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团月节

甘孜日报    2018年09月21日

◎积雪草

民间习俗,上元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过什么节吃什么东西。传统的节俗大多体现在一个“吃”字上,别小看这个“吃”字,吃是一种文化的积淀和传承,不吃点什么东西,似乎不容易让人记住。

“吃”是最直接的记忆,美食是传承文化的一个最好的载体,美食穿肠过,文化心中留。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东汉《礼记》中有言:“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帝王秋天祭月在古时是一种礼制,月饼是祭月用的供品。

月饼像征着团圆,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起于唐,《洛中见闻》里曾有记载,这是最早见于书籍纸张的记载。兴于宋,到了宋代,中秋节成为国家法定假日,月饼的做法更加精致,月饼有了“金花”、“芙蓉”等众多雅称,南宋的吴自牧在《梦梁录》中曾记载过中秋节的盛况。宋代大诗人苏东坡也曾写过:“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诗中小饼即月饼。到明清时期,中秋节吃月饼已成为全民盛行的风俗,隆重程度仅次于春节,而且月饼的制做花样也越来越多,清人在袁枚在《随园食单》里曾详细地介绍过月饼的制作方法。

中秋赏月的习俗,据说是从宫廷开始,逐步流传到民间,成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人文情怀。古人赏月时喜欢弄些风雅之事,三五成群聚于亭台楼阁,或水榭山巅,大家一起喝酒、吟诗、弄花、吹箫等等。

唐宋时期的人们,对于月亮似乎格外钟爱,诗仙李太白在《月下独酌》里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个洒脱不羁、醉意醺醺的歌者满怀豪情,月光、花影、美酒、互相映照,一时间诗兴大发,妙句横生。宋代大诗人苏轼更是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流传千古的名句。清人张潮则喜欢“松下听琴、月下听箫”,清凉的月光下,箫声呜咽,直听得人怅惘不已。张潮的月下听箫,虽不一定是中秋的大月亮,但也尽得月下风情和趣味。

中秋节的关键词除了吃月饼、喝桂花酒、赏月玩月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标记就是“嫦娥奔月”的传说。这个故事和中秋节紧紧地绑在一起,像路标一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传承千年不朽。

小时候听外祖母讲“嫦娥奔月”的故事,总会唏嘘不已。嫦娥姐姐为什么那么傻呢?偷吃了西王母赐给后羿的不老仙药,一个人在广寒宫里守着玉兔和桂花树孤独千年,招引的世人不断引颈眺望天上的月亮。

又是一年八月半,中秋时节,金风送爽,桂子飘香,正是人间花好月圆好辰光。中秋节又叫“团圆节”,天上月圆,地上人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团圆是被普遍认同的价值观,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也是核心内涵,散发出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终将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 上一篇:又逢月圆时
  • 下一篇:明月几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