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0年04月23日
魏雄英出生的祖屋。
空军航校照片局部,一排右二为魏雄英。
空军航校照片。
魏雄英烈士证。
魏雄英烈士像。
◎洛旭阳
1952年6月7日,魏雄英机组在执行任务时,飞机撞击在康定贝母山巅不幸失事。
魏雄英,是中国空军成立之初不可多得的人才。雪域悲声,中国空军痛失英才;侨乡垂泪,梅州五华呼唤儿郎。
近日,魏雄英的侄孙魏熙政接受电话采访,讲述了他的伯祖父魏雄英传奇的一生和家乡人民对他的怀念,寄托了对亲人的绵绵哀思。
一门两空军 雄英变“雄鹰”
1923年,魏雄英出生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横陂镇近江村。五华县,古称长乐县,是梅州地区的“西大门”。五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魏雄英就是这片土地孕育出的杰出人物。
魏雄英的家族属于客家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家族,客家“围龙屋”是魏氏21世孙魏雄英的出生地。
魏熙政告诉笔者,魏雄英字建亮,有兄弟4人,他排行老三。
魏雄英的大哥魏崇良19岁考取省立梅州中学,后在国立中山大学理科肄业后,考取黄埔军校第六期步兵科,黄埔军校毕业后考入中央航空学校第一期。中央航空学校毕业后留校服务多年,被选派留学英国皇家空军。返国后,先后任飞行员、教官、队长等职。1943年,日机空袭重庆时,魏崇良指挥战机击毁敌轰炸机1架。后任国民党空军第二勤务大队长。1946年国民党空军总部成立,任少将人事处长。受大哥影响,魏雄英自小有着当空军的梦想,立志驾驭钢铁雄鹰翱翔长空。
1944年夏,21岁的魏雄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民党空军军校23期学习飞行,立志航空救国;当年8月,到印度学习飞行。魏雄英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他刻苦学习,成绩优良,很快就掌握了驾驶飞机的技术。
由于魏雄英表现突出,1945年7月,他与唐宛体、俞渤、王玉珂等搭乘美国运输舰穿红海、越地中海、跨大西洋,千里迢迢到美国蒙哥马利、圣安斯洛、兰道夫、菲尼克斯继续受训深造,学习理论和初、中、高级飞行训练。
1947年,学成归国的魏雄英被分配国民党空军任空军第10大队101中队飞行员,魏雄英真正变成“雄鹰”,驾驶钢铁雄鹰昂首向长空。
加入共产党 驾机勇起义
魏雄英虽是国民党飞行员,但他对腐败的国民政府感到十分失望。中国共产党为魏雄英拨开心中迷雾,点亮了前行的明灯。1948年,经过组织考验,已是少尉飞行员的魏雄英在上海由禹庆荣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党员的魏雄英按组织的安排,在机组不动声色地传播着进步思想,为后来的驾机起义做着充分的准备工作。
1949年,是人民解放军取得辉煌胜利的一年,也是国民党空军起义最多的一年。这一年,国民党空军驾机起义和就地起义高达33架。
按照组织的安排,魏雄英接受任务,策反时为空军第一署署长的大哥魏崇良,由于信仰立场不同,魏崇良未接受策反。
“怒向云天索光明,驾机起义奔向阳。”策反未果,以防万一,按照组织的意见,魏雄英所在机组提前起义。1949年2月19日,魏雄英根据中共党组织的决定,作为中共地下党员的他与徐骏英、张镭、赵昌燕等,从上海驾驶C-46型运输机起义。飞机最初准备从上海飞往石家庄,但考虑到国民党空军已经知道起义消息,为防止遭到拦截打击,最后决定改飞济南,在济南机场安全降落,魏雄英成为中国人民空军一员。
阅兵天安门 碧空展雄姿
成为中国人民空军的一员,魏雄英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决心在崭新的生活中一展身手,立刻参加华东军区空军对国民党空军的接管工作。
起义后不久,魏雄英就接受了一次重要任务,通过“盲飞”把参加开国阅兵大典的C-46型运输机“上海解放号”从上海飞到北京。
在全国解放前夕,国民党仍作最后的垂死挣扎,不断派飞机对上海市进行骚扰。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上海金城机械厂(原国民党空军飞机修理厂)接受中央和上海市军管会交给的修理一架美制C-46型运输机的任务。这架飞机被命名为“上海解放号”,将参加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的检阅。上海金城机械厂全体职工冒着生命危险,顶着敌机的狂轰滥炸,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克服重重困难,按期完成了飞机的修理任务。
飞机修理好后,当时的上海市长陈毅于1949年7月31日晚亲临修理现场考察,并对驾驶这架飞机的飞行员谢派芬(同是国民党空军起义飞行员)和魏雄英说:“这是解放后上海人民修复的第一架C-46型运输机,今天交给你们,你们把它飞到北京向党中央、向毛主席献礼!”谢派芬和魏雄英向陈毅表示:“请首长放心,我们一定胜利完成任务!”
