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2021年01月31日
如果成分里没有羽绒,这样的裤子还能叫羽绒裤吗?退了休的丁先生自打学会网购,经常在网上下单买东西。前不久,他想给女儿买条既轻薄又保暖的羽绒裤,于是在某电商平台搜索“羽绒裤”。网页中,裤子的价格都非常实惠,而且恰好有女儿喜欢的紫色,丁先生选择了其中一款。但几天后,当他收到快递打开包装时却发现,裤子跟自己想的太不一样了,“我明明买的是羽绒裤,收到的却是棉裤。商家还说,用羽绒棉做成的裤子也叫羽绒裤。这不是误导人吗?”
遭遇
下单羽绒裤却收到棉裤
丁先生收到的这条羽绒裤裤兜没有做内衬,可以隐约看到里边的填充物,他一看就发现了不对劲。“我退休前在服装厂工作,所以,对服装非常了解。我收到的裤子根本不是羽绒,而是羽绒棉,也就是丝绵。”发现不是自己想要的裤子后,丁先生立即联系了店铺客服,客服却告诉他店里卖的原本就是羽绒棉裤。这让丁先生很纳闷,他明明记得自己买的是“羽绒裤”,怎么就变成了“棉裤”?
“如果知道裤子是丝绵的,我肯定不会买。”丁先生一边说着,一边将当时的购买记录拿给记者看。记者点击进入店铺页面内,看到该商品名为“羽绒裤女外穿时尚休闲加厚”,从这里看裤子的成分属性确实只显示了“羽绒”,但点击该链接进入下一个页面后,才出现了一长串完整的商品名称:“羽绒裤女外穿时尚休闲加厚高腰显瘦2020冬季新款女式保暖棉裤”。
二十多字的商品名称以“羽绒裤”开头,却在最后加上了“棉裤”二字,加之丁先生是以“羽绒裤”进行搜索的,初始页面上也只展示了前半部分商品名称,导致丁先生一不小心就“被套路”了。
继续下拉页面至商品详情页,在一系列颜色鲜艳且字体鲜明的广告语和商品图片之后,记者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看到了用小号字体标注的商品信息:品名为加厚羽绒棉棉裤,填充物为100%丝绵。
观点
商家涉嫌误导性消费
按照我国羽绒产品的国家标准,以羽绒为填充物,且含绒量不低于50%的裤子才能被称为羽绒裤。而羽绒棉也称丝绵,并不是真正的棉花,也不是纯羽绒,由于它具有保温性能好、成本低的特点,因此成为了天然羽绒常用的替代品。也就是说,虽然羽绒棉可以代替羽绒,但两者绝非同一种物质。
记者在该电商平台以“羽绒裤”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混淆“羽绒”和“羽绒棉”的概念、使用这种宣传方式的远不止丁先生碰到的这一个商家。以“羽绒裤”进行搜索,综合排名前十的商品中,有一半“羽绒裤”都是羽绒棉裤。记者又逐一联系了这五家店铺的客服人员,都得到了填充物并非羽绒而是丝绵的答复。
“既然是丝绵,为什么不能直接宣传棉裤,却在最显眼的地方写羽绒裤,这不是误导人吗?”丁先生认为商家这种做法不妥,在多次沟通后,商家虽然为丁先生退了款,但称所卖商品已注明是棉裤,并无问题。
记者通过平台上的官方客服询问平台是否会对商家的宣传进行监管,仅得到了“平台会对商家的行为进行管制,会积极反馈核实用户所反映的问题”的回复。然而,丁先生告诉记者,他也通过平台的官方客服投诉过商家,却未得到任何结果。
随后,丁先生又向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工作人员称电商平台公司的注册地在上海,因此要向上海有关部门投诉。随后,丁先生向上海市长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了该电商平台。之后,丁先生收到了该局的回应短信,上面显示经过调查处理,未发现该电商平台存在违反市场监管部门相关法律的行为,商品或服务由商家自行销售、宣传、服务,平台不参与该商家的店铺运营。
对于丁先生的遭遇,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易行律师事务所刘凝律师认为,商家的这种行为属于误导性消费,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他表示,商品的宣传并不是只要出现正确、真实的信息就够了,而是要做到不出现错误、虚假的信息。此外,电商平台对商家行为有监管责任,一旦用户与商家发生类似纠纷,平台应督促商家进行退货理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