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0年03月30日
张光君在清洗酿酒器具。
张光君正在查看酒坛密封情况。
◎丹巴县融媒体中心
杨全富 文/图
在丹巴县岳扎乡,只要一提起八科村张光君,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夸他是一名身残志坚、诚实守信办酒坊的致富能手。
今年43岁的张光君是岳扎乡八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小时候,他就对书法非常痴迷,时常帮助村民们书写对联、家书、请柬等,在村寨中小有名气,梦想着有朝一日成为一名书法家。然而在他十岁那年,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在一次意外中,他的双手严重受伤,肘关节以下粉碎性骨折,当家人背着他赶到医院时已回天乏术,只得从肘部以下高位截肢,被评为二级残疾,生活几乎不能自理。他咬牙坚持上了两年学,由于双手残疾不便学习,加之当时无法克服自卑心理,只得辍学回家,书法梦也因此戛然而止。“回到家后,由于自己手部残疾,无法帮助家人干农活,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废人,每一天里都在自卑之中度过,甚至有过几次轻生的念头。”回忆起过往,张光君感慨地说。
有一次,他从朋友那里得知,在西安有一条书法街,有老师专门为求学的人讲授书法及绘画知识。这对于一个从小就有书法梦的青年来说,无疑具有强烈诱惑。不过,自己残疾的双手是否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学习书法呢?忐忑中,他决定去看一看、闯一闯。从亲戚那里借了几百元钱,张光君只身来到西安,在书法一条街开始了书法学习。
三年的学习,他每天练习四至八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的书法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在大城市里站稳了脚跟,也因此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来,他走南闯北,先后在深圳、广东、西安、成都等地的景区里,依靠售卖书法为生。
然而,在外闯荡的几年间,只要一闲下来,张光君就非常想念故乡的亲人,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到村寨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2014年,张光君因为病残缺少劳动力,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乡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张光君获准异地扶贫搬迁,政府给予了财力扶持,兄弟姐妹、亲朋好友们也给予了大量的资助,他在八科村山脚下的马路旁开始修建自己的房屋。几个月后,一座漂亮的小洋楼拔地而起。
2015年,几乎所有景区的摊位租金开始上涨,租金少则两三千元,多则七八千元,这对于一位仅靠卖字画为生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支出。就在进退两难之时,张光君通过一些平台,知道家乡有回乡创业的惠民政策,他毅然决然地回到了村寨。
丹巴县属于高山峡谷地带,从丹巴县各村寨出土的文物可以知道,这里的酒文化至少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有着浓厚的酒文化底蕴,因此丹巴的酒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见多识广的张广君盯上了酿酒业。没想到,自己的想法与岳扎乡党委政府帮扶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为了尽快让张光君脱贫致富,岳扎乡党委政府联系内地的大酒厂,派遣他到那里去学习酿酒技艺。学成归来后,张光君注册成立了“锅庄酒坊”小酒厂,在自己的易地搬迁“小洋楼”里开始了酿酒生活。
“锅庄酒坊”一楼是张光君酿酒的场所,打开房门,一股浓香的酒味扑鼻而来,只见场地中央放置着一些传统的酿酒工具。二楼是锅庄酒坊成品酒的销售点,五十余平米的房间内,摆满了大大小小的酒坛,坛口均用黄色的布料覆盖,一股酒香弥漫在房间内。张光君告诉笔者,当初建立酒坊之时,他就考虑到环境污染问题,因此,燃料为玉米秆、玉米芯、苞谷壳等农作物废弃根茎,燃烧不会产生其他有毒有害物质。“为保护丹巴县的生态环境,为家乡的绿水青山作一点自己的贡献。”说起他酿酒时所使用的环保能源,张光君很自豪。
张光君告诉笔者,每年三月份到十月份,作坊里都要不间断地酿酒。当问及销量时,张光君说,一年里,作坊要酿酒二万余斤。按照每斤15元计算,毛利润达到三十余万元;除开成本,一年净收益在十万元以上。张光君告诉笔者,自己生活最穷困的时候,得到了社会各界好心人的帮助。现在自己生活安定了,也走上了脱贫奔康之路,就应该回馈社会。由于自己“锅庄酒坊”的酒销量大,因此原材料如玉米、高粱的需求量就大,这些原材料他都在本地采购,这样既满足了自己的需求,也帮助乡邻消化了多余的玉米。
“我家的地里都种着玉米,主要用来喂养牲畜。前几年,由于饲养的牲畜越来越少,每一年收的玉米都用不完,只得眼睁睁地看着玉米被老鼠吃或者长虫子坏掉。自从有了张光君的酒厂,只需要一个电话,他就上门收购,再也不用担心玉米坏掉了。“家住科尔金村的罗桂凤大姐一提起张光君就感激不尽。而酿酒之后所产生的酒糟,可以用来喂养牲畜,他将这些酒糟无偿送给乡邻,受到了养殖户们的交口称赞。
自从有了固定的住所及稳定的收入后,张光君搁置了许久的书法梦又再次从心底燃起。在回到故乡的这几年里,每逢春节前夕,他都要义务为村寨里的人们写对联,并手把手教邻里的孩子们练习书法,孩子们的书法得到了长足进步,许多孩子在学校里获得了书法奖项。他告诉笔者,再过一段时间,等疫情结束后,他准备在家里举办一个全免费的书法培训班,只要是喜欢书法的人,都可以到这里来学习,让这些爱好书法的人士在学习书法中了解书法的历史典故,感受中国书法的无穷魅力。
张光君告诉笔者,在深圳时,自己有幸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她是东北哈尔滨人,也是一名书法爱好者,在长期的共事中,互相有了好感。2015年自己回到家乡后,妻子不顾家人的反对,从遥远的哈尔滨来到这里,与自己生活在一起。现在孩子三岁多,春节前夕,妻子和孩子回东北老家看望外公外婆去了。“在我心中,妻子是最伟大的,因此我要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妻子和孩子撑起一片天,让他们过上最幸福的生活。”张光君激动地说。
在“锅庄酒坊”的大门外,粘贴着张光君书写的“勤劳不负韶华美,幸福总随幸福来”一幅对联。是啊,张光君正是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编织着最美好的幸福生活。
岳扎乡党委书记罗兴进告诉笔者,张光君是一名身残志坚的有志青年,他脱贫致富的事迹在岳扎乡传为佳话。“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现在,许多贫困户们向张光君学习,依靠国家的惠民政策,走上了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