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7年04月28日
■杨剑锋
红四方面军在雅州受挫期间,正值中共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林育英(又名:张浩,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林彪堂兄,1942年于延安病逝,毛泽东、朱德、任弼时、杨尚昆、徐特立等中央领导人亲自将其棺材抬到桃花岭上安葬。这是毛泽东一生中惟一一次执绋抬棺。)开完国际“七大”经蒙古人民共和国回到陕北之时。林育英到达陕北后,立即电告张国焘共产国际“七大”开会情况。张国焘接此电报如获至宝, 1936年1月6日,他致电林育英,从5个方面阐述了他与中共中央的路线分歧,表示以他为代表的“中央”一切服从共产国际指示,由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出面解决他与中共中央的争端。
面对张国焘公开分裂党和红军的行径,中共中央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对其采取了团结态度。1936年1月16日以中共秘书处名义,把政治局12月25日“瓦窑堡会议”《决议》详细内容电告红四方面同并转达二、六军团;22日,政治局作出《关于张国焘同志成立第二“中央”的决定》,命令他立即取消他的一切“中央”,放弃一切分裂党的倾向;24日,一方面林育英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身份致电张国焘,明确表示共产国际完全同意中共中央的政治路线,要他取消“第二中央”后成立中共中央西南局直属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对中央的原则上争论可提交国际解决”;另一方面,由当时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职务的张闻天,于同日(24日)致电朱德,希望朱德转告张国焘:“兄处组织仿东北局例,成立西南局直属国际代表团,暂与间发生横的关系,弟等可以同意”,成功地搭了一个梯子,让张国焘借此下台。
红四方面军西进康北的设想,经历了两个时期。
1935年5月30日前后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联邦政府大量文献表明,此时红四方面军认为:由于国民党出卖西藏给英国,号召这一地区的劳苦大众武装起来参加民族革命战争,必然能获得藏族人民的拥护。因此,中共西北特区委员会于6月5日作出《关于党在番人中的工作决议》,准备帮助藏族人民建立人民革命政权。红四方面军第二次北上而挥师康北的思想,产生于接受中共中央瓦窑堡政治决议案后,虽然两次都移兵西康藏区,但前后两次的着眼点是不同的:前者着眼于经营康、藏,后者着眼于帮助藏族人民建立人民革命政权的同时,积极作好会合红二、六军团共同北上的各项准备。
从军事形势方面而言,自1936年1月开始,四川省苏维埃境域及格勒得沙共和国境域的战局,对红四方面军已显得十分不利。东部:川军近20万兵力经过一个多月休整,开始从东向西压缩雅州红军阵地。南部:薛岳所率6个旅在荥经一带向北压缩红军阵地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并在局部地区向红军阵地发动“试攻”;北部:作为后方依托的格勒得沙共和国辖区(大、小金川流域),以绰斯甲土司为首的叛乱虽已基本平息,但在一些局部地区如丹东、汉牛等地,土头民团仍袭扰红军驻地,且邓锡侯所部已从东向西压缩金川革命根据地;西部:李抱冰部及刘元琮、余松琳溃军与红军激烈争夺大炮山、台站阵地,逐步向丹巴县城推进。情势日危,确定方面军的战略行动方针,已迫在眉睫。
三方面因素凑合在一起,构成了红四方面军确定挥师康北的巨大推动力。1936年1月28日,张国焘在宝兴召开的活动分子会上所作《艰苦卓绝争取我们的胜利》的报告,说明红四方面军下一步的战略目标,是西进康北,在西康藏区建立革命根据地,争取与二、六军团会合北上,阐述了《康道炉战役计划》要点。紧接着向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代表林育英、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请示了作战方向。
1936年2月中旬至3月初,红四方面军先后发布了《康道炉战役计划》和《康道炉战役补充计划》。为了更有利于扩大民族统一战线,西进康北时,中国工农红军总部对外更名为中国抗日红军总司令部,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张国焘,副总司令徐向前,总参谋长刘伯承,总政治部主任陈昌浩,副主任李卓然。以刘伯承为中国抗日红军先遣军司令员,率红三十军于2月下旬翻越党岭雪山向道孚等地挺进,开始正式向康北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