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草堂吟诗

甘孜日报    2018年06月11日

    ◎林竹

    这就是那座茅屋,杜甫的茅屋?柴门内的小小院落里,木质梁架的八字形穿堂结构,楹柱、门窗呈羊肝红颜色,屋顶覆以厚厚的江野茅草。自然,这是后人的仿制,但一代诗圣的著名草堂,却一下子使我沉浸于当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苍凉意境之中。

    饱经战祸的杜甫,他在草堂先后居住三年零九个月,“草堂诗作”传世二百四十余首,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学精华。

    如今的浣花溪畔已经成了城市的高楼贾商之地,可是,透过这繁华的街市景观,我还是看到了久远的《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这是描写定居草堂之后的闲适生活,律典之中充溢着飘逸的明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著名的《春夜喜雨》,家喻户晓,童稚成诵,原来就是在这浣花溪畔的茅屋里吟成!茅屋里那极为简朴的木桌木凳,仿佛在叙说着一场可人的春雨之后,杜甫口吟韵脚,挥毫落纸,成此五律的喜悦。

    然而,国忧家愁毕竟始终萦绕在诗人的心头,他暂居茅屋的短期安定里,更多的是恬淡之作里忧患意识的流露。“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是《江畔独步寻花》绝句之一。时值大好春光,诗人独步踏青赏花,诗境的美丽和独步赏景的对比,透露出一种孤寂苍凉的心境。“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绝句漫兴》中的这首,飞燕衔泥,点污琴书,诗人把客居的愁闷隐含在对燕子的厌烦之中。在《水槛遣心》中诗人写道:“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诗人在凭栏眺望所见的风景描画中,由景及情地写出了“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的苍凉。尤其是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于记事抒情之中,描写茅屋被秋风刮破的凄苦处境,直接表露忧国忧民的情怀,气势跌宕,感情深沉。

    茅屋前,竹林旁,我依身柴门凝神伫立,面对浣溪神思远飞。飘浮的云朵向我传诵杜甫《不见》李白的“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的佳对,森森的古柏向我吟咏杜甫感喟《蜀相》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名句,细细的花径向我沉吟《赠花卿》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那感慨时事的美韵,园圃的篱笆向我叙说《戏为六绝句》中“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那论诗说文的灼见……

    杜甫为诗,原本当是出于对诗艺的由衷之爱,但一旦出乎心,发乎情,用诗艺表达怀国怀民心事的时候,那原本的对于诗体艺术的衷爱,就升华为关乎现实政治、现实社会和现实人生的态度和观念的抒发。他的这种抒发,为中国的古典文学殿堂增添、积累了灿烂的一页。

    草堂就是草堂,草堂绝非宫阙,草堂弥散的完全是一种民间的意味。秋风秋气中,我循着杜甫的茅屋,寻觅诗人的步履和诗人的墨踪,那闪烁着灿灿光辉的律章绝韵,令我吟之不尽,味之不尽……

  • 上一篇:藏着并不等于遗忘
  • 下一篇:遥远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