰式钢炉”,钢炉结合钢炉结合藏区取暖方式独立设计,具有使用便捷、环保节省的特点。他一边在村里试用,一边积极与成都王安有限公司签订购买“倒焰式钢炉”合同,现已经签订协议订购第一批倒焰式钢炉50台,贫困户变股东、有分红,培育起了长期造血产业,为贫困户稳定脱贫,致富奔康铺就了一条希望之路。
“只有摒弃‘去做客、当配角、来镀金’的临时思想,忘却自己是下派干部的身份,带着感情干工作,真正做到身入心入,才能真正让村里的贫困户都脱贫。我是党员,我要让飞扬的党旗飘扬在村民的心中。”孙燕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自担任“第一书记”以来,他扎根八村,把村里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群众的难题当作自己的难题,忙学习、修路、开公司……,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八村的变化一天胜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