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舍小家为大家 雪域高原绽青春

甘孜日报    2017年05月10日

——记乡城县青麦乡巴麦村第一书记菅志诚

菅志诚,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工程师,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自201512月下派到乡城县青麦乡巴麦村担任第一书记以来,菅志诚务实工作,带领巴麦村村民于去年成功脱贫,顺利通过省级检查验收和第三方评估。

理清发展思路

作为省派第一书记,来到一个陌生的村庄、陌生的高原藏区工作,菅志诚采取盯紧靠上的“土办法”,按照“五必访五必问”的要求,到老党员、退休支书、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家中走访座谈,征询他们对村庄发展的建设意见、发展思路,经过近一个月的深入走访调研,终于将村情民意摸清。

菅志诚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脱贫工作重点,结合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各项帮扶措施,同时广泛征求村干部、党员意见,充分尊重村民的发展意愿,拟定了巴麦村近期及中长期脱贫计划。

为民办好实事

菅志诚从小事做起,利用节假日回成都时,给村民购买农药、种子等农资用品;通过网络和社会资源联系到爱心人士和公益组织为村里的孩子们募捐衣物和学习用品1000余件,为村民募捐近万件衣物;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帮助下,为村民争取大米2600斤、水泥80吨,解决了村民生产生活和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燃眉之急。

“精准扶贫,就业先行”,为了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工作目标,他积极与单位领导和人事部门联系,为巴麦村3名符合条件的待业青年争取到了相应的工作岗位,贫困家庭青年格绒、桑麦格勒和洛绒曲扎3人先后到四川省第一测绘工程院工作。

驻村期间,菅志诚通过多方争取,为全村25户争取到了猪圈和鸡舍的建设指标;积极争取四川省第一测绘工程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为巴麦村捐赠了价值12万余元的太阳能热水器25台。实实在在的实事好事,拉近了菅志诚与村民之间的距离,村民们有困难愿意给他讲,对他的工作也给予大力支持。每当菅志诚在村里走访调研,都有很多村民拉着他到家里请他喝酥油茶,并告诉他家里的高兴事或烦心事。

着力“输血造血”

刚到村子时,针对巴麦村的贫困现状,菅志诚认真研读学习省、州、县扶贫政策及有关文件,吃透扶贫精神,用足用好优惠政策,并积极回原单位争取更多政策和资金,为巴麦村脱贫攻坚“输血”,解决了村活动室破旧、全村用电用水、出行难等问题。

通过为村民办事实、解难题,菅志诚获得了巴麦村干部群众的信任,工作开展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如何发展产业,提高村民收入,让村集体和村民能够“造血”式脱贫成为他驻村工作的重点。自然条件、地理位置、思想观念制约着巴麦村的发展,为改变这种现状,菅志诚利用“农民夜校”、农牧民星期天等一切可利用的机会给村干部、村民不厌其烦地灌输发展理念。在他的引导下,5户农户主动筹资发展生猪养殖,为了鼓励这种行为,他把这5户作为全村脱贫“示范户”,帮助他们申请了技术指导和贴息贷款。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村有20户村民发展生猪养殖。

目前,投资65万元新建的村级活动室、文化室、卫生室已投入使用,电网改造提升已完成,全村实现了硬化路入户,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广播电视,并为每户家庭修建了卫生间、绿化了庭院。全村共修建了15座猪圈、10座鸡舍,安装太阳能路灯36盏,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目前,巴麦村以酿酒葡萄、养殖业、菩提果种植、民居接待为主的产业发展已见成效。

2016年,酿酒葡萄销售额13万余元、菩提果销售额17.5万元、生猪销售额4万余元,贫困户实现了“一超六有”,全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800元以上。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3500元,人均收入达到21元,远远超出国家规定的人均3元的水平。

舍小家为大家

菅志诚驻村以来,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点燃了每一位村民的致富奔康的激情。但在心系藏区群众的同时,对自己的小家亏欠太多,他心中也有遗憾。201512月赴乡城时,女儿7岁,儿子刚出生3个月,在两个孩子最需要父爱的时候,他却在千里之外的高原上履行着驻村第一书记的职责。2016810日一大早,正准备下村查看农户庭院建设水泥是否到位时,他突然接到远在河南的母亲打来的电话,电话中母亲声泪俱下地告诉他,从小把他带大,疼他爱他的外婆去世了。之前,母亲已经告诉他外婆病重的消息,可是由于村子里的事情太多一直没有抽出时间回老家看望老人家,没有想到噩耗来得这么快。按照老家的风俗,儿孙们在老人去世后,要披麻戴孝,为老人守灵送终。菅志诚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马上启程回老家,最后送一送老人家,但是,这一来回至少要耽搁半个月以上,当前又是省委省政府加大扶贫督导检查的关键时期,母亲似乎听出了儿子的犹豫,对他说:“儿啊,姥姥生病的时候,也知道你在四川高原的农村为老百姓做事,姥姥不愿意因为她的病拖累你的工作,临终前姥姥只是说,等你有时间回来了,到坟前多磕几个头。”听到这里,菅志诚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许久之后,他擦干眼泪,平复了心情,又走上了那条每天都要走的下村之路。


  • 上一篇:“六大机制30项福利”等着全州干部职工领取
  • 下一篇:奔康路上领路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