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请考生及家长擦亮双眼警惕高考后七大骗局

甘孜日报    2020年07月13日

   本网讯 按照今年四川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进程,从7月9日起将进入评卷阶段,预计7月23日公布考生成绩和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8月初至9月中下旬开展招生录取工作。

   2020年高考已顺利结束,高考就此落下帷幕,然而关注高考的可不只有考生及家长,还有形形色色的骗子。为了不掉入骗子的圈套,考生及家长一定要认真辨别以下骗局:

   骗局一:提前查考分

   骗子利用家长和考生“熬”不住的焦躁情绪作案,通过伪基站群发短信,称可查询高考成绩,并附有一个网址链接。当考生收到此类信息并点开网址链接,手机便会被偷偷植入盗取网银的木马软件。有的骗子还会让考生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将这些信息记录并贩卖,或者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精准电信诈骗。

   提醒:查分要在教育部门指定的官方渠道,不要随意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

   骗局二:大数据精准填报志愿

   每年高考志愿填报前,总有中介或网站宣称有所谓“内部大数据”,打出“精准填报志愿、一分不浪费”等广告,考生可以一次购买1万、2万等不同面额的VIP卡,享受一对一的“精准”指导。

   提醒:各地教育部门已经明确表示,没有跟任何社会性质机构或企业合作,商家所谓的“内部大数据”纯属造谣,无非是营销口号。

   骗局三:提前获知录取结果

   利用大家不熟悉招生程序,骗子鼓吹自己“上面有人、保证录取”等,公开叫价。实际上,教育部门是网上进行录取,不会私下打电话。

提醒:考生及家长应该以本地教育部门官方网站或者报考院校的官方网站公布的录取信息为准,切勿听信提前获知录取结果的谣言。

   骗局四:冒充高校招生人员

   骗子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冒高校招生人员,谎称手中掌握高校“内部指标”“机动计划”“定向招生计划”等,让家长先付定金,然后迅速消失。有的骗子自称是高校或招生办某领导的熟人、亲戚、朋友,有办法“低分高录”或争取特长生加分,让二本分数线考生录取到重点院校,让专科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或从普通专业调到热门专业等,以此实施诈骗。

   提醒:现在都是电脑录取,考生分数没到投档线,无法提档。不要相信所谓的“低分高录”等。

   骗局五:补录

   骗子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也有嫌疑人在考前就用各种借口,让家长交钱保留名额。还有一些骗局中,骗子也会谎称有特殊关系,可以购买“计划外指标”。

   提醒: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等等的,一律不要相信。

   骗局六:伪造录取通知书

   骗子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类似的手法还有制造虚假的钓鱼网站,目的在于骗取学生的生活费、学杂费。

   提醒:有些学校会在自己的招生网上公布录取考生的通知书信息,再不然,可以电话咨询被录取的院校。切勿相信自身没有报考的院校所投递来的录取通知书,转账汇款时要通过多途径核实账号真伪。

   骗局七:提前发放助学金

   骗子利用一些考生家中经济困难的情况,自称高校或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可以对困难考生或成绩优异考生提前发放助学金,助学金领取时限较短,在骗子的不断催促下,受害人在骗子的指挥下通过ATM机转账。

   提醒:助学金的发放需要从申请到评审,再经过公示才能发放到学生手中,所在学校全程参与,而且助学金是要记入学生档案的,岂能ATM直接操作。

   高考骗局虽然五花八门,但万变不离其宗,最终目的都是一个“钱”字。凡是涉及钱财,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将考生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准考证号、银行账户等信息泄露给他人,也不要抱有侥幸心,避免上当!记者 丁瑶

  • 上一篇: “后高考”生活怎么过?
  • 下一篇:四川10所省属重点高校实施深度贫困县帮扶专项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