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民警护航牦牛转场

甘孜日报    2020年07月09日

   ◎吉佐石且

   6月下旬,意喻为“骆驼鼻子”的德格县岳巴乡阿木拉村牧区,牧民“候鸟式迁徙”进入夏季牧场的转场时节。牧民群众带领家人、携带生活用具、驱赶牦牛群,踏上转场之旅。他们要从海拔相对较低的冬季牧场迁徙到海拔更高的夏季牧场。

   今年的转场比较特别,骑着马的民警们一路护送,让牧民们倍感温暖与踏实。

   “100多户牧民、近7000头牦牛必须在几天时间里,全部迁徙到夏季牧场,正儿八经的行程紧、任务重。”经历此次迁徙过程的民警们说。

   在平均海拔4800米以上的则纳山夏季牧场,草场随山地海拔高度不同而呈带状、块状分布。这里地理位置偏远,每一年转场夏季牧场都会发生各种曲折的故事。民警们为了向牧民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主动请缨为他们转场护航。

   蜿蜒崎岖的牧道上,牧民们和牦牛群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向前挺进。“近则30来公里,更远的地方甚至达到60多公里,即便以最快的速度前行,也至少需要两天。”牧民群众在前方引路,民警则骑马在两旁看护。空旷深远的大山,粗重的呼吸声、赶牛的吆喝声、清脆的马铃铛响声合奏出一曲高原牧民的迁徙牧歌,回荡在山水之间。

   “转场时,要选择在晴天进行,如果遇上下雨天,牛马很难前行。”牧民群众据经验介绍。然而,纵有精心筹划,偶尔也会遇上天公不作美,一日内晴雨相连的气候,总会让牧民和民警们休憩好几次。休憩间,民警们席地而坐,藏式锅盔就着矿泉水,一口接着一口往下咽,权且充饥。

   今年32岁的布拥家是阿木拉村的一户牧民。据他回忆,15岁开始他每年都扮演着牦牛迁徙的领路人。7月1日下午,日行30多公里后,他在则纳山夏季牧场安营扎寨。每一年,牧民布拥家都在这里扎寨,度过夏季游牧期。而他家,只是阿拉木村100多户牧民的缩影。

   地处新龙县、白玉县、德格县三县交界,有三大夏季牧场美誉的则纳山气候凉爽、风光秀丽、水草丰美,是牦牛抓膘增壮的良好场地,却也是牧民群众矛盾纠纷的重灾区。牛群越界、抢占草场、琐事摩擦......据达玛镇派出所民警介绍,近三年来,先后调解处理矛盾纠纷近30起。

   “牦牛经济”和谐增收是守护民警们的初心,更是众多牧民群众的云霓之望。

   “今年的牧场迁徙与以往不同,警察都赶来帮忙了。”民警们先后8次进山与群众相伴,换取一次次浩浩荡荡迁徙的平安。截止目前,阿拉木村100余户牧民的夏季牧场转场已接近尾声。

   群山之间,草原苍莽,牦牛吃草,牧民高歌,构画出一幅温馨和谐的夏季牧场生活画卷。这一刻,民警们心头蓦地一暖。因为他们心头正在熔炼一种意志:要像牧民爱护每一头牦牛一样,爱护牧民群众的点滴毫厘。

  • 上一篇:人与“虫”的较量
  • 下一篇:退伍不褪色 江中救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