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8年11月02日
《贡嘎山》杂志社第九届笔会侧记
◎本网记者 汪青拉姆 文/图
正值霜降,秋季最后一个节气,情歌故里康定却飘满了春的诗意。10月23日,来自全州各县的80余名藏汉文作者及文学爱好者齐聚康定,参加为期三天的《贡嘎山》杂志社第九届笔会。
自1984年5月,《贡嘎山》杂志社举办首届笔会开始,到今年,《贡嘎山》杂志社举办的笔会已经历时九届,“笔会”已经成为我州作家成长的平台。我州不少作家由此逐渐成长,走向全省、全国。《贡嘎山》杂志社举办的笔会也日益成为了甘孜文学的一道亮丽风景。
续笔会传统80、90后青年作家逐渐成长
此次笔会,《贡嘎山》杂志社特别邀请了中国藏研中心《大藏经》对堪局总编东曲谢、著名作家格尼、四川民族学院文学院讲师及作家马迎春、本土作家尹向东、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德吉草结合自身创作经历举办讲座,同参会作家相互交流。
主办方还邀请了《四川文学》副主编卓慧、《星星》诗刊编辑及著名诗人黎阳、《草地》主编蓝晓梅、《剑南文学》主编王德宝、州内外知名刊物编辑同参会作家面对面进行交流,加强编辑与作家间的沟通。
笔会期间,参会作家们利用午休时间,开展讨论,相互分享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写作经验,探讨文学的发展。他们在相互学习、比较、碰撞、激励中,又一次激发了创作热情,点燃了对文学梦想久违的激情。
“这次笔会最大的感受是看到了很多新面孔,感受到了甘孜州文学发展蓬勃的新生力量。”这是王德宝、卓慧、德吉草、东曲谢等参会的知名作家及刊物编辑一致的感受。据了解,参加此次笔会的80多名业余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中,80、90后的青年作家占据多数。
扎革吉今年刚20岁,来自四川省藏校,是本次笔会年龄最小的作者。记者观察到,每堂讲座她都认真在她的小笔记本上做着笔记,并且在有疑问的地方标注勾勾圈圈,与老师探讨,与朋友交流。
“格尼老师结合自己的经历给我们讲她的小说创作之路时,我很感动,同时感觉自己身体里注入了一股力量,让我充满了斗志。”她合上刚写完的笔记本,对着记者说到,“我们学校也有文学创作社团,是学校里师兄师姐创建的,平时也会互相分享作品、交流心得。但这样的笔会是我第一次参加,通过这几天与老师和前辈们的交流,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很幸运在我文学创作的起步阶段就有这样的机会。”
明确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一个人不断进步的必经阶梯。在州内外编辑与参会作者交流环节,来自炉霍县的马丹提出了她的疑问:“我经常有这样的感觉,头脑里有很多素材,但是提笔却不知道从哪儿着笔, 这样的迷茫期已经有一段时间,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度过。”
她的疑问引起了众多新生作家的共鸣。面对新生作家们的疑问,《星星》诗刊编辑及著名诗人黎阳说到:“这是众多写作者都会面临的问题,根源于你有太多的牵挂、想要表达的太多,这样就造成你现在所面临的困境。其实,不管是写作还是生活,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放下,慢慢地让自己平复,再去思考你到底要做什么、到底为什么做的问题,这既是培养你分拣素材的能力,同时也是培养自己淡然处世的能力。”
听了黎阳的建议,来自康定的徐富贤连连点头,她说:“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困惑,黎阳老师一席话为我的写作天空拨开了迷雾。”
“就像是有一束光线透过厚厚的云层投射在你眼前,许多东西一下子就明朗起来了,我很庆幸参加了这次笔会。”来自康定的陈钦宜是一位80后作者,她用诗一般的语言讲述着参加笔会的感受。
她告诉记者,一直以来,都是自己一个人孤独地埋头写作,也很少有和别人交流的机会,有时候自己写着写着就陷入迷茫中,不知道自己究竟写得怎样,也不清楚自己有没有进步。在这次笔会中,有那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和循循善诱的老师,他们对每个作者的疑问都进行仔细地回答,真诚坦率,让人十分感动。
