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2021年01月31日
会理会议纪念地塑像群。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王云摄
蹲点点位
会理会议纪念地
历史评价
会理会议对巩固遵义会议成果,确保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实现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川西胜利会师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杨正飞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王云何勤华
1月21日,在会理县城北街道办事处铁厂村的会理会议纪念地,记者遇到了西南医科大学学生李文军。“我马上就要成为一名预备党员了,这次到这里,是游览,也是接受红色精神再教育。”他告诉记者。
1935年5月3日至9日,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进入会理,在这里,召开了红军长征入川后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就是著名的“会理会议”。
七只木船巧渡金沙江
1935年5月3日,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亲率干部团,趁金沙江两岸敌军守备空虚,于当日傍晚出其不意到达皎平渡口。
当地守军为防止红军渡江入川,早已将金沙江沿岸的民船全部烧毁或沉没,只留下负责巡防的船只,妄图让金沙江天险成为阻挡红军前进的天然障碍。
当晚,在船工的帮助下,干部团前卫连在皎平渡口南岸俘获一条敌船,后又打捞起一只破船略加修理,前卫连旋即过江,智取“厘金卡”,歼灭了民团守敌。干部团连夜过江,占领了皎平渡。
随后,红军又沿江找到了5只渡船,动员两岸37名船工帮助划渡。至今,在会理县红军长征纪念馆,还留有部分船工的照片。纪念馆讲解员毕学娟说,7只木船,历时七天七夜,将中央红军2万余人全部送过金沙江。
5月5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随军委纵队陆续过江,住在皎平渡北岸崖壁的砾岩山洞,组成渡江指挥部,统一指挥全军渡江。
当敌军赶到金沙江边时,已经是5月16日,面对激流天堑,留给他们的只有金沙江南岸红军战士遗弃的一堆烂草鞋。
会理县委党校高级讲师苏颖介绍,巧渡金沙江的胜利,使中央红军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主动权,赢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吃住都在草棚内
“1935年5月12日下午2点,会理会议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召开。”会理会议纪念地讲解员王姗介绍说,这里苍松翠柏、山林茂密、十分幽静。据党史资料记载,会议先在树林中临时搭建的草棚子里召开,当时敌军飞机不停地在天空中盘旋侦查,为保证会议的正常进行,避免受到敌机干扰,后转移到平安寺内继续开会。
现在,这里修建了一条生态游步道,供游人抚今追昔。从步道行走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复建的草棚。“当时领导人开会吃住都在草棚内。”王姗指着草棚内的木床说。
2007年,会理县在当年会议的遗址附近修建了会理会议纪念碑、塑像群。纪念碑记载了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史实,并塑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等人的铜质塑像。南面入口的石壁上还镌刻着毛主席手书的《七律·长征》诗词。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一定要满怀感恩,努力学习,今后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李文军说道。
纪念地有了“红色”游
蹲点看变
“会理会议纪念地旅游资源类型丰富,资源实体体量巨大。”凉山州会理县会理会议纪念地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杨胜光说,景区内有会理会议纪念广场、纪念碑、临时会议草棚及众多表现红军与会理人民血肉相连、鱼水情深的雕塑等,与周围的湖光山色相辅相成。
□杨正飞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王云何勤华
会理会议纪念地于2019年3月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拥有大量的红色文化遗址、俊秀奇险的山川地貌和温暖宜人四季如春的度假气候。景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与多元的民族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有机结合,是资源品质极高的川滇边城长征文化体验及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区。
目前,会理正在逐步完善景区内各项旅游服务设施设备,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区域建设,丰富景区内红色文化内涵。将逐步扩大景区体量,建立文创基地,逐步打造仙人洞、仙人湖环湖景观带的研学式、沉浸式、体验式、休闲度假式等立体型的旅游模式,将之与会理会议纪念地核心景区紧密结合,形成游客群体覆盖面广、经济效益高的立体型红色文旅产业链。
景区内的仙人湖是会理县最大的高原湖泊,环湖共11.1公里,湖域面积0.9平方公里,湖面最宽处达2000多米,湖光涟滟,一波万顷,加上四周群山环抱形成了优美的天际线,游客可观水天一色,赏夕阳余晖。目前,景区道路亮化工程已经完工并通过验收,绿化工程基本完工,栈道工程正在进行设计和征地工作。
红军在会理停留15天,足迹遍及全县31个乡镇,在会理播下了革命的火种。这段波澜壮阔的史实,为会理人民留下了光照千秋的革命史迹和长征精神的宝贵财富,也使会理成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会理会议纪念地被评为省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