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甘孜县南多乡软硬齐施提升人居环境

甘孜日报    2019年05月26日

乡村干部在村民家中开展卫生评比。

村民在打扫卫生。

驻村第一书记鼓励村民继续保持好的卫生习惯。

    连户路上,没有任何杂物、垃圾,水泥地面在阳光下亮得反光;庭院内外,柴草堆放整齐,没有半点异味;民房之中,窗明几净、鞋袜整齐,茂盛的盆景充满生机,男女老少都衣着整洁……日前,记者走进甘孜县南多乡青卡村,第一感受就是卫生良好、环境优美。但是同行的驻村第一书记唐书伟却告诉记者:“两年前我们这里可是出了名的脏乱差,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那么,南多乡过去的卫生环境究竟怎样?它又经历了怎样的蜕变过程?记者带着好奇,展开了采访。

     ◎本网记者 刘小兵 文/图

     积弊 条件落后 大家破罐破摔

     唐书伟介绍,南多乡距甘孜县城只有6公里,是除县城外,全县基础条件最好、发展水平最高的乡镇。但在脱贫攻坚政策落地以前,该乡也和我州的大多数乡镇一样,没有自来水,没有可以带动热水器等大功率电器的稳定供电,没有不怕日晒雨淋的水泥路,没有垃圾箱等卫生设施,更没有维护公共卫生的公益岗位人员;群众家中没有独立的洗浴间,没有洗衣机,更没有牙膏牙刷、毛巾脸盆等个人卫生用具。不具备基础条件,群众也就不在乎卫生质量。唐书伟对青卡村的第一印象,就是“群众没条件讲卫生,更不在乎生活卫生与否”,他说:“那时,村上都是土路,下雨泥泞不堪,天晴扬尘四起;牲畜也是满村乱放、随地大小便,臭气熏天;群众用水不便,不爱洗澡、不爱换洗衣物,几乎都不洗脸刷牙,家中的杂物都是随便堆放,用过的碗可以放着再用。”

       唐书伟的说法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印证。青卡村村委会主任觉布初向记者坦言:“那时候,大家的追求就是吃得饱、住得暖,根本没人在乎卫生情况如何,半年能洗一次澡就不错了,有些人靠一套衣服过冬,一穿就是半年;牲口和人就住在一栋房内,屎尿味大家都闻习惯了,根本不会去打扫,大家都觉得不需要经常洗手、洗碗,基本上都不知道要刷牙。”该乡然呷村脱贫户巴松志玛一家的卫生情况曾在全村排名靠后,她告诉记者:“我从小的认识就是洗澡、洗衣不方便就不用洗了,碗筷都是自己用,反复用都也可以……反正大家的习惯都差不多,也不会相互比较,自己不在意就行了。”

      南多乡党委书记洛绒泽登在与记者交谈时,把该乡过去的卫生状况概括为三个字:第一个是“脏”,公共区域牛粪遍地、垃圾成堆;第二个是“乱”,群众的房前屋后和院坝内,柴草、杂物随意堆放;第三个是“差”,群众的卫生习惯和卫生意识极差,大家都脏兮兮、乱糟糟地过日子,而且习以为常,更不要说生活品质了。

      举措 提升硬件 加上公开评比

      脏乱差的卫生环境往往与贫穷落后有关,整洁的卫生环境显示着积极向上的生活面貌。南多乡临近县城,发展基础较好且直接影响着城市形象,乡村的环境卫生整治提升工作大有可为也势在必行。

     洛绒泽登告诉记者,随着脱贫攻坚各项政策落地,该乡6个行政村中的4个贫困村相继达到了“五有”要求,全乡改善环境卫生质量的条件有了保障。2016年,该乡做出了“立足‘四好’目标,坚守‘城乡提升战略’总要求,突出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习惯养成三个重点,全面提升人居环境”的工作思路。随后,该乡进一步明确了“11234”的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思路:党委政府作为“一个主导”,统筹全局;通过政策宣讲、参观体验,让村两委和群众成为“一个主责”;全面实施旱厕改造和粪便、污水散户试点集中“两个改造”;抓好每户的花园、菜园、果园等“三园建设”;抓好房外屋内的垃圾存在率、屋内衣物器具的整齐率、村内公共区域垃圾存在率、村内垃圾收集箱清运率等“四个评比”。2018年以来,该乡同步实施旱厕简易改造46户。截至今年3月,该乡已配备垃圾清运车4辆、垃圾箱23个、环卫公益岗位20个,挖掘了畜禽粪便简易处理坑182个。

