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9年10月17日
从“黑灯瞎火”到“万家灯火”
折多山上的输电铁塔。王明阳 摄
电力天路工程施工现场。张涛 摄
◎本网记者 宋志勇
70年来,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关心关爱下,在历届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奋战在电力战线的建设者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在15.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谱写了从“黑灯瞎火”到“万家灯火”辉煌历史篇章。
“70年前,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是点蜡烛和煤油灯,读书写字全靠这两盏灯,因此很受限制。”回忆那个年代,今年76岁的先孝芸如是说,自改革开放后,康定市的电力逐步得到长足发展,过去经常发生停电的历史再也一去不复返了。
新世纪以来,“新甘石”、“川藏联网”和康定、泸定、丹巴、乡城500千伏输变电等重大工程建成投入运营,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和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推进,18个县(市)实现与主网相连,极大地缓解了群众用电难问题。
目前,我州电网拥有50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及开关站208座。截至2018年12月31日,甘孜地区电网有220千伏输电线路23条(包括4条联络线),全长1516.7千米(包括395.4千米联络线)。110千伏输电线路44条,全长1880.8公里。 35千伏线路203条,长度4491.6公里;10千伏线路458条,长度10281公里。
从无到有 电亮千家万户
解放后,我州建设的第一座电站要回溯至1953年初,那时,解放军第十八军进甘孜藏区时,在距甘孜县城6公里的呷拉乡境内修建了一处装机为1×100千瓦的水力发电站,于当年底投产运行。在随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全州各县也相继建立了自己的水电站,泸定县于1959年建成投产的第一座125千瓦城区羊圈沟水电站,同时组建泸定县水电厂,仅向城区供电;康定县于1977年建成装机容量为3x1250千瓦的龙洞沟电站,1984年建成装机容量为2x3200千瓦的瓦店子电站;色达县在1986年至1989年,历时3年建成了霍西水电站……虽然我州先后建起了一座座水电站,但电力滞后仍然是最迫切的现实问题。
我州作为四川省水电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拥有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等河流,理论水电蕴藏量达4200万千瓦,实际可开发量超过3600万千瓦。虽有丰富的水电资源,但我州一度却是全国最缺电的地区之一。
“小时候不知道什么是电,电灯和家用电器就更没见过。那时全靠山上去捡松光照明,做饭的燃料需要上山砍柴火或拾牛粪,家家户户都被熏得黑漆漆的,鼻子里也都是灰。直到1979年才有了电,用上了电灯。”在康定土生土长,今年67岁的刘秀英老人回忆当年时仍记忆犹新。
从小居住在九龙县的严蓉,回忆当年用电的情景时说,“乡下的电灯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丝红线,到了夜晚,家家户户都会用上蜡烛,以便烧水煮饭和孩子们读书写字用。长大后搬到县城,城里的电就明亮多了,不仅可以烧水、煮饭还可以洗衣服,但由于经常停电,家中还得常备蜡烛和柴火。”
那时,全州各县的电力需求都靠小水电支撑、孤网运行,严重制约着各县经济发展。2012年,国家电网正式接管17家县级供电企业,开始构建我州东、南、北三片区供电骨架网,基本实现全州“一张网”。
三次飞跃 高原的冬天不再寒冷
2012年来,“新甘石”联网工程、川藏联网工程、无电地区电网建设相继实施,开启了我州电力建设新时代。
“甘孜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准备就绪”,“石渠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准备就绪。”总投资32.15亿元的“新甘石”联网工程,于2012年3月5日相继在我州康定、石渠、甘孜三县(市)开工,工程建成后将我州北部电力“孤岛”与四川主网联系起来,打破甘孜州电网发展瓶颈,消除甘孜、石渠等县电网孤网运行,实现县县联网。
该工程起于500千伏新都桥变电站,经220千伏新都桥-甘孜线路、220千伏甘孜变电站和110千伏甘孜-石渠线路,到达石渠110千伏变电站,线路全长1015千米。同年9月19日,甘孜变电站和石渠变电站带电成功,标志着“新甘石”联网工程正式通电,改写了甘孜藏区北路缺电的历史,为藏区城乡居民用电和工农业生产用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个工程仅用6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建设,创造了四川电网建设史上的新纪录和高原电网建设史上的新奇迹。
