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2年05月09日
◎见习记者 杨沛月 毛莉泓
每个人的眉眼、身形、笑容,这些特征来自于父母基因和血脉的传承,而人生所受的教育和家庭的影响却是耳濡目染,悄悄植入心底,不知不觉塑造了我们长大后的模样。在这初夏五月天的母亲节,最动情的告白,莫过于“妈妈,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大家都说我爸爸是个英雄,在我看来我妈妈也是!”
“今天办证的人特别多,而且有好多是乡下来的,就不回家吃饭了。”这是扎西次姆最常发给母亲的信息,“注意休息,等你回来。”母亲泽仁拥珍也常常这样回复女儿。工作15年来,扎西次姆认真钻研业务知识,积极主动指导和协同派出所民警完成各项工作、全力维护辖区社会治安稳定,如今的她已成为了稻城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大队长。
不爱红妆爱警装,铿锵玫瑰别样红。提起扎西次姆与泽仁拥珍这对警花母女稻城县公安局的民警们都不陌生。“我穿上这身藏蓝制服,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家庭的影响。因为从小就在公安局院坝中长大,对警察这个职业一直很憧憬。”提起自己的从警之路,扎西次姆深有感触。
扎西次姆一家四口都是警察,他的父亲扎西泽仁是稻城县公安局原治安科科长,母亲泽仁拥珍是稻城县公安局的一名在岗25年的警务后勤人员,弟弟目前也在巴塘县公安局工作。但这个“警察之家”却是光荣与苦涩并存,扎西次姆的父亲在一次追捕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因冰雪路滑他前后两次从马背上重重摔下,落下了致命的伤病,于2004年6月2日不幸去世。
父亲的离去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瞬间跌落谷底,坚强的母亲泽仁拥珍一人撑起这个家庭。“母亲工作时常将我带在身边,虽然工作很忙但她从没让我感觉到孤独,她给予了我很多陪伴与支持。”扎西次姆常对身边的人说:“都说我的父亲是个英雄,但我母亲勇敢扛起这个家、兢兢业业地工作,还让我和弟弟从不缺少母爱,在我心目中她也是英雄。”
父亲与母亲的榜样力量,让扎西次姆心中那颗从警的“种子”开始萌芽。2007年她正式穿上警服成为一名警察,母女俩同样身着警察蓝,她们各自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聚少离多。从警期间扎西次姆先后获得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工作个人先进、稻城县公安局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专项行动优秀人员等嘉奖,也多次被评为优秀窗口人员。
如今扎西次姆也已为人母,泽仁拥珍退休帮助扎西次姆带孩子。 “当了妈妈后,才知道母亲这个‘职业’的辛苦。还好妈妈帮我带孩子,我才能安心的投入工作。”扎西次姆说。一次扎西次姆下班回家后女儿还没睡,她刚脱下警服,女儿赶紧接过在身上比试,喃喃地说:“妈妈这衣服真好看,长大了我也要当一名警察……”
“母亲那一辈甘孜日报人,一直是我最敬仰的前辈”
童年时期母亲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文稿、纸张,印刷厂生产线上有着浓浓油墨香的报纸,是甘孜日报社汉文编辑泽央对于甘孜日报最初的记忆。生长于甘孜日报社的她,从小便和文字打起了交道,傍晚在家里昏黄的灯光下,伏案作业的除了她和弟弟,还有身为藏文编辑的母亲秦香拉姆。
“有时半个晚上,有时一整天,妈妈总是坐在书桌旁,对着汉文稿件,手里拿着一支笔,不停地翻译,不停地修改,杯子里的开水,经常变凉了也顾不上喝一口。”回忆起儿时母亲工作时的情景,泽央总是忘不掉母亲目光炯炯专注的神情。母亲那一辈甘孜日报人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不断精进的专业水平,一直是泽央心目中学习的榜样。
报纸编辑的工作常常是在词汇里择佳,在文字间推敲,那些错字、病句,缺少的标点,再细小的错误,都逃不过编辑们睿智的眼睛。而藏文编辑们除了逐字逐句地对照翻译新闻稿件,还得对部分稿件进行预先的加工和精雕细刻,每一期藏文报纸的刊发,都是编辑们兢兢业业的付出。
泽央的母亲秦香拉姆1965年初中毕业后,进入由州委组织部、州委宣传部举办的为甘孜培养藏汉双语人才的全州藏汉翻译班,全班仅有20名学员。秦香拉姆1968年参加工作,一年后到甘孜日报社藏文编辑部工作,1975年她获得到北京民族出版社进修学习一年的机会,在甘孜日报社工作至2002年正式退休。
而今年是泽央成为第二代甘孜日报人的第26年,虽然和母亲秦香拉姆的34年工作时间还有着一段差距,但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一名肩负着报纸生产重任的编辑,泽央从工作中更加真实且深刻地理解一代代甘孜日报人所传承和坚守的责任。
在通信技术并不发达,传播媒体也相对单一的年代,甘孜日报作为向全州各族群众传达党的声音、反映各地群众生活的一份报纸,是边远的小山村的村民们每天争先传阅的必读刊物。在一次下乡采访的过程中,泽央就从村民们得知她是甘孜日报编辑后,欣喜而敬佩的目光中,明白了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工作的意义,作为第二代甘孜日报人,自己要将老一辈的荣誉和光辉继续传承并发扬。
“没想到吧!老妈,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有着“白衣天使”之称的护士,鲜有人敢称自己是一名优秀的父母。“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我抢救过无数的病人,护理过无数的患者,可作为一个妈妈,我却没有尽到我的职责,没有好好照顾女儿。”陈晓琼是华西医院甘孜医院(甘孜州人民医院)的一名门诊护士,从事护理行业已经30余年。先后在心胸外科、肛肠外科、中央运输中心、门诊部从事护理工作,连续多年获优秀护士,优秀管理人员称号。
“记忆中母亲时常缺席我的童年,小时候我体质不太好经常在护士站输液,但母亲的工作也常常是昼夜颠倒,有时一通急救电话就会叫走她。”28岁的女儿彭莉对于童年时期父母在家中的形象有些模糊,只记得医院护士站有一个小小的枕头和被子的床位是她和***第二个家。
而最让彭莉印象深刻的则是:有一次外公外婆同时生病住院,母亲因工作原因一直没空前往看望,直到两位老人出院都没见到母亲的身影,只有母亲抽空在电话中的几句匆匆问候。这让当时的彭莉不理解母亲为什么会如此,她也渐渐地对母亲有了些许埋怨。
随着年岁增长,在一次次看到病人们在***精心照料下,恢复健康、重拾笑容,并对母亲表示感谢后,她终于理解了母亲的那份执着与坚持。因为工作关系,陈晓琼错过了女儿成长的很多重要时刻,在内心深处,她对家人有一份歉疚。可是每天进入工作状态,面对来来往往的病人和家属,她又拿出招牌笑容,对他们嘘寒问暖、关心备至。
而彭莉则在6年前,正式成为了母亲的同事。她选择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既是家庭熏陶与影响,也是一份由衷的热爱。在正式成为一名“白衣天使”的那天,彭莉俏皮地告诉母亲:“没想到吧!老妈,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如今,成为同行的母女俩,常常交流工作、传授经验,细心和温暖是她们的共同点。护理病患逐渐康复的过程,让彭莉深知医务工作者的肩上责任重大:“护士工作很平凡,但是用细心、专业的护理帮病患消除痛苦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