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9年11月12日
冬春季寒冷,人们室外活动减少,多集中在室内,传染机会增加;为了御寒,习惯把门窗关得很严,室内外的空气很难交换,空气相对静止的室内带有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飘浮,空气不新鲜;寒冷的空气会使鼻黏膜的血管收缩,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以上因素是引起冬春季节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为科学认识流感,更好地开展自我及家人流感防控,应了解以下核心知识。
一、基本知识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按其核心蛋白分为甲型(A型)、乙型(B型)、丙型(C型)和丁型(D型),目前流行的毒株为甲型(H1N1亚型和H3N2亚型)和乙型(Victoria系和Yamagata系)。流感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病毒容易发生变异,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其易在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人群密集型企业等场所引起聚集性疫情。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主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二、典型症状
流感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等局部症状,也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等;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
流感病例一般症状轻微,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部分患者可并发肺炎等发展为重症,甚至引起死亡,尤其是婴幼儿、老年人、免疫力低下或基础疾病者、肥胖者、妊娠及围产期妇女等人群。
三、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普通感冒一般起病较慢,发热通常为低热,咳嗽、鼻塞、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状比较明显,而头痛、肌肉酸痛、疲乏等全身中毒症状较轻,且没有传染性或传染性很低;流感则通常起病急,体温常超过39℃,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并且可传播给周围人群,甚至在短时期内形成流行。
四、季节性流感和流感大流行的区别
季节性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已知引起季节性流行的是甲型(H1N1亚型和H3N2亚型)和乙型(Victoria系和Yamagata系)流感病毒。流感大流行是指当甲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或旧亚型重现,人群普遍缺乏相应免疫力,造成流感病毒在人群中快速传播,从而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行。
五、如何有效防控流感
(一)接种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小知识:
1、流感疫苗建议接种人群。
6月龄~5岁儿童、60 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以及中小学生为优先接种对象。孕妇在接种前应与接种医生充分沟通。
2、流感疫苗规格。
我国目前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价和四价灭活疫苗。三价流感疫苗包括0.25mL/支和0.5mL/支两种规格。0.25mL/支适用于6~35月龄婴幼儿;0.5mL/支适用于≥36月龄的人群。四价流感疫苗为0.5mL/支,适用于≥36月龄以上的人群。
3、流感疫苗接种次数。
由于流感疫苗只能维持短期的保护作用,且每年的疫苗成分可能不同,因此建议每年接种,以确保体内抗体与流行毒株匹配。
4、流感疫苗接种禁忌证。
对疫苗中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甲醛、裂解剂及抗生素)过敏者均为禁忌。伴或不伴发热症状的轻中度急性疾病者,建议症状消退后再接种。
5、流感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由于疫苗接种后2~4周才能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建议大家及时接种疫苗。如正在或近期曾使用过任何其它疫苗或药物,包括非处方药,接种前需告知并咨询接种医生,接种流感疫苗后要在接种门诊留观30分钟。
6、流感疫苗接种地点。
有需要接种流感疫苗的群众可以到居住地疾控中心的接种门诊进行接种或预约。
7、接种接种流感疫苗政策:按照知情、自愿、自费原则接种流感疫苗。
(二)其他防控手段
1、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做到勤洗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咳嗽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去往医疗机构后用洗手液、肥皂等及流动水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帕、纸巾等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或其他物品。居住、工作等活动场所应注意通风换气,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
2、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在流感流行季节,减少在人群密集、空气流通不畅的场所逗留,尤其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应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尽量不要和有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者近距离说话或接触,如无法避免,应及时佩戴口罩。
3、就医时做好个人防护。
因发热及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就诊时,应佩戴口罩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告诉与类似症状病例接触等情况。
4、做好居家休息治疗。
如出现发热及咳嗽、咽痛等症状或被诊断为流感后,应注意居家休息治疗,避免上班、上学(含校外培训机构)等,减少疾病传播;同时在家中也要注意个人防护,减少与家人接触,注意通风换气,以免传染他人。
5、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和乐观心态,避免过度疲劳;适量体育锻炼;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
6、注意增减衣物。
应根据天气变化注意增减衣物,尤其是外出锻炼时更应注意随时调整衣物。
7、强化重点机构防控
学校/托幼机构、劳动密集型企业等集体单位有效运行传染病监测发现、报告处理流程,尤其是做好发热症状监测、登记,发现聚集性发热疫情时立即报告相关机构,在专业技术机构指导下开展疫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