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2019年12月09日
解读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上,“创新”一词被频繁提及
10月29日,成都高新区芳草街道元通社区六三零大院19幢1单元101室“院落窝窝”养老服务点内,老人有说有笑,十分温馨。“窝窝”寓意“老人之窝”,是今年成都高新区为探索解决高龄独居、高龄空巢、行动困难等老人养老问题,打造的“社区嵌入式”定制养老项目。 四川日报记者 肖雨杨 摄(资料图片)
各路媒体争相报道。
四川日报记者李丹提问。 川报记者 肖雨杨 摄
12月7日,解读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举行。发布会上,“创新”一词被频繁提及。正如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新闻发言人张道平作主发布时所言,“体现了强烈的创新精神”。
在随后的记者提问环节,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委改革办)副主任古智猛表示,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围绕破解我省城乡基层治理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和政策性问题,研究提出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的改革思路和举措。
改革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古智猛从10个方面进行了梳理:理顺基层党组织与其他各类组织的关系;优化乡镇区划设置和村级建制;健全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优化街道管理体制;加强和创新居民小区治理;创新基层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和机制;加强城乡基层治理能力建设;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加强城乡基层治理保障;完善城乡基层治理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四川日报记者 任鸿 伍力
优化体制机制,提升治理效能
建立相应的制度,推动街道、社区聚焦主责主业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全会在提升治理效能方面提出了不少创新之举。比如,注重减量与提质相结合,着力优化乡镇区划设置和村级建制;推动赋权扩能、减负增效,着力优化街道管理体制。
目前,我省建制村有4万余个,个别村存在“空心化”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理和服务质效。“全会提出,要顺势推进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古智猛介绍,前期,我省一些地方通过先行先试,调优了村级规模、拓宽了发展空间、加强了基层组织、降低了行政成本,改革初见成效,为推进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作出探索。
古智猛说,为给街道减负增效,全会提出务实举措,比如建立街道职责准入制度和社区工作准入备案制度,推动街道、社区聚焦主责主业,集中精力抓好基层党建和服务群众等工作。
理顺关系、完善治理架构也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有力举措。古智猛介绍,全会提出,要着力理顺基层党组织与其他各类党组织的关系,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要构建街道党组织-社区党组织-小区党组织三级架构,着力加强和创新居民小区治理。
对接群众需求,提高公共服务
回归服务本源,让群众愿意来、进得去、留得住
为民服务是基层治理的第一要义。全会提出,要将治理寓于服务之中,要坚持集成化、精准化、便民化,着力创新基层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和机制。
发布会上,古智猛分别就基层公共服务的集成化、精准化、便民化作出解释:集成化的重点是打造集成各类服务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精准化强调对接群众需求实施服务供给侧改革,建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和动态调整机制;便民化的重点是推行村级民事代办和社区“全岗通”服务机制,更好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
记者了解到,对党群服务中心的建设,全会提出了设置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互联互通的要求。这样的要求旨在打破与服务对象隔离的传统办事模式,最大化开放服务设施,回归服务本源,让群众愿意来、进得去、留得住。
在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方面,全会也提出改革的思路与举措,主要体现在聚力搭平台、建机制两个方面。“具体而言,是要建立全省统一的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网络对接平台,大力开展青年志愿服务、巾帼志愿服务和职工志愿服务,建立志愿者嘉许制度,引导志愿服务向乡村延伸,推动志愿服务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古智猛介绍。
加强政策保障,激发内生动力
出台政策举措,确保基层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
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人才支撑、资金投入等各方面的保障。
古智猛介绍,全会提出要树立政策向基层倾斜、资源向基层下沉导向,着力加强城乡基层治理保障。“重点是强化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从人才支撑、资金投入、示范创建等方面,出台一系列含金量十足的政策举措,确保基层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充分激发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古智猛进一步阐释。
完备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必要保障。全会提出,要突出党建引领、确保统筹有力,着力完善城乡基层治理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古智猛说,“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重点是要成立省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市县两级党委也相应健全领导机构,构建省市县乡联动推进城乡基层治理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