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一位教育人的家国情怀

甘孜日报    2021年09月08日

30年坚守讲台教书育人9年耕耘故土助脱贫致富

和村民们话.JPG

和村民们话家常。

了解村情.JPG

了解村情民意。

◎白玉县融媒体中心 罗文婕 德呷 其麦拉姆 李晓媛 文/图

康通村位于白玉县灯龙乡以东,全村曾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是灯龙乡贫困户最多的贫困村。今年72岁的呷翁是土生土长的康通村人,在带领村民们顺利脱贫后,从村委会主任的岗位上光荣退休。30年教书育人,9年村委会主任,这39年兢兢业业的工作历程,让他成为康通村当之无愧的最值得尊敬的人。

当村委会工作人员带我们拜访呷翁老人的时候,老人正在逗孙女,如今的他已经放下了工作的重担,含饴弄孙,静享天伦之乐。谈起这几十年的工作经历,老人陷入深深的回忆中。

“我最初是在热加乡教书,后来几经辗转终于回到了康通村。那时,康通村实在是太偏远太穷了,村民们没办法把孩子送出去读书,也没有老师愿意来这种穷乡僻壤当老师,所以村里只有一个民办学校,学校里也只有两名任课教师。我在学校先后教过藏文、语文、数学等学科,那时候,学校无论是教学条件还是生活条件都很差,现在乡镇学校的优越条件在那时候简直无法想象。”老人抱着孙子跟我们聊起了过往。

30年的教书生涯,他看着康通村的孩子们一个个慢慢长大、成家,却受困于村子地势偏远、交通不便、生活物资运输极为困难,且产业单一,农业种植基本上还停留在靠天吃饭的粗放发展阶段,一个个立不了业、脱不了贫,村里甚至还存在食不果腹的情况,出现了以物易物的古老交换方式。在呷翁的记忆当中,自己就用青稞换过别人家的酥油。“以前康通村老百姓的日子过得真的很艰难,人走不出去,经济也发展不起来,家家户户就只有靠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种点青稞过日子,条件好的家庭养了几头牛,还能有点牛奶、酥油吃,条件不好的家庭如果遇到当年青稞的收成不好,怎么过年都是问题。”呷翁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2001年,呷翁走下三尺讲台,过上了闲适的退休生活,虽然日子仍旧较为清苦,但好歹能够自给自足。

2012年,我州做出“举全州之力推进群众工作全覆盖”的决策部署,呷翁觉得这是自己发挥余热,为村民们办实事的好机会,为作土生土长的康通村人,他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康通村的村情、户情,了解贫困群众的“穷根”在哪里。他自告奋勇向灯龙乡党委、政府提出担任康通村村委会主任的想法,没想到自己居然也是村民们推荐的村委会主任对象。就这样,他顺利成为康通村的村主任,这一干就是9年。

“刚开始,最难开展的工作就是转变老百姓的思想。因为康通村太偏僻,所以老百姓的思想非常传统守旧,曾对脱贫攻坚工作抱着不认可、不相信的态度。可看到党和国家的各项惠民利民政策落地落实后,有些村民又有了‘等、靠、要’的思想。对于这些情况,我只能一遍又一遍地找他们聊,给他们讲解国家的各种政策。可能是找他们的次数多了,让他们厌烦了,有的村民甚至远远看到我就绕着走。”谈起最初做村委会主任工作的经历,呷翁的脸上浮现出些许无奈的神色。

但在呷翁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下,村民们的思想观念有了明显转变,不再排斥工作队到家里了解情况,不再排斥村里组织召开群众大会,不再排斥利用休息时间上农民夜校……呷翁的工作逐渐走上了正轨。刚摸清了工作门道,又一道难题摆在了他的面前——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康通村发展黑山羊养殖。

这明明是发展产业的好机会,怎么成了难题呢?

康通村土地贫瘠,没有虫草和其他林下资源,村民们祖祖辈辈早已形成靠种植青稞维持生活的习惯,把土地看得比性命还重要。但是规模化养殖黑山羊需要流转土地,想让村民们心甘情愿地把土地流转出来养黑山羊,难度可想而知。呷翁马不停蹄地去找相关部门了解黑山羊养殖项目的具体细节,一再确认这个项目能帮助村民们增收致富后,呷翁再次召开村民大会,向村民们详细解释了黑山羊养殖项目的各个细节,并为村民们算了一笔“经济账”“发展账”。

皇天不负有心人,2017年,在成都市武侯区的大力援建下,白玉县黑山羊灯龙乡保种繁育基地在康通村顺利建成,村民们不仅可以收到每年每亩500元的土地流转金,自己还可以在基地务工,每年的收入远比原来种植青稞的收益多。

采访过程中,村民玛莫告诉我们,“小时候,呷翁老师教我们学知识;后来,我们在他的带领下,在党和国家的帮助下,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现在,我们不愁吃、不愁穿,年底还有些余钱,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通上了电和网络,生活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级的关心与支持下,康通村于2019年顺利脱贫。2021年,呷翁从村委会主任的岗位上光荣退了下来,虽然身上已经没有了重担,但他还是常常走到黑山羊保种繁育基地去看看老朋友们,与他们聊聊基地运行情况,关心村子的发展。

“现在我们的工作重心已经转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虽然我已经没有办法从事太多的脑力活儿、体力活儿,但是如果党和国家还需要我的话,我依旧愿意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采访接近尾声时,这位在康通村坚守了39年的老人如是说。

39年里,呷翁不仅谆谆教导一批批孩子们健康成长,也劳心劳力走进一户户村民家中服务群众。这位康通村脱贫攻坚路上的领路人,主动扛起脱贫重任,时刻牢记服务人民的党员担当,退休不褪色,用实际行动带领全村36户建档立卡户树立新思想、拓宽致富路,帮助大伙儿顺利走上了奔康大道。




  • 上一篇:农行炉霍支行适老服务送到家
  • 下一篇:没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shms/74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