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1年11月22日
图为石渠县包虫病综合合防治家犬铭牌发放仪式现场。
包虫病筛查。
◎本网见习记者 杨沛月 文/图
石渠作为四川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县,曾经是全省乃至全国包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石渠县是囊型和泡型包虫病混合流行的严重地区,过去该县犬只泛滥、群众安全饮水得不到保障、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群众防病意识不高等诸多因素导致包虫病患病率居高不下。
据2014年检测结果显示,石渠人群患病率高达12.09%。其中,6-12岁新生儿童病人检出率2.91%,家犬感染率29.57%,家畜感染率45%。而包虫病也是导致农牧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因素之一,包虫病的肆虐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和民生条件的改善。
2015年,石渠县正式开启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全面打响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战。6年以来,石渠县的群众对包虫病的了解从无到有,包虫病的新病人检出率也从有到无。2020年石渠县包虫病防治知晓率达到98.13%,新病人检出率也从2018年至2020年连续3年为零。
在六年的包虫病歼灭战中,石渠探索出“两抓四管六结合”的防治经验,即党政齐抓、全员共抓,管人、管犬、管社会、管环境,与思想观念转变相结合、与凝聚民心相结合、与依法治理相结合、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石渠县成功的包虫病防治经验向全省其他34个包虫病流行县进行了推广。
2014年在B超筛查中被确诊为肝包虫病的石渠县虾扎镇虾扎二村村民尼玛拉姆,因家庭贫困无法承担手术费用,在石渠县当地采取了对症保守治疗。时隔两年的集中B超筛查,诊断出尼玛拉姆的包虫病灶已增大,并失去了最佳的手术时机,要延缓生命和提升生命质量,只有采取肝移植手术。但她家中还有着两个学龄儿童,丈夫与自己的积蓄完全无法承担肝脏移植手术的费用,尼玛拉姆再一次放弃了手术治疗机会。
包虫病损害的不只是尼玛拉姆的身体健康,还成为了这一家四口脱贫奔康最大的“拦路虎”。从确诊肝包虫病以来,尼玛拉姆一直饱受病痛的折磨,多次延期治疗让她失去了劳动力,她的丈夫也因需照顾病人,由全劳动力变成了半劳动力,只能利用照顾之余打些零散小工维持生活,原本贫困的家庭因包虫病变得更加艰难。
2017年,在石渠县委、县政府的多次动员和关怀下,尼玛拉姆前往华西医院接受外科自体肝移植手术治疗,手术费用共计116872.04元,术后包虫病防治项目补助费用25000元,医保报销84874.14元,民政部门救助6000元,最终个人仅支付997.9元。如今尼玛拉姆术后恢复良好,逐渐恢复了劳动力,她能像患病前一样上山挖虫草、采药材,这个温馨的四口之家回到了从前幸福健康的生活,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地改善,尼玛拉姆一家顺利实现了脱贫。
积极动员群众筛查、治疗包虫病还无法从根源解决包虫病的传播与防治。犬只作为包虫病主要的传染源,石渠县犬只泛滥混乱无序的的管理局面需要从根本上得到控制。2015年,石渠县县委、政府结合工作实际印发了《石渠县犬只管理实施细则》,全面落实农区限养1条犬、牧区限养2条犬、寺庙限养3条犬的“123”犬只限养政策。完善了《石渠县开展无主犬染疫犬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签订了《犬只管理承诺书》,为全县171个行政村(社区)临聘了包虫病宣讲员和犬只驱虫员。
石渠县还在全国率先开发运用包虫病犬只管理系统和电子芯片项圈,实现犬只“身份证”管理,全县统计共有10375户牧农民群众养犬,登记家犬14443只,家犬登记管理率达到了100%。对已登记的家犬制作发放铭牌(包含芯片、项圈)及养犬证,对登记在册的犬只实行动态化、规范化管理。
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肖通光告诉记者,“我们将每月10日定为‘驱虫日’,每月15日为犬只管理系统‘更新日’,在171个村由专人指导犬粪无害化处理。”石渠县实行有序化的犬只管理以来,全县犬只包虫病感染率从2014年29.57%降至2020年的0.86%;全县家犬登记管理率从2014年72%提升2020年的100%。
在打赢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战后,石渠县重点转向常态化综合防控。为守住新病人检出率“零”局面,2021年石渠县不断总结防治经验,剖析综合防治中存在短板与薄弱环节。在11月12日召开的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安排部署会上,为进一步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强防控工作能力,石渠县人民政府分别与县公安局、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虾扎镇、德荣玛乡签订包虫病综合防治目标责任书。最大程度减少人群患病,努力消除和遏制重大疾病对群众健康的影响,是建设“健康石渠2030”的重要一步,也是助推石渠县高寒农牧区全面振兴的关键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