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8年12月14日
写在甘孜格萨尔机场校飞之际
◎本网记者 李娅妮 兰色拉姆 文/图
67年前,一座机场种下『天路梦』
追溯过往,在甘孜建设机场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12月6日清晨,距离甘孜县城4公里处的“飞机坝”十八军窑洞群遗址,上千个错落有致的窑洞,被疯长的杂草浸没,鼠兔和不知名的鸟儿同穴而居,断壁残垣、风沙走石,入目所及的一切历经六十七载风霜,仿佛都在向世人述说着抢修甘孜机场的光辉岁月。
1943年,西康省修筑甘孜飞机场,用时8个月,仅完成土方工程。1951年春,十八军先遣部队胜利结束昌都战役,部队给养困难,却不愿就地筹粮,给当地群众增添负担。上级决定抢修甘孜机场,建立空中通道,同年11月20日,机场落成。
甘孜县的每一寸土地,铭记着建设者们付出的艰辛与汗水。
1951年4月,西南军区五十三师、五十四师及西南军政大学八分校、工兵五团、十八军卫生学校、工兵机械营以及后方直属部队,近三万军民投入到甘孜机场的抢修大军。
“虽然短暂,却历久犹新。” 今年87岁的荆禄常老人得知12月8日,甘孜格萨尔机场首次校飞成功时激动满怀,“真想坐上飞机去格萨尔机场看看,甘孜交通建设又上了一大台阶”。荆禄常清楚地记得,1951年11月22日,参与抢修甘孜机场的全体军工,换上了压箱底的新装,只为在首次通航典礼上整洁亮相。
“那天,是甘孜载入史册的一天!万里晴空的高原,4架飞机平稳降落,全场沸腾了!”荆老感慨地说,当时条件极为艰苦,最初连队决定搭建帐篷,每十二个战士一顶,每顶帐篷不足十平方米,里面还要堆放物资工具。
可修筑机场不是一日之功,解决住宿困难的问题横亘在军民面前。伐取木材、挖掘坑洞、架上横梁、搭起树枝、糊上黄泥,沿布绒朗山北坡,占地8.4万余平方米的窑洞群呼之欲出,驻地的居住条件得以改善。
窑洞遮风避雨却承受不住高原肆虐的风雪。10月的一天夜里,简易坑洞顶盖被积雪压垮,9位女战士全部牺牲,当时她们中年龄最大的不足20岁。
如今,参与当年机场修建的军民大都无迹可寻。幸运地是,除了军工荆禄常,记者辗转寻到当年建设者泽仁拉姆的后人。
“母亲早已去世,我也只能转述。”退休人民教师焦志友开门见山。在他的记忆中,母亲经常哼红歌,唱到激动处,还会反复跟旁人述说十八军的故事。
“母亲曾说过,机场驻地的军工补给,主要靠川藏公路运输和飞机空投。有时候空投下来的馒头,捧在手里还是温热的。我虽没目睹过十八军修机场,可我和驻地的军工却有不得不说的故事。”焦志友和甘孜机场颇有几分渊源。
1952年,泽仁拉姆已是44岁的高龄产妇。“生产”直接将母子二人送到了命悬一线的生死门;千钧一发之际,其父焦炳清请来了十八军五十三师卫生队两名护士。在护士的竭力助产下,泽仁拉姆与焦志友母子平安。“没有机场修建,没有十八军护士,也就没有我们母子。”焦志友感激涕零。
7个多月的热火朝天、昼夜不息。当年11月22日,在一片欢呼声中,飞机平稳降落在碎石跑道上,官兵和群众欢欣鼓舞,一名藏族老人更是双膝跪地,双手合十……
时光流逝,万象更新。如今在甘孜县斯俄乡,一条被杂草包围的跑道,和南侧傍着缓坡的一个个“山洞”,无声地诉说着67年前的波澜壮阔。
而在50公里外,一片由黄土夯填而成的金色庞然大物,再度承载着康北人民的腾飞梦想。
曾经的历史,选择了这块土地;今天将机场建设再度选择于此,是为了让这片辽阔的土地重新迸发生机与活力。
67年后,格萨尔机场打开『空中走廊』
12月8日,甘孜格萨尔机场停机坪上,冰雪消融、铁甲生辉、人声鼎沸……
“飞机就要来了!”机场全员和甘孜、德格两县群众引颈而望,欣喜异常。
“起飞报准点拍发!”——上午9时,校验飞机从川东北如期腾空,历经两个多小时的飞行,成功降落在距达州河市机场直线距离七百多公里外的甘孜格萨尔机场跑道上。自此,这座新机场正式进入校飞阶段。
