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陈怡:雪域高原的师者初心

甘孜日报    2020年05月12日

   ◎钟华 陈进

   “我希望在一张尽量空白的页面上描绘我的师心蓝图,哪怕只是给这片雪域增添些许霞光,我心也慰。”2017年8月,怀揣着一份责任,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祥福中学教师陈怡踏进了雪域高原,在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沙坪职业中学,开始了她的支教生活。

   绝不耽误学生一节课

   九龙沙坪职业中学,覆盖九龙县九乡一镇,有29个教学班、1600名学生,而教师只有70名,教师资源相当紧缺。陈怡到达后即承担了初三两个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

   每周30多节课,再加上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陈怡几乎没有休息时间。“真是一种让人想‘逃’的累。”陈怡笑着说。但是,当看到课堂上一双双纯洁的眼睛如朝圣般追随着她时,陈怡便觉得有一股力量从心底涌起,驱散了所有的疲惫。

   藏区学校条件有限,支教老师住的是不到二十平方米的学生公寓,停水停电是家常便饭,网络信号更像这里的空气一样稀薄。她不禁问自己:为什么来这里?能为这里做什么?认真思索后,她说:“我来的目的是支教,是成就自己生命意义的一段旅程,在这个过程中,最该做的就是给予和奉献。”

   支教工作开始一学期后的那个春节,陈怡因乳腺肿瘤住进了医院。在等待检验结果的煎熬里,她不停地问医生:“如果是癌症,甘孜藏族自治州那边可以做化疗吗?”医生的回答给她泼了冷水:“如果真的是恶性肿瘤,你就无法继续去支教了……”

   那一刻,学生的脸庞在陈怡脑海里不断闪现,不能去支教,就再也见不到那些可爱的孩子了。一想到这里,陈怡心中充满苦涩。

   终于,活检报告出来了:良性。那一刻,陈怡笑了。术后不久,在确定支教学校的校医能处理手术伤口后,陈怡立刻起程。她带着伤痛,没有耽误孩子们一节课。

   既当老师又当“妈妈”

   2018年8月,原定一年的支教时间结束后,陈怡“意犹未尽”,再次主动申请留在九龙沙坪职业中学支教。2018年8月底,她成为了支教团队中第一个七年级班主任。

   班主任相较于一般任课教师,工作更多、责任更大。“以前带军训,就是把学生带进营地,交给教官,班主任就成了闲人。而这里,10天军训,早上6:10起床,晚上9:15就寝,班主任一人全程服务。”陈怡说。无论是日常行为规范、队列训练,还是教唱军歌、教读《论语》、整理内务,她都认认真真毫不含糊。让人欣喜的是,在汇报表演中,她带的7年级6班获得了二等奖,全班同学倍受鼓舞。

   军训结束,步入正式的学习阶段。“班风至关重要!”陈怡清楚,对初一的学生来说,开学第一个月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只有跟勤管理,要求严格,才能让孩子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节奏,才能让班级尽快营造良好的班风。每天清晨,6:10准时检查学生内务、晨练、早读;午饭后,督促清洁,守午睡;夕会课,总结一天工作,指导学生作业,纠正不良班风;熄灯后,逐一巡查学生就寝……看似无聊的循环,却让好习惯得以养成。

   雪域高原,海拔高,冬季长。学生长期住校但却喝不到开水,这让陈怡心头酸楚。于是,每天帮学生们烧上热气腾腾的开水,帮学生在网上订购衣裤鞋袜,建立零花钱保管与借用银行,担任银行“掌柜”……在学校,陈怡不仅是老师,还当起了孩子们的“妈妈”,把所有学生都当作自己孩子一样爱护。

   不放弃每一个孩子

   在这片雪域高原,家访是异常艰难的。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状况,家访成了陈怡的必修课。

   一个周末,她决定去子耳乡麻窝村马学珍姐弟家。驱车离校,窄窄的盘山公路越来越陡峭,遇到会车,要么倒退,要么等候。山回路转,来到孩子家中,陈怡看到,课堂上羞涩的学生各自忙开了,烧水、做饭,扫地……瞬间成了“小大人”。

   马学珍姐弟两人上学,家里已是不易,再加上家中收养舅舅家的孤儿,生活更是艰辛。父母每天起早贪黑地劳动。为了挣钱,爸爸凌晨三点就去工地下水泥,一直到下午三点,回家还要照看十几头牛和羊。妈妈在家做饭,喂猪养鸡,也是忙得很。但也正是父母勤劳吃苦的品格,让孩子从小耳濡目染,这才有了姐弟俩的踏实勤奋。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家长们都盼望着孩子好好学习,有所成就。”陈怡说,也许正因为她对孩子寄予了殷切期望,孩子们对老师也都十分尊重。这让她倍感幸福的同时,也更感觉到肩上的责任重大。

   陈怡说,记得七年级开学之初,她让孩子们背诵默写诗词,发现有些学生根本不能完成,尤其是尼尔业哈等四个孩子,连读都困难。“真的没想到他们的基础会这么差。”面对学生实际情况,陈怡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一句一句地教他们,十几遍教下来,他们还是不会。心里着急,但不能放弃。陈怡反省自己:会不会是学生在老师面前有压力,反倒记不住了呢?于是她选择了班上一些基础较好的孩子当“小老师”,一对一结对帮助。

   第二天一早,她刚到教室,尼尔业哈和尼卜以呷就拿着课本到讲台上来,主动要求背诵。尽管不是特别流利,但进步已经非常明显。学生的写作能力差,陈怡就要求学生坚持写成长日记。刚开始很多学生有抵触情绪,不愿意写,交上来的日记本总是不够。但她清楚“教育是细活,要静等花开”,只要认真写的,她都写上评语,与孩子交流。

   不少孩子尝到了坚持写成长日记的甜头,尼尔业古莫在放彝族年大假时,在成长日记里写道:“我已经爱上了写成长日记,不写就不习惯。”

   积土成山,滴水成河。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所带班级总成绩从第八名一跃成为第三名。看着孩子们的变化与进步,陈怡心里充满了自豪。

  • 上一篇:妇女能顶“半边天”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