梅萨是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班学员,著有个人诗集《半枝莲》、格萨尔研究散文集《史诗的家园》(合著),作品在国内多家刊物发表,获第三届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奖,甘孜州第二届文学艺术奖。 这是她第二次参加《贡嘎山》杂志社的笔会。她说到:“这届笔会最大的亮点是增加了很多新面孔,借助笔会这个平台,架起新老作家沟通的桥梁,是促进我州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
《贡嘎山》杂志主编列美平措告诉记者,我州文学创作非常注重队伍的梯队建设。为此,在历届笔会期间,特别邀请州内老作家结合自身经历开办讲座,面对面地交流,解答新生力量的疑问。此届邀请了马迎春和尹向东这两位本土作家,后续笔会期间将延续此环节,旨在打造一支有实力内部讲师团。
重均衡发展 母语创作日渐繁荣
“这次笔会共45名母语作家参加,我州的母语作家队伍越来越壮大了,特别是青年队伍,这个过程中,《甘孜日报藏文版》、《贡嘎山藏文刊》等平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甘孜日报》副总编辑、《贡嘎山》杂志社执行主编扎西说到。
自2017年开始,《贡嘎山》杂志社的笔会一改往前藏、汉文作家分开举办的传统,开始采取邀请藏汉文作家联合参加笔会的形式,旨在进一步加强藏汉文作家之间的交流,共同推进。
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的理塘小伙儿曲央降措年仅23岁,从事母语写作已有7年之久。当记者问及母语作家队伍的变化时,他动容地说:“相比较去年而言,今年的新面孔比较多,特别是学生数量比较多,来自四川省藏文学校、四川民族学院、康定市藏文中学等学生就有近30人。对学生给机会,我觉得很好,现在母语作家细化写作的,喜欢发表的,越来越多了。这次也遇见了很多‘微友’,抛去冰冷的手机屏幕,面对面交流,感觉很爽,很感谢这样的平台。”
正在西南民族大学考察学习的格绒言登是第一次参加笔会,他告诉记者,他是通过德格作家协会的推荐获机参加此次笔会。今年7月,德格县成立作家协会,热衷写作的他成为其中一员。“对一个新的写作者而言,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感觉找到了组织。”他说,“我学的是藏汉翻译专业,虽然习惯母语写作,但也经常看汉文书籍,例如尹向东老师的《风马》等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品,这次参加笔会,能有机会向我钦佩的老师们面对面地交流让我感觉很激动,我希望将自己的专业优势发挥到最大,架起藏汉文化沟通的桥梁。”
“母语写作和汉语写作就像鸟的一对翅膀,缺了其中一只都飞不起来。”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德吉草说,“文本背后是作者,而作者背后是文化。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母语创作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母语作家是藏族文化直接的继承者,母语作品是藏族文学中最具有特质的文体,他们共同承载着我们民族文学的特质和传统。”
笔会第一天(23日)下午,东曲谢与参会作家面对面交流,为母语作家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东曲谢老师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及见闻,分享了当前母语创作的现状并探讨写作的方式,让我受益匪浅。”来自巴塘的阿伯说到,“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州级的作家笔会,感觉甘孜州的党委政府对母语文学创作非常重视,而且最直观的感觉是新生代力量成长起来了,感觉非常的蓬勃有朝气。母语作家要将传统文学创作与现代文学创作结合起来,以传统写作为基础,担起弘扬传承好民族优秀文化的重担。”
《甘孜日报》副总编辑、《贡嘎山》杂志社执行主编扎西介绍到,近年来,我州的母语创作总体趋势向好,创作队伍越来越壮大,作品质量也有提升。特别是理塘、德格县成立作家协会对母语作家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欣喜之余,他坦言,母语创作也有不足,母语作品中诗歌体裁的作品较多,存在散文和小说较少等问题。为此,我州致力于为每一位母语文学创作者提供平台,给新生力量机会来参加笔会,旨在培养一支稳定的、高质量的母语作家队伍。
参会作家和作者一致认为,通过共同探讨“如何提升康巴作家的创作能力”、“如何让康巴文学发展得更好”、“《贡嘎山》藏文杂志的刊发”等重大问题,对进一步提升我州作者及文学爱好者的创作水平、推动甘孜州文学的繁荣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