      为了巩固提升人居环境治理效果,该乡在2018年2月,启动了贫困户卫生评比工作。

      据该乡然呷村驻村第一书记陈雪峰介绍,南多乡贫困户卫生评比工作的评,以村为单位开展,由各驻村工作队负责具体实施。其评比内容包括家庭成员日常洗手、洗脸、洗头、洗脚、洗澡的情况,每户室内清洁卫生及家具被褥等摆放的整洁度,每户果园、蔬菜园、花园和畜禽养殖园的卫生保持情况,每户入户道路及水池周边区域清洁卫生的保持情况,每户家庭庭院的整洁大方程度,以上五项内容,分别对应满分分值10分。其评比实施流程为,驻村工作队每月两次逐一查看贫困户家庭卫生情况,并按级打分排名,每月召集贫困户宣读评比结果,逗硬奖惩。其奖惩举措为,每月评选各村贫困户家庭环境卫生示范家庭一户,为其悬挂流动红旗;同时,各村评出卫生环境保持最差的贫困户一户,对其罚款100元用于奖励最好的一户。

      现在 环境整洁 而且人心思进

      任何一个变化的产生都有一个过程,但事物的发展也总在曲折中向前进步。陈雪峰告诉记者,“贫困户环境卫生评比工作一开始阻力不小,但一年下来,效果也很明显。可以说我们已经实现了‘村内整洁、干净,户内整齐、明亮,垃圾四级集中清运处理,污水自然规范处理’的目标。”记者实地观察和采访群众后,发现陈雪峰所言非虚。

      记者实地走访南多乡的青卡村、呷然村等4个贫困村后发现,每个村的连户路都十分整洁,没有牛粪,也没有垃圾;每个村都有排污管网,以往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情况已不复存在;村落之间,随处可见限制牲畜自由活动的围栏和经过简单修饰的花草树木。来到青卡村村民生龙尼玛家中,记者发现,他家所有的木柴都整齐地码放在院墙上,不常使用的农具也被集中堆放在一个固定的角落里;在他家房屋的底楼,以前的牛圈已经改造成了杂货间,牲畜粪便的味道已经不明显,十几双清洗干净的鞋子整齐地排放在一个角落;二楼扶梯拐角处,有一个梳妆台,台上整齐地排放着几套洗漱用品;厨房内,锅碗瓢盆都被放在固定位置,每一样都锃光发亮,就连烧火用的钢炉上也看不到灰烬;客厅里和阳台上,都种着不少花草盆景,大多数都长势喜人。

      记者一行来到然呷村村民泽仁康珠家中时,她正在洗衣间内用洗衣机洗衣服。记者看到,她家的桌椅上并没有多少灰尘,被子也折叠得整整齐齐,各种洗漱工具都配备完善而且有新近使用过的痕迹。记者一行准备离开时,泽仁康珠还向陈雪峰反映,希望村上能给她所在的村小组增配一个垃圾桶,这样她和邻居家的垃圾就更方便集中处理了。

     一路走一路看,记者发现南多乡的环境卫生条件的确不错,该乡群众爱护环境卫生、重视个人卫生形象,希望进一步提高村庄、家庭和个人卫生水平的风气也很浓厚。

     然呷村贫困户巴松告诉记者,“以前我们家卫生不好被罚了款,感觉很羞愧;现在我们卫生搞好了,得了流动红旗,出门都觉得很光荣。现在我们一家人每天起床都要排队洗漱,每天擦桌子、扫地都成习惯了。”青卡村村委会主任觉布初向记者感叹:“以前是我去监督大家讲卫生,现在大家反过来监督我了,还有群众给我提要求,说哪些哪些卫生工作还要加强。”

    采访中,洛绒泽登又用3字概括了该乡现在的卫生面貌。第一个是“真”,全乡的环境卫生真的得到了根本性改变;第二是“善”,群众都变得善于维护村庄、家庭和个人的卫生,不仅知道怎么做,还把事情做得细致;第三个是“美”,村上的环境变美了,群众养成了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后的精神面貌更美。



  • 上一篇:养成好习惯 形成好风气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