“这是一步跨千年的重大民生工程。”时任甘孜州州长益西达瓦说,工程建成对全州实现“十二五”末新增农牧民聚集区“户户通电”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工程的建设将有力支持我州水电资源大规模开发,促 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新甘石”联网工程解决了我州北路各县缺电难题,川藏联网工程却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州南路各县的缺电难题。
2014年3月18日,动态总投资达66.3亿元的川藏联网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新建乡城至巴塘至昌都500千伏线路1009公里,新建巴塘、昌都2座500千伏变电站。该工程于同年11月建成投运。
如果说“新甘石”联网工程和川藏联网工程这两大主网工程实现了甘孜州电力“大动脉”的畅通,而无电地区电网建设工程就是连接千家万户的“毛细血管”,消灭了州内所有无电户和无电区。
2013年8月我州启动“电力天路”及无电地区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约186.79亿元,35千伏及以上电网项目共36项;10千伏及以下项目共365项。
“灯亮了。”2015年6月30日,当丹巴县丹东乡二道桥村村民扎西彭措按下开关时,标志着我州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全面完成,最后一批共18.86万人告别无电历史。“4年前,我州缺电地区还有70%以上,18个县(市)中有14个都是孤网运行,调节能力差,用电缺乏保障。现在电有了,农牧民再不为用电而发愁。”国网四川甘孜州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刘友志高兴地说。
“电力天路”及无电地区电网建设工程的完工,彻底解决了甘孜藏区无电地区上级电源点问题,实现甘孜州所有县域电网与国家电网主网相连,大幅提高了县域电网的供电能力及供电可靠性,雪域高原的冬天不再寒冷。
“有电,城里亮了,人也多了,营业时间就长了,不用到了天黑就关门。”在白玉县经商多年的陈道强说。
随着一张现代电网的建成,甘孜藏区老百姓的创业之梦不再束手束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逐步变为现实,特色农牧业、水电、矿产等依托当地优势资源的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电力脱贫 为告别深度贫困加力
“村上多年电压不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不仅为贫困村带来了光明,更多的是满足了村民们的用电需求。感谢公司真心真情帮助,祝愿电力公司前景越来越好。”2018年1月11日,雅江县米龙乡卢衣普村村主任布加捧着哈达和锦旗面对国网雅江供电分公司总经理吴兴宇感激地说。
这事还要从2017年12月初说起,当时国网雅江县供电公司线路巡查人员在巡视中发现该村线路老化年久失修,导致全村电压不稳定,村民用电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了解情况后,雅江县供电公司投资16万余元用于改善全村的老旧设备和线路。据工程负责人登巴绕吉介绍:“该村距离县道20公里,背靠大山,面向雅砻江,地理位置较偏,加上道路崎岖,吊车等大型施工车辆无法进入,施工难度大,只能靠人力将材料抬到施工现场。为了不耽误工期,施工队伍每天加班加点,彻底解决了米龙乡卢衣普村60余户村民长期低电压问题。”
电网的发展,提高了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但我州仍然有许多边远山区老百姓用电水平达不到脱贫指标。我州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国网四川甘孜州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贫困地区一道迈进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结合甘孜州深度贫困地区扶贫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018~2020年三年规划投资13.1亿元,进一步解决全州深度贫困地区农村电网发展存在的户均配变容量偏低、设备老旧、“低电压”、孤网小水电并网、独立供区改革改制后的电网升级改造等问题,并补齐深度贫困地区农网短板,解决县域电网薄弱环节及“低电压”问题,确保到2020年我州农网主要供电指标接近或达到国家规定的农网规划目标。
为不落下一户贫困户对电力脱贫的需求,从2017年至2018年,国网四川甘孜州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就逐县、逐镇(乡)、逐村开展电力脱贫项目需求调研,形成脱贫项目清单档案,确保精准脱贫。2018年初,对电力供应不满足脱贫标准的贫困村再次进行查漏补缺,2019年,下达农村配网项目共计3.11亿元。预计全年将实施贫困村项目共50个,下达10千伏线路建设规模436.57公里,配变369台,容量43.6兆伏安,低压线路460公里,改造户表11713户。
今天的甘孜藏区,城市光彩照人,乡村万家灯火,藏区百姓的幸福生活正在被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