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大道通康

甘孜日报    2018年04月12日

S216、217线理亚路兔儿山段。

      ■本网记者 马建华

    (上接411日第五版)

     思德是甘孜县拖坝乡移民新村的村民,2012年,他从茶扎乡移民至此。当时,甘孜县从全县22个乡镇中,每个乡镇选两户最穷的村民安置到移民新村,思德家就是其中的一户。在这之前,思德家里几乎一无所有,说是牧民,实际上连一头牲畜都没有,全家的开支就靠他上山挖药材来维持。“县上的干部动员我搬迁时,我和家人都有一些顾虑,这里虽然贫穷,但我们祖祖辈辈都居住在这里,先辈们都生存下来了,我的子孙们为什么不能生存?况且,我们搬下去面对陌生的环境,怎么生活?”思德说,县上的干部磨破嘴皮,他还是无动于衷。干部们苦口婆心地对他说,正因为祖祖辈辈贫穷,是因为交通不便,生存环境太差,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为什么不支持配合呢?在干部们的劝说下,儿女们也希望改善生活环境,于是,他们一家人成为了“移民”。

     为了让移民能够跟其他群众一同奔小康,甘孜县特意将移民新村安排在了国道317线旁边。在思德家不远处,是拖坝乡的大棚基地。乡镇党委、政府为思德和村子里其他移民配备了蔬菜大棚,每个大棚占地2亩,共占地50亩。

     思德不会种蔬菜,就把大棚承包给了别人,自己在那里一边打工一边学技术。加上挖虫草、松茸等收入,他全年收入能够达到4万元,收入相比移民前全年只有2000元,增长了十几倍。

     生活不再寒碜了,在思德心中还有更大的梦想:“现在我们生产生活就在国道317线旁,菜运到城里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而且也好卖了,等学会了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我就扩大蔬菜大棚的种植规模,然后再买一辆大卡车,把村里的蔬菜销往周边的白玉、色达、石渠、德格等县。搞种养殖,跑运输,有这么好的交通条件,还怕不能致富?”

借助便利的交通,现在拖坝乡很多群众都买了面包车,跑运输、搞旅游,居民收入直线上升,人均年收入从2011年的1700元左右,上升到目前的4000元左右,翻了一番还多。拖坝乡乡长洛噶说:“国道改造后,县里开通了客运班车,只需5元钱就可以到达县城,群众脱贫致富的心情很迫切。只要群众转变观念,积极寻求因地制宜的产业,群众的收入还能够翻一番,甚至两番。”

    理塘县濯桑乡康嘎村村民降央克尊,家里种了16亩地,以前,不仅出县的路难走,就是出个村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更别说运粮食到外面卖了,落后的交通,让村民不敢种太多的粮食,即便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后,假如请人工运,除去工钱还要亏本,路况太差,没有老板愿意到村里来收购农产品。

     随着甘孜交通三年攻坚建设项目国道318线和国道227线交汇于此,理塘县实现了高城镇等13个乡(镇)的通乡通畅,在214个建制村中,公路里程达1356.8公里,已解决了214个建制村通公路,115个村通水泥(沥青)路,通达率达到100%

     路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路修通了,村货才能顺畅地运出去,“外”资才有可能引进来,老百姓才能更快奔小康。

    “现在可以直接开车到地里把粮食拉到家里。”降央克尊说,“卖粮食也不愁了”。路顺畅了,播种收获可以实现机械化了,节约了生产成本,种庄稼有了奔头。

      濯桑乡党委书记格桑卓玛说,由于交通的便捷,现在外面有不少投资商来到理塘,全乡把多余的土地进行流转,在这里发展高原生态农业,农民的收入也随之增加。

      乐山市的一家私企“圣地农庄”,就在濯桑乡打造了6500亩的生态农产品基地,公司以合作社的形式向农民下订单,农民按照订单要求种植农作物,农产品现在远销日韩等国。现在已经有100多户农民参与到订单农业中来,降央克尊就是其中之一,还有不少农户表达了参与合作的意愿。

    “参与到合作社既不愁销路,还能了解市场需要。”降央克尊说,“通过在农产品公司打工,既增加了收入,又学到了种植技术。去年我全年收入才2万元,今年挣5万多元不在话下。”降央克尊说。

     理塘县委农办主任说,涉农企业能够在高寒地区“安营扎寨”,主要看中理亚路升级改造和紧邻亚丁机场,陆路交通和空中走廊,让高原无污染的绿色产品能够快速与市场接轨,能够在第一时间走进国内外消费市场。

     现年54岁的洛绒达旺,是得荣达望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主要经营岩蜂蜜和水果等农副产品。

    1989年,洛绒达旺从奔都乡移民到现在的瓦卡镇,谈起当时的路,洛绒达旺特别有发言权:“那时候没有经验,一车水果收购装车时还是好好的,可在土路上一颠,都成了‘果酱’,亏得一塌糊涂,因为路难走,我曾经产生过放弃经商的念想。”

     近几年,靠着甘孜州交通先行战略的实施,洛绒达旺的生意也随之旺了起来,产品可以远销云南和西藏。

     现在洛绒达旺每年光收购水果就达60余吨,另外还收购岩蜂蜜、松茸和树椒等农副产品。这些产品在市场上都是抢手货。为了打价格差,洛绒达旺建立了面积达140平方米的冷库,像当地特色水果酸石榴,在每年一、二月份可以卖到16元一斤。

     洛绒达旺的公司,水果收购覆盖了周边村镇600户人家。“以前的水果吃不完只能喂牲口,或者任其在树上烂掉。”瓦卡镇子庚村支书四郎降措说,“现在,路好了,洛绒达旺就开着车到村子里来收,而且有最低价格保护”。据了解,四郎降措每年卖水果收入8000元左右,一些水果种植大户的收入就更高了。

(未完待续)


  • 上一篇:大道通康
  • 下一篇:别样春芳映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