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7年05月10日
——记理塘县下木拉乡上马岩村党支部书记降措
■叶强平 本网记者 周华
一次改变命运的尝试
“按照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把党支部书记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支部书记的要求,我们乡确定了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抓产业发展,以党员为骨干引领脱贫奔康的思路,在县、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发展增收致富产业,上马岩村就是我们的试点村之一;这个村的村党支部书记降措,就是我们乡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方式培养的致富能人之一。”唐龙江说。
“2010年11月,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上马岩村村委会主任,3年后,在村民的推举下,我接替了老支书的职务。我们村有8名党员和一名预备党员。面对村民季节性移民和土地大量撂荒、收入不稳定,要实现脱贫摘帽任务繁重的实际,村党支部在县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根据当地土壤、气候特点,尝试拓展能让村民受益增收的产业。”降措告诉记者,上马岩村是贫困村,要实现2018年脱贫摘帽、2020年全面小康,时间紧、任务重。虫草、松茸只是村民们的季节性收入,天气、市场价格对村民收入影响较大。只有培育市场适销对路的产业,才能稳定村民收入。但村里人大多没有文化,更不懂技术。怎样培育适销对路产业,成了党支部一班人面临的一道难题。
平均海拔超过3200米的上马岩村,青山环抱、植被较好,年均气温3度,年降雨量72毫米,有着极为理想的原始自然生态,气候和自然环境都是种植中(藏)药材和高价值经济作物的理想之地。降措说,当地的山上有野生大黄,于是在2012年,他便带头在上马岩村试种大黄。但因经验不足、缺少技术支撑等原因,此次试种以失败告终。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对失败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外出考察,邀请专家为村里发展种植业把脉。2013年,也就是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那一年,参加了州农牧局组织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也就是这次培训,让他茅塞顿开。要发展种植业,除了具备天时地利外,还得有技术。于是,他自费到青川、道孚、泸定等地考察学习。
当年,通过邀请专家到该村进行技术指导,并对土壤、气候、降雨等进行摸底后,专家认为上马岩村的土地适合白芨、猪苓及食用菌的仿人工种植,尤其是周边的干倒木及杂木资源丰富,适合食用菌的大规模种植培育。2014年,在县乡和成都龙泉瑞利特公司、成都惠满园科技有限公司的支持下,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该村发展中药材和食用菌种植进行了再次论证。当年,乡上拿出党建工作经费2.8万元,支持该村开展白芨试种。2015年10月,降措与另外3名党员出资15万元,在上马岩村进行猪苓仿野生人工种植。次月,他与成都惠满园公司签订了《猪苓种植合同》,明确由惠满园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及产品收购等。同年12月29日,降措与陕西省宁强县木耳科学研究所签订《黑木耳种购销协议》,投入资金67500元,购买陕耳一号菊花型219菌种15000袋,采用返生态栽培模式,进行椴木黑木耳种植,前期种植黑木耳20000棒。2016年产干木耳约100斤,市场价格为每斤300多元,当年毛收入近4万元。降措介绍说,黑木耳的产值期为5至8年,其间有3、4年为最好产值期,期间每年每棒可产1两左右干木耳。更为重要的是,该木耳品种黑色质优,商品性好,目前市场的干品价格在每公斤800元左右,是普通人工木耳的8倍。照此计算,在产量最好的3、4年间,20000棒黑木耳每年可带来收益80万元。
一次成功的试种,让降措看到了希望。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他和村里的党员经过商议,决定成立理塘县下木拉乡马岩村农副产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出资金额为500万元,覆盖中马岩村、下马岩村、细中村、上格西村等。没有资金,他就用自家房产作抵押,贷款180万元,争取县上投入产业发展周转金13万元。今年,合作社黑木耳种植规模将达到10万棒。其中下木拉乡中马岩村和下马岩村共1万棒,细中村和上格西村共1万棒,上马岩村则达到8万棒。
