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4年05月15日
◎李钊
十二生肖是穿越历史长河的文化符号,也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图腾,它像影子一样与每个中国人相伴相随。考古学界金鼎奖获得者袁靖撰写的《动物寻古:在生肖中发现中国》以考古学家的视角探究十二生肖,深入分析散落在历史遗迹里出土的动物骨骼、文物遗存中铭刻的动物形象、古籍文典中记录的动物身影等,经由历史脉络的串联,还原生肖动物的起源、驯化和生肖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过程,讲述古人与动物相伴同行的故事,呈现出一幅由十二生肖串联起的中华文明画卷。
如果说其他考古门类是通过研究的遗址、遗骸、器皿、工具等来复原古代社会的历史图景,那么,动物考古学研究的是什么?袁靖在开篇便已阐明,动物考古就是研究古人与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动物肉食、皮毛等是满足生存需求的稳定来源,也是艰苦环境中生存的帮手,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动物在人类建立礼制和强化军事力量等方面扮演起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动物与人类文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猪,虽然在十二生肖中排名最末,但没有一种家养动物像猪一样,既是中国人最主要的肉食来源,也在精神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袁靖看来,文化的发展、文明的起源、社会的进步等,都可以从饲养家猪的起源和发展中找到动力。牛、羊、马都是十二生肖的重要成员,得益于DNA测试、锶同位素分析等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运用,我们不仅能从它们的遗存中获取家畜饲养、选育等信息,进而了解当时的技术、经济等状况,还捕捉到跨地区文化交流的痕迹。如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原产于西亚地区的绵羊、黄牛等进入黄河中游地区的路径,而西北和内蒙古地区的考古发现告诉我们,家马“可能是由境外传入的动物”,等等。跟随动物考古学家去“识骨寻踪”,动物遗存所蕴含的制度、文化、军事等丰富信息将逐一呈现,为勾勒古代经济、生活和政治图景提供者十分可靠的证据。
十二生肖是人们心目中的“神奇动物”,它们的形成与原始民族狩猎的生活方式,崇拜图腾的信仰分不开,各自的寓意基于人类对这些动物长期的认识与看法,寄寓着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寄托之情。中国古代对鼠的情感是复杂而矛盾的,动物考古发现中破坏者和生肖两种文化意涵的形象,人们一方面将其视为偷食者、破坏者等惹人讨厌的角色,欲除之而后快;另一方面又因鼠的繁殖能力强,成为生殖崇拜的象征。在人和所有动物的关系中,和狗的伙伴关系绝对称得上是最特殊也最珍贵的,与鼠的形象在文物中极少出现不同的是,在人们心目中,狗是忠诚的代表,“古人不仅在生活中长期与狗相伴,也经常将它们体现在陶塑、画像石和绘画等艺术作品中”。龙是十二生肖中比较特殊的存在,它是唯一由古人创造出现的想象体,从受人虔诚崇拜的灵兽到帝王、尊贵、权力的象征,龙在多民族文化交汇融合后形成的信仰图腾。上下数千年,龙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也成了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所有中国人都开始自称为“龙的传人”。
袁靖说,“离开人类,动物并不会消亡,但人类离开动物,几乎寸步难行”。从野生动物到家养动物,动物和人类相伴同行数千年,互生互利、互为发展,而如今,人类却难以与动物和谐相处,动物考古学者透过一根根骨头,一件件遗存与古人进行对话,还原古代社会的真实图景,也在警醒和启迪当今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