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奔康路上领路人(上)

甘孜日报    2017年05月09日

——记理塘县下木拉乡上马岩村党支部书记降措

降措(中)正在向唐龙江介绍黑木耳种植基地的情况。

叶强平 本网记者 周华 /

汽车在理(塘)乡(城)路上奔波了一段时间后,便驶入了一条刚完成改造不久的通乡公路。这条公路是沥青路面,不仅道路平整,而且安防设施齐备。从理塘到上木拉、中木拉,再到下木拉,道路两傍的广袤田野上,人们正在忙着春耕。草地和枝头上,一丝新绿预示着高原的春天已经到来。

在下木拉乡政府稍作停顿后,记者一行再次启程,奔向此行的目的地——下木拉乡上马岩村。

一个处地偏僻的山村

离开乡政府不久,眼前的道路就变成了砂石路,虽然道路还算平整,但颠簸还是一阵阵袭来。

从一马平川的田原到雪线之上,再到高山草甸,随后又进入莽莽森林,直到一个猴群出现,车里的气氛才随着海拔的降低变得活跃起来。汽车在盘山路上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来到了上马岩村。

与其说这里是一个村庄,还不如说这里其实就是一个临时定居点。村子依山就势散落在大山深处,村民的住房是石头砌成的,有的已经很破败了。屋面盖的是瓦板,可能是因为大风的原因,瓦板上还压着石块。几块薄地随着山势,不经意地分布在山间。村子虽然不起眼,但周围的景色可谓一流,青杠林、云杉、桦树林依次分布,却又泾渭分明。

“上马岩村距下木拉乡政府45公里,距县城120多公里。在通村通达公路未实施前,尽管县乡一年两次安排维修通村道路,但到了雨季,这个村还是常常成为‘孤岛’。在2014年国家电网未覆盖该村之前,这里的村民根本就用不上电。去年,县里投资600多万元,将通村路的桥涵进行了改造,但公路却依然是砂石路。”下木拉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唐龙江告诉记者。

“交通基本靠腿,通信基本靠嘴,运输基本靠背(人背马驮)。”说起村子以前的交通状况时,在该村担任了38年村支部书记的桑珠说,2001年以前,从村子到乡上是没有公路的,到乡上开会一般都是骑马或步行,往往要一天的时间才能到乡上。如果要到县上,就算能搭上拖拉机,也得花上整整一天时间,遇到坡陡的路段,还要帮助推拖拉机。2001年,村里通了机耕道,在大山里生活了一辈子的村民们,终于看到了拖拉机进村,然而,这条“公路”时通时阻,夏天泥石流断道、冬天大雪封山,一年中有一半以上时间都不能通行。

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

“由于交通的原因,下木拉乡是个贫困大乡,全乡11个村子中,就有9个贫困村,上马岩村是贫困程度最深的村之一。因为贫困,上马岩村的许多村民不得不搬离故土,到县城打工。开春时则回到村里采挖虫草,夏天又回村里捡松茸,过起了季节性移民的生活。”谈起当地的现状时,唐龙江告诉记者。

“我们村的土地贫瘠,产业结构单一,主要种植青稞、土豆等,青稞亩产仅为100斤左右,亩产量仅为全乡其他村的四分之一。但这里物产丰富,高山上产虫草,森林里产松茸、黑木耳等。遗憾的是,因为交通等原因,资源优势无法变为经济优势,当地群众只好守着金碗过穷日子。”上马岩村现任党支部书记降措介绍说,自从2013年自己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对村里的现状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据他介绍,这个村有32户村民,总人口为154人,其中贫困户为13户、63人。全村有耕地385亩,年产青稞约3万斤左右,人均不足两百斤,是个典型的贫困村。由于土地产出少,温饱问题无法解决,村民们不得不依靠竹编和砍桦树做菜板,然后到别的乡村换取粮食度日。

老支书桑珠告诉记者,自打1975年他任上马岩村党支部书记开始,这个村就无法解决村民的温饱问题,因为粮食不够吃,村里不得不请乡上为其担保,向其他村借粮。如此年复一年,沉重的粮食欠账,把村民压得喘不过气来。

1999年,我从雅江县牙衣河乡江衣村来到上马岩村,当时主要做点虫草、松茸之类的生意。自己所在的村子遭遇地震后,便按党委、政府的安排移民到这个村。当时的上马岩村,严重缺医少药,有位村民家有一瓶一千片装的四环素,那可是全村群众的‘救命药’,平时有个感冒发烧、头痛脑热、腹泻什么的都靠这瓶药。其实这种药并不能治这些病,而大家不过是求个心理安慰而已。”降措说,自己刚到这个村时,村里没有村医、没有小卖部,于是,他发挥自己曾经当过村医的专长,开办了村里的第一家村医室和小卖部。由于不通公路,药品和商品运到乡上后,就只有靠人背马驮运回村里,虽然成本有所增加,但还是给村民提供了很大便利。

2006年,我突发疾病,在村里无法治疗,村医降措就用自己的吉普车免费把我送到理塘县城;当时理塘县医院也无法诊断我的病情,由于我不会说汉话,于是降措又陪我乘坐客车到康定治疗,随后又陪我到成都治疗。我能捡回这条命,全靠降措哦!”谈起自己当年的经历时,村民志玛拥忠告诉记者。桑珠说,当年降措7次免费送病人到理塘和康定,得到了村民的赞扬。

赞扬归赞扬,其实在这些故事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上马岩村的贫穷及生存条件的恶劣。村里通了公路后,村民们发现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于是,先后有27户村民搬离了上马岩村。

 


  • 上一篇:牢记使命职责 投身脱贫攻坚
  • 下一篇:“六大机制30项福利”等着全州干部职工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