谢派芬和魏雄英两人在没有全线气象预报,也没有通讯导航保障的情况下,只凭一张1∶200的地图,寻找着地标,几乎是在“盲飞”的状态下顺利起飞,并安全降落北京机场。
飞机到达北京后立即编入了人民空军行列,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谢派芬和魏雄英驾驶这架“上海解放号”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接受了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等中央领导人的检阅。此后,这架飞机又参加运输物资和支援18军进藏作战的空投任务,飞机退役后现在保留在开封空军某部。
飞越“天际线” 英魂留长空
1950年3月下旬,进军西藏的陆军先遣部队一部共2400人进驻西康自治区所在地康定,因公路不通,物资补给困难,一时粮草断供,人员靠杀骡马、挖野菜和田鼠充饥,18军军长张国华向中央发电报请求紧急援助。3月30日,毛泽东主席指示空军立即派飞机空投粮食。
在这种大背景下,1950年4月,魏雄英调入西南军区空运队(空13师前身)。1951年4月24日空军13师在四川新津成立,魏雄英任37团3大队2中队长。在此期间,魏雄英多次执行飞行空投任务。
执行飞行空投任务,必须飞越康藏高原。康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崇山峻岭、地形复杂,海拔高度在5000至7000米,可谓飞行在“天际线”;加上气候恶劣变化无常、时有强烈气流,没有气象、通信导航保障和准确的航行图,地标位置误差大,要开辟一条空投航线非常困难,特别是当年使用的老旧飞机,最高升限低于康藏高原的雪山,有时钻山沟、沿河流飞行,安全系数低,一旦发动机出现故障,将导致撞山机毁人亡的严重飞行事故。魏雄英凭借过硬的本领,参与成功试航甘孜(今甘孜县)、懋功(今阿坝州金川县),打通了进军西藏的空中通道。
1952年1月至3月,魏雄英调空13师38团3大队,担任我国第一批女飞行员的飞行教员。
1952年3月24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刘亚楼在中南海颐年堂接见第一批女飞行人员和飞行教员,魏雄英参加。
在完成教学任务后,1952年4月,魏雄英回到空13师37团,仍任37团3大队2中队长。
1952年 6月7日中午,噩耗传来,魏中队长驾驶C-46型8005号飞机空投完毕返航后中断联络,多方查找均无音讯。他和8005号其他机组人员用生命践行了航空报国的初心。
事后查明,1952年6月7日,周六,多云,能见度大于十公里,上午10时,中队长魏雄英驾西46型飞机8005号由新津机场起飞至昌都地区执行空投任务,返航新津时,因航线天气恶劣,撞到康定大渡河东10公里5000余米高的贝母山上,导致机毁人亡。
英名载史册 后人永铭记
1953年5月,两名挖虫草的藏民在麦崩乡贝母山下发现飞机轮胎和残骸,上报到西康自治区军分区。中国人民空军获悉后,委派空军司令部作战处参谋吴庆存、空军司令部后勤部参谋费经邦、空军司令部工程处参谋王起淳、空军司令部政治部助理员席文仁、空13师政治部宣传科长马国昌、空13师37团3大队机务主任刘育英、摄影员刘欢元等人组成调查工作组前往现场处置。飞机失事地贝母山,山势险恶、终年积雪,寸草不生,工作组历经艰险到达飞机失事现场,烈士残骸尚存,发现一只手表指针停顿在撞山时刻。经过实地勘测,发现此山实际海拔比地图高度多出800米。
1953年6月,魏雄英机组9人遗骸埋葬于康定瓦斯沟,墓前有木质墓碑;2019年,康定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烈士骨骸按原序迁至新烈士陵园合葬。
魏雄英牺牲后,烈士亲属一直在寻找烈士具体牺牲地。2019年5月,魏雄英侄孙魏熙政通过空军13师、中国空军档案馆、原空军某部副参谋长孙培新等途径知道了烈士具体牺牲地在现康定县三合乡昌坝村。魏熙政表示,作为烈士后人,感到光荣和自豪,将适时到康定祭奠亲人。魏熙政同时告诉笔者,魏雄英家乡五华县横陂镇近江村将致力打造“航空英雄村”,让英雄精神激励后人奋勇前进。
康定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谭易康表示,作为烈士牺牲地的康定将更义不容辞为建设“航空英雄村”提供最大的帮助,将大力宣传英雄事迹、弘扬英烈精神。(图片由魏熙政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