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颂祖国爱家乡

甘孜日报    2019年08月21日

我和祖国共成长

      我的童年 瘦弱不堪回首

      我是一个六十年代末出生的人,用那时的话说,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尽管不与共和国同龄,但与祖国共成长,始终家国如一,同悲同喜。

      我的童年是七十年代,从开始记事以来,除了纯真,其它好像没什么特别美好的东西留存脑际,相反,那些农村艰苦的生活场景倒是记忆犹新。那时有一些独具时代特色的名词,诸如:人民公社、粮票、布票等等。那时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极其艰难,家中能把玉米当主粮而且四季不断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手电筒是那个年代多数家庭唯一的电器。应该说,那时的国和家都处于特殊困难时期,国家经济如孩童时的我,瘦弱无力,不堪回首。

       我的青春 祖国扬帆起航

       我的青春,是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这段时间,从求学到参加工作,前后也就十来年时间。那时的我因年轻不明事理,没有足够的努力,所以只考上一所林业技工学校,参加工作时是一名林业技工。工作与青山为伍,植树造林,守护青山。但也就是这十来年里,人们的生产生活像破冰般有了大的变化,国道318线由风吹尘土漫天飞的土路变成了柏油路;人们的生活一天一天变得不再清苦,白米饭、白面粉基本取代了过去的玉米面;那时,富裕家庭的标准是“三转一响”(三转指: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一响指收音机);后来,电也逐步在农村普及,电视、vcd播放机、路边插卡电话亭、传呼机等前所未有过的新事物逐渐在农村出现;再后来,摩托车、汽车也如同寻常家用电器走进了千家万户。我也在工作几年后,有了第一个交通工具,一辆250CC的摩托车,我的生活跟随着祖国的发展,也在一天天变好。

       我的青春岁月,也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带领全国人民致力于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候,可以说这时的祖国如一艘巨轮正离岸扬帆、起航驶向广阔大海,身边的变化都是它带给的福音。

       我的中年,国家兴盛辉煌

       古人讲:“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我在步入中年时,结识了一些良师益友,因他们的出现和组织的培养,我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再后来,我自学了电脑,开始了写作,学会了开车,加之党员的责任和使命,我也由一名普通的林业工人一步步成长为一名活跃在宣传工作前沿的组工干部。期间,自己也有了更新换代的交通工具:一辆轿车。

      2015年,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我被安排到泸定县椒子坪村任第一书记,担负起带领全村脱贫摘帽的时代重任。椒子坪村是国家级贫困县里的贫困村,也是个高半山少数民族彝族村。面临困难我没有气馁,在大山里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我和村两委干部翻山越岭,与父老乡攻坚克难共成长,如期完成全村的脱贫摘帽任务,团队的工作最终得到省和国家相关部门的检验认可。

      这个时期,我们的工作生活早已今非昔比。饮食,早已从过去的吃饱过渡到吃好、吃健康、吃文化;交通,已通高速,并向多条高速和高铁延伸,私家车和过去的自行车一样几乎家家都有;通讯,已由过去的座机、传呼机、黑白手机到现在的智能手机;进入数字时代,网络也由过去的1G,逐步升级到2G、3G、4G,现在又即将开通5G;购物支付全球通还不用现金;国家已发展到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的高度;外交,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家国变化日新月异,不胜枚举。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家兴盛成就辉煌,家国情怀如影视画卷,无不映射出我与祖国的共成长,兴奋感慨之余,唯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泸定县委组织部 王可富

  • 上一篇:“助力群众过上高质量的健康生活”
  • 下一篇:从“有学上”到“飞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