一条脱贫奔康的大道
“我们采取的是整村纳入和支部+合作社、党员+贫困户的方式,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每一名正式党员负责4户村民的增收工作。”降措告诉记者,不需要入股资金,村民增收则主要靠在合作社打工、土地流转及分红等。发展的产业由合作社负责管理,产品由合作社负责销售,确保村民零风险;同时,村民也可以自主种植,由合作社无偿提供菌种,并保底收购干木耳。合作社有了利润以后,其中的两成分给贫困户、三成作为发展资金、五成作为分红。记者在上马岩村黑木耳种植基地看到,为了仿野生环境,去年已经有产值的两万棒黑木耳完全在露天环境中,基地有喷灌系统。县农牧科技局今年又专门免费提供菌种,支持合作社发展。为解决合作社今年扩种6万棒的用水问题,在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一个容量近百立方米的蓄水池正在加紧建设。
在一个临时搭建的工棚内,十多名村民正在已经钻好孔的青杠棒上种植菌种。正在现场忙碌的勾嘎告诉记者,他家是村里的贫困户,全家有5口人,父亲曾中风并患有慢性病,两个孩子在县城念书。全家的生活来源除了挖虫草和采松茸外,就靠他和妻子在合作社打工。他说,在合作社打工每人每天有110元收入,虫草季节则为每人每天150元,自己和妻子已经在合作社干了十多天,可以领到近3000元工资了。过几天就要上山挖虫草了,等虫草季节过后,还会到合作社打工。他的话音刚落,工棚里传来了一阵爽朗的笑声。
降措告诉记者,去年合作社流转了7户村民的土地,流转金为3万元,每户村民流转土地的收入超过了4000元;支出人工工资5万元,其中有的贫困户仅此项收入就超过了3000元 。当问及降措如何平衡用工时他告诉记者,一般是优先照顾贫困户,其他村民则采用轮流的方式,这样一来保证了贫困户的收入,二来兼顾了其他村民,减少了矛盾。他说,今年预计村民的打工(包括砍椴木棒)收入将接近30万元,如果以户计算,户均收入会超过9000元。试种的两亩猪苓长势良好,一旦产生收益,村民的收入还会增加。“预计3年内,上、中、下马岩村的药材种植规模将达150亩,黑木耳(银耳)种植规模为20万棒,流转土地达200亩以上,下木拉乡的大多数贫困户都将被纳入种植产业链中。下一步,合作社还准备发展藏猪、藏鸡养殖,把产业做大、把合作社做强。”谈起未来的发展思路时,降措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
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一名致富带头人、一位村庄能人,降措自己也没有闲着。他说,虽然村民都移民到了县城,但作为一个去年曾被县委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村党支部的功能不能移,带领群众脱贫奔康的信心不能散。明年上马岩村要脱贫摘帽,还得依靠村党支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把村民的心凝聚起来,把合作社的事办好。合作社要发展,就得延长产业链。所以,他正在发展松茸干片加工,保证村民采摘的松茸能及时卖出,且能卖个好价钱。仅去年,他就加工松茸干片2000斤。同时,他还成立了甘孜州绿野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公司主要开展农作物种植、野生菌加工销售、农业技术开发、中药材种植与销售等业务。记者在位于理塘县城新区的公司驻地看到,一个160平方米的冻库正在加紧建设,松茸干片加工厂基本建成,新设备即将进行安装调试。此外,在乡党委、政府和县工商等部门的帮助下,上马岩村种植基地产品“圣林木拉”商标正在申报注册;公司产品商标“藏孜源”也正在申报中。
“公司成立后,每到松茸季节,还可以解决十多个村民的就业;以后来理塘旅游的人会越来越多,目前我正在筹办土特产品专柜,我们合作社的产品以后可以通过专柜销售,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看着眼前拔地而起的厂房,降措向记者勾勒着更加美好的蓝图。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既是我们的产业发展思路,更是我们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抓手。通过这一抓手,我们将着力把下木拉乡打造成木耳之乡,让更多的群众受益。”唐龙江告诉记者,乡里正在加紧培养像降措一样能带领村民致富的能人,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让更多的百姓踏上全面奔康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