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7年07月03日
——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纪实
6月9日,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到石渠亲切看望包虫病康复患者。
医务人员向牧民讲解包虫病预防知识。
医务人员为包虫病患者实施手术。
■本网记者 马建华 文/图
包虫病是高原牧区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未经治疗的包虫病患者10年以上死亡率高达94%,包虫病肆虐,给我州农牧民造成了重大生命财产损失,被称为高原“虫癌”。
多年来,石渠群众倍受包虫病的困扰,不少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2015年11月,国家、省启动了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打响了“虫癌”防控攻坚战。
殷切关怀 情暖患者 爱洒高原
去年12月2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对石渠县试点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批示:“卫计委、四川省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大力协同、综合施策、深入基层、深耕细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和宝贵经验,希望继续巩固成果,并努力在涉藏地区推广”。
3月2日,四川藏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玉树州包虫病综合防治领导小组会议在北京召开。石渠县委书记袁明光汇报了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进展,省长尹力表示要促进石渠经验常态化、规范化和在全省藏区推广。尹力就巩固扩大石渠防治成果、突出抓好重点疫区、建立毗邻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在川建立国家级包虫病防治研究中心等提出了建议。领导小组组长、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指出:石渠县初步探索出了“两抓四管六结合”的包虫病防治“石渠模式”,也为藏区乃至全国推进包虫病防治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和重要借鉴。会议要求甘孜州和石渠县担当责任主体,坚持不懈抓好组织保障,巩固完善综合防治举措,着力提升防控能力,确保目标如期实现。省委书记王东明、省长尹力分别作出批示,要求抓好落实后续工作。
3月30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来到石渠县实地查看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开展情况,他要求要深入持久抓好综合防治工作,把切断传染源、救治病患群众和宣传卫生知识常识、养成良好习惯等方面工作不断做深做细做实,以切实举措维护群众健康,努力走出符合藏区实际的包虫病防治之路。
州委刘成鸣书记要求全州认真落实尹力省长到州对包虫病防治的指示精神,巩固成果,推广成功有效经验,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以实实在在成效造福农牧民群众。
州人民政府州长,州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战战指挥部指挥长肖友才在今年全州包虫病综合防治安排部署会议暨州包防指挥部第一次会议上明确要求全州深入推广“石渠模式”,继续开展包虫病综合防治六大专项行动,深化各项措施,务求工作落地见效。
今年6月9日,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到石渠县视察包虫病防治工作时,看望包虫病患者、了解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后表示,试点启动以来,石渠县强化源头治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综合施策,显著改善了人居环境卫生状况,有效阻断了包虫病在犬等动物宿主中的感染传播,人群包虫病疫情高发态势得到初步遏制,取得可喜成效。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确保实现阶段目标;强化部门责任落实,全面推进防治工作;抓好联防联控、总结推广防治经验;抓好综合保障,不断提升防治能力。
源头治理 联防联控 群防群控
犬只是包虫病的主要传播源,石渠县把犬只管理列入了包虫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出台规定,农牧区家庭每户只能养家犬1只,所有的家养犬只都要上“户口”。每个月10日是石渠县“犬驱虫日”。驱虫员督促指导农牧民按时喂药。而对于许多没有主人的病犬,石渠县也进行了妥善管理,减小对村民的影响。
