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历史 >> 浏览文章

甘孜:踢踏舞的故乡

本站原创    2013年11月01日

  藏区被称为"歌舞的海洋"。而康巴地处西藏的东部,各种藏族文化在西藏发展到一定时期后,再传入康巴,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经过当地几代民间艺人的加工,又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艺术,甘孜踢踏即是如此。
踢踏舞又称"夏卓"。甘孜踢踏最先是由西藏传入的一种僧侣舞蹈形式,最初其内容主要以诗歌的形式赞颂上师、父母、地方官和祈求吉祥等为主。起初的踢踏舞不像现在的甘孜踢踏,传入初期的踢踏舞,踏步动作多,手臂前后摆动,动作单调,舞蹈的表演技巧受到限制。民国初,踢踏舞成了甘孜寺的扎谐(扎巴舞蹈),从手腕摆动到踏步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变,表演者皆为男性,一般都在每年秋季进行表演,后来流入民间后则无时间和性别的限制。
  解放后,踢踏舞经过业余和专业舞蹈工作者的继承和借鉴,广采博收各种踏步的节奏音响,大大发展了甘孜踢踏的舞姿和踏步旋转、踏步腾跃等技巧动作,在此基础上在身态和手形上也注入了本地特色的弦子、锅庄等新的血液,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力,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甘孜踢踏。甘孜踢踏无论是踏步方面,还是手腕方面动作多而大,挥动着轻灵多彩的长衣袖,踏着变化繁复的舞步,慢节奏时,给人一种舒展轻松的感觉;快节奏时,又是那样的协调而明快,奔放而粗犷,使人眼花缭乱。踢踏舞表演不限人数,少则一人,多则数百人,表演时舞者身着盛装,但不佩腰刀,脚和腰部需挂上一串响铃,以增添音响色彩。曾有人这样评价:"倘若说西藏的踢踏踏出了特色,那么甘孜的踢踏舞出了风采。甘孜踢踏欢快豪爽、节奏鲜明,踏点缓急有韵
,干净利落,它的主要动作是在于脚掌与脚跟的交替踏地、搓地。同时,上肢配合动作协调,舒展大方。踢踏舞从僧侣的舞蹈形式逐步转变成民间的成人踢踏,进而出现了少儿踢踏,女子踢踏,而这些种种形式又具有了它自身的辉煌。
 甘孜踢踏,已经成为康北地区别具一格的舞蹈流派之一。甘孜踢踏演出队曾代表甘孜到北京、成都、云南、迪庆等地演出,展示了这一独特且让人感叹的舞蹈形式,而每一个甘孜人也默默地不由自主地继承着它,只要是甘孜人,无论老人、青年、小孩、女性都能舞出甘孜踢踏,无论是春节、藏历年、迎秋节,还是平时集会庆典,只要有演出的地方就有甘孜踢踏的表演,踢踏已成为甘孜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 上一篇:色达藏戏
  • 下一篇:关于加强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思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