随着舱门落地,民航飞行校验组一行七人缓步走出。迎着金色的阳光,百人接机团手捧洁白的哈达,以藏民族传统礼节,向远道而来的客人热忱致意。
那一刻,接机人员的欢呼雀跃和机组人员的热情回应,汇聚成历史与现实的交响。
康北七县数十万群众“在家门口坐飞机”的愿景,即将照进现实。
“看那神鹰飞过我家乡!”得知首次校飞成功的消息后,我州著名藏族歌手根呷激动难掩。
“校飞模式开启,通航还会远吗?”甘孜县水淘糌粑传承人扎呷背着“长枪短炮”赶赴现场,用镜头记录振奋人心的时刻。
中国民航飞行校验中心此次派出的机长于亚超告诉记者:“海拔4068米的格萨尔机场,‘个子’虽比康定稻城两座机场‘矮’,但土石方挖填总量高达6000万方,被业界认定为‘世界最高填方机场’。”
“半个多世纪以前,首架飞机成功降落在‘康北腹地’,极大地提振了当地群众的信心;半个多世纪以后,‘银鹰’盘旋着再次将苍穹与大地间的时空距离缩短。”甘孜格萨尔机场建设指挥部指挥长杨德贵对此番“赶考”充满信心,校验飞机顺利完成十余个“体检项目”后,2019年投产运营指日可待。
“勘察选址、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如期校飞,通航可期。”从康定机场调配到校飞现场的塔台管制员吴金朋兴奋地说,“早听说格萨尔机场的‘四川之最’——选址难度最大的机场,目睹过后可谓实至名归。”
通航,意味着本地人、本地产“飞出去”,也便利了八方来客、四海好货“飞进来”。
甘孜格萨尔机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罗怀卿透露:“首航‘成都、重庆、拉萨’等目标城市基本明确,力争多开辟几条高价值航线,逐步接通全国热门城市,往返飞机将以空客A319(115座)和波音737(100座)两种机型为主。”
“机场的投产将大幅释放格萨尔文化核心区域的客货运输能力,满足圣洁甘孜全域旅游通航市场的消费需求。”州政协副主席、甘孜县委书记雷建平对机场通航充满期待,“明年,格萨尔机场通航之时,甘孜县格萨尔文化精准扶贫百村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将同期运营,机场将成为甘孜县提档升级为康北经贸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的‘要素吸附器’”。
“雀儿山隧道通车,机场通航,天堑变坦途,德格旅游经济发展如虎添翼。”德格县县长黄杰坚信,航空网络布局成型后的“康巴文化发祥地”,正好把“旅快游慢”——旅途安全快捷,游玩休闲缓慢讲究的所有特质探入囊中。
甘孜县医院医生邓珠憧憬1小时直飞省州三甲医院的生死时速;藏装店老板拥措希望“打飞的”去内地一睹潮流尖货展;民宿经理生龙期盼“空中走廊”搭载回如注人流……
厚积薄发,蓄势待飞。记者在甘孜遇到的每一个群众,在微信后台看到的每一条留言,都正翘首以盼机场通航,一改只有G317国道、省道畅达,到成都需10多个小时,到康定需7至9个小时的出行桎梏。
2018年12月8日,对于康北人民来说注定是一个极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甘孜格萨尔机场正式校飞。这意味着,甘孜藏区又多了一条通向外界的“空中走廊”,共和国第一个成立的地区级民族自治州的民用航空“金三角”网络构架呼之欲出,“康藏经贸圈”从此进入“高飞时代”。
“预计格萨尔机场开通后,甘孜、德格、白玉、石渠等县的游客量年增长率将由约10%飙升至20%至30%。”州旅发委相关负责人预测,机场通航后,我州全域旅游发展将呈现井喷态势。
牵康巴,出藏地,携川陕、达沪粤,航空网铺设的“空中走廊”,将助力整个圣洁甘孜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