通过筛查、救治已得病的村民,实施全民健康教育,石渠县的包虫病新发病率已经开始下降。据省卫计委主任沈骥介绍,6-12岁儿童新病人检出率、家犬感染率、家畜感染率较2014年均有明显的下降,有的指标提前实现目标任务。
为从源头上阻断包虫病传播渠道,石渠县从去年底开始组织“千人小分队”走村入户,开展家犬摸底调查建档工作。如今在石渠县,每家每户的狗都有一个项圈,项圈里面的芯片记录了相关的基本信息。
“之前我们不知道这个病是咋得的,更别说怎么预防了。”格孟乡三村牧民拉措表示,当地人曾经“谈虫色变”,如今各种宣传和防治知识讲座让大家都了解到这个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人们心里就不怕了。
23岁的多尼是尼呷镇城关二村的一名驱虫员,每月10日他都会到村民家中派发防治药物,并监督村民给家犬服用驱虫药。通过电视、短信、微信等各类传播手段宣传教育和有效的管理,石渠县犬只规范管理实现了全覆盖。
州政府颁布了《甘孜州犬只规范管理办法》,明确犬只限养规定,实现犬只管理法制化、规范化、信息化、常态化。全州登记家犬11余万只,规范处置染疫及疑似染疫犬,有效落实“犬犬投药、月月驱虫”防控措施,石渠县家犬登记管理率、拴养率达100%。
6月的石渠高原仍然没有夏天的痕迹,在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石渠,这里仍然寒气逼人。记者走进该县格孟乡,村民们正有说有笑。“有了干净的井水,就不怕虫癌了!”村民耿青卓玛笑着招呼记者进屋喝酥油茶。
在格孟乡格贡二村村口,一道半人高的绿色栅栏保护着一处泵房免受牲畜侵扰,里面是刚投入使用的一口井。“以前要从河里挑水吃,现在我们这一带20多户村民都能吃上这水井的水。”村民尼伟从井里打上满满的一桶水挑回家里。
从2016年起,国家、省决定连续5年通过中央转移支付加大对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投入。投入的逐年增加将使得石渠县的饮水环境日趋完善。2016年已完成打井142口、集中供水5处,今年拟打井200口;项目竣工后,石渠县牧民定居点安全饮水覆盖率将达到96%。
综合施策 宣传全覆盖 筛查求精准
6月29日早上10点,在石渠县色须中心学校里,全校学生都聚集在操场,做起了早操。他们跳的是老师们专门编排的“包虫病防治洗手操”。色须中心学校副校长东伟告诉记者,他们把7个洗手的动作编在了舞蹈中,通过舞蹈让学生对包虫病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石渠县德荣玛乡中心小学张玉萍老师给四年级的学生上了一堂包虫病预防教育课,通过动画、互动提问的方式,增强学生对包虫病的认知。她认为,高年级的学生对包虫病病因、防治措施会有更深的理解,这些学生可以成为家里的宣讲员,把关于包虫病的科普知识传播给家里的其他成员。
针对藏区特点,省卫计委编制了藏语版的动漫宣传片《包虫病防治之歌》在石渠电视台滚动播放,甘孜州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战指挥部编印《甘孜州包虫病综合防治知识读本》,甘孜州教育局编印《甘孜州中小学生包虫病防治健康教育读本》,甘孜州人民医院健康知识大讲堂《包虫病的预防与治疗》,四川省教育厅策划、省委统战部审定、四川传媒学院制作《四川省教育厅包虫病防治宣传教育》动漫片等健康教育资料,下发石渠县及其他包虫病流行区使用。石渠县开展了“小手拉大手”、“一生带一户”健康教育活动,同时为农牧民免费发放便携式洗手器、牛粪铲子和橡胶手套等健康生活物资,共同提升健康生活行为。
目前,根据国家统计局甘孜调查队对石渠全县包虫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开展的调查结果显示,石渠县包虫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从2012年的30%提升到2017年的87.94%,综合防治支持度达98.33%。
石渠县长沙贡马乡前锋2村的包虫病患者脚尼到石渠县疾控中心复查病情。脚尼通过扫描“眼睛”、录入指纹、录入户口薄上的身份证号这一系列的身份识别后,机器“吐出”一张二维码纸张。医生看到扫描生成的二维码,就知道病人的身份信息和上次的检查结果,非常精准和方便。目前,在石渠县医院和乡镇中心卫生院都设立了包虫病免费筛查窗口,常年提供筛查服务。
据石渠县疾控中心谢飞主任介绍,从2016年3月起,包虫病筛查采用虹膜-指纹-身份证号的三位一体的识别方式,主要用于辖区内居民包虫病筛查识别。“石渠县牧区占总面积的90%以上,牧民以散居为主,没有办理身份证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机械按照内地的身份证识别方式,包虫病筛查管理工作很难精准开展。在四川省疾控中心的支持下,我们探索使用了这种三位一体的识别系统。”
政策惠民 治疗零支付 患者感党恩
“感谢门巴!您的恩情我永远记着!”患病数年的虾扎乡三村村民若玛经过专家会诊治疗,病情迅速康复。她激动地拉着主治医生罗兰云的手,不停地说着感激的话。
