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王右木纪念馆:“马克思读书会”百年薪火相传

甘孜日报    2021年01月21日

王右木纪念馆外王右木铜像。 李睿 摄

王右木纪念馆。 李睿 摄

王右木纪念馆中的老照片。 李睿 摄


   探访点位

   王右木纪念馆

   点位名片

   王右木,又名王丕昌、王燧,绵阳江油市武都镇人,是四川马克思主义运动先驱者、四川党团组织创始人之一。王右木纪念馆地处武都镇东、涪江西岸,占地5500多平方米,馆内有纪念堂、陈列室、重檐六角亭、水竹居、桂花园等。


   1月15日,绵阳江油市武都镇,拐过热闹的街道,老远就看到一座掩映在苍翠松柏间的红顶白墙建筑,这里便是记者此行的目的地——王右木纪念馆。

   王右木1887年生于今江油市武都镇,是我省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更是中国共产党在四川的党、团组织创始人。1920年底,他在成都创办“马克思读书会”,吸收广大有志青年学习《新青年》等进步刊物,为马克思主义在川传播开启先河。

   如今,在王右木纪念馆一间仍以“马克思读书会”为名的阅读室里,书架上摆满了党史、党建主题相关书籍。记者走进阅读室发现,读者络绎不绝。“如果不是革命前辈的牺牲,我们就不会过上现在的生活……”居民黄建怀是这里的“常客”,最喜欢读党史相关书籍。

   钟林李睿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祖明远

   笃行如初 

   从这里走出四川党史的许多“首个”

   走进王右木纪念馆,馆内松柏青翠,馆外是奔涌的涪江,远望还能看到窦圌山。10分钟路程外的老街上还保存着王右木故居。王右木在这里出生、接受启蒙教育,也从这里出发,寻找救国救民之道,最终走上了革命道路。

   王右木纪念馆始建于1987年,正式开馆时间为1991年。在展陈馆内重点展示了王右木离开武都镇后的经历。他东渡日本,留学期间加入中国留日学生爱国组织,并结识了我党主要创始人李大钊等。

   回国后,他在今四川大学的前身——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任教,通过不断研读《新青年》等进步刊物,愈发坚定“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的信念。

   1920年底,在王右木的推动下,四川第一个以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任务的进步团体——“马克思读书会”在成都成立。读书会在进行理论学习和研究的同时,还积极宣传进步思想,常常组织成员到市场、茶园等群众聚集场所展开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声援工人运动等各种讲演。

   1922年初,王右木又创办了四川首个,也是全国较早专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报刊——《人声》。在发刊词中,他旗帜鲜明地宣示:“直接以马克思的基本要义,解释社会上的一切问题。”

   直到1924年遇害,王右木始终没有停止对真理的探索——当时,他正从广东出发返川,沿途进行社会考察和革命宣传。

   “是马列先驱星火燎原歌昂易水,为青年向导朝阳鸣凤响彻人声。”王右木纪念馆大门两侧的楹联是烈士短暂却伟大一生的写照。

   薪火永继

   创新学习形式 从前辈精神中汲取前进动力

   王右木牺牲后,他播撒的革命种子仍在发芽成长——王右木在成都执教期间,许多进步学生受其影响参加了“马克思读书会”,如王右木的学生、后来成为绵阳地方党组织创始人之一的张秀熟等。

   进入新时代,如何从王右木等革命先辈的精神品质中汲取动力,成为当地党委政府思考的课题。为此,江油市将王右木纪念馆与不远处的王右木故居整合为“王右木纪念园”,交给江油市委党校建设管理。

   走进王右木故居,一桌一椅仍保持着当年的原貌;而王右木纪念馆则在不断更新——2017年起,纪念馆不断拓展学习教育功能,陆续新建了党员政治生活馆和阅读室——前者供“微党课”使用,可容纳70多人集中学习;后者包括千余册党史党建红色书籍,免费向社会开放。

   “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精准提炼王右木革命精神和优秀品质,积极开发干部学习培训精品课程,创设特色宣教活动,把整个王右木纪念园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红色教育基地。”王右木纪念园主任王良秋表示。

   2019年,王右木纪念园累计接待10余万人次学习、参观。最忙的时候,一天就有近20个基层党组织前来。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纪念园接待人数有所下降。为创新形式,江油当地又创排了主题舞台话剧《分道分家》、现代川剧《信仰》,反映王右木不为高官厚禄诱惑、毅然决然参加革命、坚定理想信念的事迹。其中,现代川剧《信仰》已受多地邀请,将前往各地进行交流演出。

   当下,纪念园的工作人员正加大力度搜集、整理王右木及其战友的相关文史资料,为打造新的王右木革命事迹陈列馆作布展准备。

   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加强地方党建,江油市目前正积极筹建江油革命历史展览馆,而王右木革命事迹陈列馆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展区。“缅怀革命先烈,要从中汲取前进动力,不忘初心再出发、牢记使命勇担当,续写我们这代人践行初心使命的新篇章。”江油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采访结束,走出王右木纪念园,记者再回头看到“马克思读书会”门前悬挂的“薪火永继”四个大字,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王右木革命大事记

   1914年王右木东渡日本,留学期间加入留日学生爱国组织,结识李大钊,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

   1918年王右木毕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归国返回四川,后执教于成都高等师范学校。

   1920年8月 王右木前往上海会见陈独秀等。返回四川后,王右木仔细研读《新青年》及《社会问题概观》《社会问题总览》等进步书刊,马克思主义信念愈发坚定。

   1920年底由王右木筹备的“马克思读书会”在成都成立。成员主要为成都高师等院校思想进步的学生,以及成都的中小学教师、新闻记者等。

   1922年2月 王右木主持创办四川早期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报刊《人声》,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各种社会活动,为四川党、团组织的正式建立奠定思想、组织基础。

   1922年10月在王右木的奔走推动下,四川第一个团组织正式成立。

   1923年10月在王右木的组织和领导下,中国共产党成都独立小组成立。

   1924年夏王右木在广州参加了党的重要会议后,为节约革命经费徒步返川,并沿途进行社会考察和革命宣传。

   1924年9月在贵州境内,王右木不幸被当地反动武装发现并杀害,牺牲时年仅37岁。

钟林李睿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祖明远 整理


   记者手记

   薪火相传,革命先辈的事迹与气概,至今仍为后来人继续奋勇向前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王右木故居,记者对王右木与他的大哥王初龄因理念不同而分家的故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王初龄是晚清秀才,曾任民国四川省议会首届议员。王右木读书启蒙,以及赴日本留学,背后都离不开王初龄的帮助。也因此,王右木与王初龄感情颇深。这一点从两人往来的书信中可窥见一斑。

   但在走上革命道路后,王右木却与大哥渐行渐远。特别是在留日归来后,王初龄希望弟弟能接替自己省议员的位置,光耀王家门庭。然而,王右木此时已坚定走革命道路,毅然选择与大哥分家。

   据介绍,王右木在成都执教期间,月收入达200个银圆,在当时是相当优裕的。然而,他每月只给家人20个银圆作生活费,其余全部用于宣传革命理念,开展革命活动。

   因为王右木牺牲较早,许多人对其事迹所知有限。但从这些细节,我们仍能感受到这位先驱的伟大精神。

  • 上一篇:担当使命铸忠诚
  • 下一篇:第1讲 谁是马克思主义 在川传播第一人?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shms/67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