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端详八公分,品味曾经的乡土中国

甘孜日报    2024年08月16日

◎王云峰

《庄稼人》是湖南郴州作家黄孝纪的“中国乡存丛书”系列散文集又一部新作,里面的主人公仍然来自他的家乡——湘南山区八公分村。

本书主要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为历史背景,选取作者故乡湘南山区八公分村一带三十八种有代表性的人物,书写他们的个人命运,呈现出一幅真实的湘南乡村人物画卷,保留一段乡土记忆。

对于乡土中国,学者、作家有着多元的表述和描写,《乡土中国》《祖荫下》《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等探讨传统中国乡村社会文化的作品,向来为人称道。1948年,38岁的费孝通出版了社会学经典作品《乡土中国》,在书的开头,费孝通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们不妨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黄孝纪以散文的形式,聚焦中国社会的最基层,围绕八公分村的稼穑之事,展开乡村社会的方方面面,构成八公分村昔时的社会风俗画,如同一幅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在新出版的《庄稼人》一书中,作者按职业属性分成了四大类:第一辑“事众生”,包括接生娘、郎中、媒婆、裁缝、榨头、屠户、厨子、猪郞倌等老职业,也包括小店主之类的新职业;第二辑“制百器”包含木匠、砌匠、棕匠、篾匠、砻匠、陶匠、豆油匠、阉猪匠、纸木匠等乡村匠人;第三辑“促生产”涵盖队长、记工员、保管员、民办老师、赤脚医生、广播员、营业员、邮递员、管电员、放映员等;第四辑“参天地”则写了歌者、收魂人、拳师、渔鼓师、皮影师、守祠人、开圹人、地仙、礼生、仙娘婆等。

黄孝纪无意将故乡写成学术气息的社会学作品,他关注的是人,八公分的一切,都与人相关,他笔下涌动着中国一代庄稼人的生活写真。在《庄稼人》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支撑起各种职业的骨架,让乡村的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从抽象概念还原为人间烟火。

接骨郎中黑朵低调内敛,让童年多次骨折的作者健康成长;屠户常节眯眼杀起猪来手法娴熟,很有庖丁解牛的风采;盲木匠黄庚山在黑暗中凭感觉做出了精致的家具;棕匠序承一针一针缝制成的蓑衣,宛如一只巨大的棕黄蝴蝶;一张竹睡椅,滋润了黄家两代人;言语不多的善词曾经是老师,后来成了故乡一带唯一的打砻人;十八岁开始跟随父亲学制陶的邓常平心灵手巧、技艺精湛,但随着时代变迁,手艺面临失传;邮递员雷玉才骑着邮政的绿色自行车,出没在绵延的山岭和田野之间,沟通了一方土地与天涯海角的音信和情感;电影放映员庠文曾经风风光光到处受欢迎,但与露天电影一样无奈地趋向冷落;老曾的渔鼓,曾经深受乡人喜爱,现代娱乐方式的发展,渔鼓也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竹筒渔鼓发出的“咚咚”声只能在记忆中回响。每个庄稼人独特的人生故事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八公分村一个时代的乡土故事,里面有笑有泪、有苦有甜,散发出特定时代的乡土印迹。

在书中,有一段关于“中国”的描写,这种带着泥土气息的表达,恰恰是中国基层社会乡土情节的生动写照:

“曾听母亲说起,解放后,村里办过一阵农民夜校,她和父亲都去学过几天,教他们识字的,是本村的一个老先生。在那几天的学习中,父亲认识了一个‘中’字,母亲认识了一个‘国’字。两个人合起来,认识了‘中国’。”

作者的父母都是文盲,对于传承了几千年的方块字,他们眼熟而陌生,而记忆最深的,就是“中国”。这是我们的国,是何尊中提到的“宅兹中国”的中国,是方志敏“可爱的中国”里的中国,是歌曲《我爱你中国》里的中国。

八公分属于祖祖辈辈村人共有的家园,黄孝纪则是站在黄氏宗祠前,反反复复、仔仔细细打量八公分村,并记下一点一滴的记录者,从这个意义上,八公分也称得上黄孝纪“一个人的村庄”。

黄孝纪的八公分,不同于刘亮程的黄沙梁。虽然都是“一个人的村庄”,黄孝纪是纪实的,刘亮程是玄想的,黄孝纪写下了一系列载不动乡愁的乡存文本,刘亮程时隔二十年,玄想出了《本巴》,把乡愁揣到了母腹中。

八公分的庄稼人,分明就是罗中立笔下端着粗瓷大碗的父亲啊!


  • 上一篇:探寻先秦儒家的真谛要义
  • 下一篇:《故乡不老》的阅读笔记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103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