作为省人民医院派出的包虫病防治专家,罗兰云都记不清自己参与治疗过多少起病例。自2013年开始,他多次来到石渠县为当地群众筛查和治疗包虫病。近年来,省人民医院派出医疗工作组前往石渠县,筛查人次超过1.2万,发现并治疗了大量病例。
“我恢复得差不多啦,放牛骑马都没问题。”虾扎乡二村58岁的泽绒由于长年生活在牧区,卫生习惯差,不幸染上了包虫病。确诊后,手术治疗花费不菲,但她自己只承担了100多元,“其他的钱都是国家帮我掏啦。”
格孟乡格贡一村牧民麻能一家6口,除他之外都患有包虫病。为照顾家人,麻能无法从事任何劳动,生活极为窘困。当地政府不仅为他家人免费诊治,而且将他一家纳入低保。“有政府帮忙,我家很快会养起一大群牛羊!”家人一个个康复,麻能对未来充满期待。
家住石渠县红旗二村的曲地,今年50岁,2016年3月在集中人群筛查时初步诊断为肝包虫病,9月到州人民医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全程费用6万余元。让曲地欣喜的是,基本医疗和大病补充保险可以报销4万余元,包虫病专项补助2.5万元,红十字会救助700元,自己不用负担任何医疗费用。
按照政府保覆盖、卫生保质量的原则,四川组织大批医疗人员前往石渠县为当地群众筛查,并对包虫病患者提供免费药物治疗,对符合手术指征且愿意接受手术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两年前,省卫计委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石渠县整个人群的包虫病发病率已经接近10%。但是因为包虫病的潜伏期长达5-30年,许多人并不了解,等到肚子疼,肚子变大再就医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下乡的医生把B超设备带到了村民家门口,发现了许多早期患者。家住格孟乡的尼泽一家在一次筛查中发现,他和妻子还有女儿都已经感染了包虫病,其中女儿的病情最为严重。让他没想到的是,筛查确诊后,他的女儿通过石渠县包虫病绿色转诊转治通道被转移到州医院进行了手术,他和妻子也开始服药接受治疗。
州人民医院医生陈颖说,到呷依乡有一个大概23岁的女孩儿,“用一种很无神、很伤心的眼睛看着我,就说医生你帮我看一下”。当时陈颖把她的衣服打开以后,把她也吓坏了,“她的整个肚子比9个月的孕妇还要大,而且整个静脉都开始曲张了”。经过3轮包虫病筛查工作,通过州、县、乡三级筛查,石渠县筛查出了6000多名患者,筛查发现,晚期患者大部分都是肝脏受损,许多人被发现时,健康肝组织已经所剩无几。
23岁的泽仁拥章就是其中之一。去年,她刚刚做了妈妈,但生完孩子后不久就觉得肚子不太舒服。县医院检查发现泽仁拥章患有包虫病,已经七八年了。在此之前,她的妹妹也感染了包虫病,几经拖延,妹妹的病情变得很复杂,等大家把她送到医院时已经无法手术治疗。石渠县医院分析了泽仁拥章的病情后,把她转送到了州人民医院。医生说,泽仁拥章的病得需要肝移植。
肝移植,对于泽仁拥章的家庭来说,不仅手术费用无法想象,而且术后的排异风险也很高。能不能有别的办法帮助她恢复健康,医生们也很着急。医生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如果异体肝移植有困难,是否可以用她自己的肝进行移植呢?他们联系上了华西医院的专家,几次远程会诊后,医生们确定了手术方案。去年11月25日,经过15个小时手术,泽仁拥章的手术成功了。
记者了解到,石渠县共为1.9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4.6万人次贫困人群获得减免、补助,减免费用1182万元。
2008年,中央补助地方包虫病外科手术治疗项目及《四川省包虫病外科治疗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补助标准是8000元,目前补助提升到2.5万元,包括手术补助、术后康复、病人筛查、交通补助。符合《甘孜州特殊人群医疗救助》条件的患者,可以得到50%—100%医疗费用的减免和民政补助,除此之外,还有红十字会的慈善救助,患者基本实现零支付。石渠县1200余名贫困患者全部纳入救助范围,防止因病返贫、因病致贫。
2016年,我州紧紧围绕“灭病犬、救病人、奔小康”工作主题,以“防病治病、改善民生、凝聚民心”为目标,扎实落实《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方案》和《甘孜州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战行动计划》,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区域联防、专家指导、社会参与”的综合防控大格局,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截至2017年5月底,全州B超筛查57.46万人,累计发现病人1.4万余人,所有符合服药条件的患者均采取了免费包虫病药物治疗措施;手术1039例,是2015年的4.5倍;州医院与华西医院合作成功为2名石渠患者实施了自体肝移植术,成为全国首家完成该手术的地市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