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阿达:一个藏族姑娘的“9+3”之路

甘孜日报    2019年04月26日

       ◎本网记者 兰色拉姆/文 本文图片由阿达提供

     “9+3=12”——对于这个等式,人们再熟悉不过;2009年,在我省少数民族地区,这个等式有了新的含义,“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具体来讲,这一计划是在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藏区孩子再提供3年的免费中职教育,是我省在探索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创举。

      据统计,自“9+3计划”实施以来,我州先后输送15000余名“9+3”学生,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达95%以上,毕业生就业领域包括教育、医疗、行政等。随着“9+3计划”的实施,教育扶智、教育扶贫和个人梦想的实现早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近日,记者就“9+3”学子阿达进行相关采访。

   “9+3” 托起我的读书梦

      阿达,原是白玉县赠科乡最普通的村民。她从未想过,放逐牛羊与打工流浪的日子会因一项叫“9+3”的政策画上句号。

      因家境贫困,13岁时,阿达被迫辍学,为了减轻家里经济负担,年少的她毅然走上了打工之路。保姆、洗碗工、清洁工……不管多脏多累,只要能挣钱,阿达就卯足劲地干。阿达告诉记者:“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因为 没有文化,没有一技之长,常常受到别人的责骂,也很难挣到钱。我明白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读书成了我唯一的梦想,但在现实面前,我却是无能为力。”

      梦想与现实的矛盾,常常让阿达泪流满面,她只能在睡梦中梦见自己走进校园。好在一次偶然,阿达得知了“9+3”政策,从此她如抓住救命稻草般,看到了上学的希望。经过三番五次打听与询问,阿达基本搞清了什么是“9+3”,趁着打工空闲,她买来专业书籍复习。

      然而,命运再次给她开了玩笑。2011年,“9+3”招考前夕,阿达因病在拉萨住院,痛失了当年的招考。阿达告诉记者:“那时我多次想过,这辈子是否注定与读书无缘,但我仍然不想放弃。”

      因为对梦想的渴望,因为不甘认命,阿达开始再次尝试实现自己的读书梦。她通过网络详细了解了“9+3”招录学校,并将成都铁路卫生学校锁定为目标,之后做了系列准备。同年9月,阿达以一名非“9+3”学生的身份来到了该校。至此,阿达终于如愿走入校园。

      驻校教师泽仁志玛回忆道:“初见阿达,是在11年9月新生开学时,她个头不高、身材瘦小、一头短发、眉头紧锁,手里抱着一叠厚厚的专业书籍。”

      开学一个多月后,经济压力开始逼迫阿达“原路返回”。阿达打工所挣的钱并不多,加之补贴家用、缴完学费后,她直接陷入了经济困境,无奈之下,她将压力告诉了老师泽仁志玛。泽仁志玛将阿达的情况上报学校后,学校立即与白玉县教育局取得联系,并将阿达的情况做详细说明,成功为阿达争取到报考2012年“9+3”的机会。

      在这期间,阿达暂时离开学校,一边打工,一边备考。在准备考试的日子里,阿达天天盼着自己再次跨进校园,她说:“我好希望快点考试、快点到学校,要是做了自己在教室上课的梦,就会连续开心上几天。”

      2012年9月,阿达终于以“9+3”学生的身份,再次跨入成都铁路卫生学校。在国家助学金、省财政资助金等资助帮扶下,阿达成了千千万万个受惠于“9+3”政策并就读中职学院的藏区学子之一。

      2014年1月底,为感谢“9+3”免费教育计划让自己走出大山、学到真本领并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怀着忐忑,阿达给省委书记王东明写了一封信,意料之外的是,阿达很快收到了回信。

      谈起自己收到回信时的情景,阿达记忆犹新:“我清楚记得,那天,我正帮邻居搬运修房子的木头,县上的书记、教育局局长等人一起来我们家送信。”。

    “9+3” 助我走上人生路

      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阿达非常珍惜。每天天还没亮,她就起床背书,每晚宿舍熄灯后,她还打着手电筒学习。

      操场、图书馆……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阿达刻苦学习的身影。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最初学习吃力到获得“三好学生”、“文明标兵”、“优秀个人”等荣誉的尖子生,阿达不断拾阶而上。

      2013年,在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9+3学生‘我的梦,中国梦’征文大赛”中,阿达的文章《我的未来不是梦》获得二等奖。在文章中,阿达怀着深深的感恩之心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是国家给予自己追梦的机会,未来,自己将在‘中国梦’的引领下,继续为梦想而努力。”

      2015年,在学校公派实习生选聘中,阿达被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选中。为了支付实习期间的开支,假期中,阿达来到青海玉树一建筑工地,开始又一次的打工之旅。搬运水泥、河沙、砖块,工地上的阿达成了实实在在的“女汉子”。除去必需的生活费,那个假期,她攒了近4000元的血汗钱。

      实习期间,阿达虚心学习、不怕苦累,获得了各轮转科室一致好评。同年5月,在2012级“9+3”学生专场就业招聘会上,她被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聘用。

      如今,阿达走上工作岗位已是三个年头。接待新入院病人、探热、量血压、整理护理资料是她每天的工作;空闲之余,她还会主动帮助年老体弱的病人,并为藏族病人做翻译。“卡卓、呷正切……”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前来看病的藏区农牧民向阿达道谢,而阿达则面带羞涩,轻轻摇头。

      阿达同事沙香丽告诉记者:“虽然在我们科室阿达的年龄最小,但她的热情助人、吃苦耐劳、虚心向上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成都铁路卫生学校教师泽仁志玛坦言:“刻苦向上,永不服输是阿达给人挥之不去的印象,那个当初在众多新生中不知所措的孩子,如今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是她应得的。”

      三年来,阿达兢兢业业,不仅得到了病人的喜爱,也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认可,2017年,她被评为“年度优秀护士”。阿达说:“从有书读到顺利工作、从经济困难到收入可观,一路走来,我所以能不断前行,这一切都是国家给予我的。最好的回报,是学有所成,全力干好工作,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前年,阿达的父亲不幸去世。悲痛欲绝中,阿达明确了往后的奋斗方向,她说:“让家人生活得更好,是我最大的梦想;对于父亲,遗憾已经不能弥补,未来,我会继续努力,尽早实现梦想。同时,我会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从而有能力帮助那些想要追梦的人。”

      听着阿达的话语,记者脑海中再一次放映着一个年轻、坚毅、勇敢的女孩追梦的故事。这个原本可能与父辈一样生活在高原、与牛羊相伴的女孩,在“9+3”政策的帮助下开启了自己的都市人生,如今的她正沿着坚强、勤奋的轨道开拓自己的明天。

      采访结束了,在温暖的阳光下,记者看到,阿达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 上一篇:生态旅游“大文章” 文旅融合绽光彩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