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4年09月05日
◎贺志强
周末的傍晚,回家的路上,我突然望见山腰处升腾而起的炊烟,心中那处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我情不自禁停下赶路的脚步,信步走到路边,朝脚下望去。
山腰位置,一处依山而建的小村庄,沉默伫立着。夕阳的余晖,涂抹在一间间平房表面,像是镀了一层金芒。一缕缕的炊烟,从房顶袅袅升起,在六月的晚风里,被吹得东倒西歪,不一会儿,便消散在天空里。
我望着脚下的缕缕炊烟,仿佛看到了在时光甬道另一个方向的家乡,仿佛听到了儿时爷爷用家乡话哼唱的关于炊烟的歌谣:“不敢回头望,怕不见了炊烟不见了篱笆墙。又怎样?回头望。隔山隔水少音讯,再见生死两茫茫……”在依稀的歌声里,我仿佛又看见年老的爷爷,背着幼小的我,蹚过家乡的那条小河,朝着炊烟飘起的家缓缓走去。
我的童年,是在家乡的小河边度过的,那条小河,给了童年的我无穷的快乐。我经常因为在小河边砸石头、玩泥巴而忘记了回家。每当黄昏到来,大人们从田地回家后,家家户户的房顶,便会此起彼伏地升起炊烟。这个时候,母亲总会到小河旁寻我,在看到满脸泥满身土的我后,会仰起竹条朝我屁股上招呼。我因恐惧而在前面哭着跑,母亲在后面喊着追。翻来覆去多次后,我学会了望炊烟。每次远远看到有炊烟升起,我便会很自觉地回家。
再大一点儿,我便上学了。家乡的村小,与家正好隔着一条小河。小时候贪玩,不喜欢去学校,大部分逃学的时光,依然是在那条小河里被消磨掉,当傍晚有炊烟升起,我便知道放学时间到了,该回家了。等到上三年级,发现了书本里知识的乐趣,又畏惧母亲手中的竹条,便再也没有逃过学,但对放学的渴望依然浓烈,每次夕阳西下时,我总会习惯性地望向外面人家的屋檐,盼望炊烟的升起。
上学后,小河中流淌的水,横亘在学校与家之间,阻挡着我上学与回家的脚步。那时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忙于农事,每个清爽的早晨,与每个炊烟袅袅的傍晚,都是爷爷背着我蹚过那条小河,送我去学校,接我回家吃饭。
爷爷年龄已经很大,身体又很瘦,走起路来一瘸一拐、摇摇晃晃的,非常缓慢,每个早上我都怕迟到,嗔怪爷爷过河太慢;每个傍晚我肚子饿得咕咕叫,还是嗔怪爷爷过河太慢。爷爷很瘦,骨头很硬,总是垫得我胸口疼。每次爷爷背我上学放学,我口中总是没完没了地抱怨,爷爷却仿佛没有听到我抱怨的声音,速度依然缓慢,口中用家乡话不急不缓地哼着那首关于炊烟的歌谣:“不敢回头望,怕不见了炊烟……”。
小时候,怕父亲的严厉,怕母亲手里的竹条,唯一不怕的便是爷爷,唯一敢顶嘴的人,也只有爷爷。爷爷烟瘾极大,每次抽旱烟时,从口中喷出的长长的白色烟雾,像极了傍晚时家家户户房顶的炊烟。爷爷也喜欢朝我脸上吐烟雾,等把我呛得满脸通红时,他笑得格外欢畅。
而今,爷爷已去世多年,我并没有来得及孝顺他,他的生命便如同风中的炊烟一般消失了。但我对他的怀念,如同家乡的炊烟一般,成为了我生命里的一个符号,恒久地流淌在血液中。母亲也已年老,身体大不如前,但她依然坚守在老家的土地里,安静生活着。每次回家时,刚刚蹚过家乡的小河,总能看到家里的屋顶上,有袅袅炊烟在升腾。我知道,那一定是母亲在为很少回家的我,做最爱吃的手擀面。这个时候,我的脚步总会加快几分。
夏天的晚风,拂过我的脸颊,温柔的凉意,将我的思绪拉回了现实。我望着山腰位置已被暮色笼罩的小村庄,眼光微湿。站在原地伫立良久后,我朝家的方向走去。我将脚下的小村庄留在了身后,将那轻盈的炊烟、深深的乡愁、沉沉的回忆,以及对亲人的思念,牢牢刻在了心中……我想,它们会让我愈发充实、愈发坚强,会让我更加认真地对待生活,更加努力地去发现、去追求人生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