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2年01月18日
香巴拉怀里的色尔宫村
美丽的色尔宫村。
红六军团驻扎乡城期间书写的标语。
红六军团为运粮群众专门发放的“番民出入证”。
◎吴远胜 文/图
冬日清晨,橘红色的太阳为乡城县香巴拉镇色尔宫村丰收后的田野镶上了一道淡淡的金边,乡城独具特色的白藏房也沐浴在这暖阳中。远远望去,一栋栋白藏房犹如颗颗白珍珠般依山而嵌,错落有致,好一幅和美宁静的水墨山水画。
这份和美宁静的背后,红色的底蕴源远流长。1936年5月14日,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途径乡城,并在色尔宫村郎色民居住了几天。而就在这短短的几天,肖克军团长、王震政委模范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全面保护寺庙,尊重藏民,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乡城群众积极为红军带路、送信、押粮运草、收留和养护伤病员,红军离乡之际,为答谢乡城群众对红军的支持,向群众和寺庙赠送了写有“扶助蕃主,独立解放”字样的红色绸缎锦匾银锭和粮票等礼物,并在红军入住的郎色户留下了七幅写于木质墙板的标语。(其中3副收藏于昆明军事博物馆,4副收藏于乡城县档案馆)
红色传讲 革命先辈精神代代传承
穿过干净的村道,聆听小溪轻流的声音,仿佛扣响了遥远时光的记忆之门。不经意间走近郎色民居,这栋朴实无华的传统民居,曾经却是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途径乡城办公、开会的处所,并把革命的火种撒遍香巴拉大地。
现年36岁的泽仁本中是郎色的孩子,从小便听着父辈们讲述革命先辈事迹长大,如今成年后的她是村里有名的义务宣讲员,每次进行宣讲时,泽仁本中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峥嵘的岁月,不断激励着自己和聆听者奋勇前进。
正因为传承着革命先辈的精神,曾是精准扶贫户的泽仁本中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于2018年提前脱贫。用泽仁本中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从小就是听革命先烈精神长大的,虽然我没经历过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但是革命先辈的精神时时刻刻激励着自己,努力创造美好生活。
春去秋来,这座具有200年以上历史并历经岁月和革命洗礼的郎色民居,于2019年1月10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老的建筑继续担负起传承革命火种的重任。
今天,谈起革命先辈的故事,色尔宫村的百姓仍然心潮澎湃。村民扎西说:“我们这里红色底蕴深厚,常常听村里人讲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在村里的故事,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仅要牢牢铭记这段历史,更要继续弘扬革命先辈不怕牺牲、勇往向前的精神,搞好生产,好好生活,走上幸福的道路。”
为更好地发掘保护红色资源,2013年11月8日,乡城红军长征纪念馆开馆。纪念馆以文物、图片、场景再现等形式,追忆中国工农红军突围西征、北上抗日的伟大壮举,再现了萧克、王震将军率领的红六军团途经乡城,与当地群众建立深情厚谊的难忘岁月。
时光荏苒,半个多世纪以来,红军长征在乡城时“枪不响,鸡不鸣,狗不叫,麻雀也安宁”的故事还在当地广为流传。
绿色发展 加快美丽家园蝶变步伐
岁月流转,留下了古韵悠长。时光斑驳,不变的是红色记忆。
色尔宫村位于乡城县香巴拉镇东郊,幅员面积约17.6平方公里。全村 63户313人,党员36名。境内地势平坦,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素有“藏乡田园”之美名,2013年,色尔宫村被列入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21年伊始,香巴拉镇立足实际,坚持保护和传承为主,以打造民族团结新村、建设4A级旅游新村为契机,将色尔宫村作为重点红色村纳入其中。
色尔宫村也充分借助红色资源,做实村庄规划,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着力提升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能力。色尔宫村村道路口、村级广场、郎色家房屋等点位融入乡城白藏房的文化元素、红军(红色)文化元素焕然一新,吸引了各地游客到此参观和打卡,擦亮了红色文旅品牌,也让先辈的精神在传承中生生不息。
革命战争时期,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途径这片土地,为这片绿水青山注入红色灵魂;走进新时代,色尔宫人守住绿水青山,合理开发建设美丽家园。
刚过去的一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的一年。色尔宫村整合利用村集体资产,探索建立了“红色文化+绿色发展”联结机制,奋力打造“乡城红色教育基地”,大力发展教育培训、素质拓展等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以及观光采摘、藏乡民宿等绿色生态产业,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厚植红色文化底蕴的两促进、双提升。
“作为第一书记,我们要继承先辈们的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让色尔宫村更靓、集体经济收入见涨,村民脸上的笑容更灿烂。”谈及未来的变化,第一书记巴玉婷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