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8年12月19日
◎彭忠富
1935年4月8日,38岁的丰子恺在一篇《惜春》的散文中讲述了自己年轻时的求学经历。他在暑假开始后,给自己做了周密的计划,包括温习功课、读课外书、制作简易工具和陪弟弟们玩耍。如果这些计划能够实现,那么这将是一个完美而充实的假期。可惜丰子恺回家以后,东游西逛,很快就将假期计划抛之脑后。
丰子恺谈到,“我自己青年时代没有好好地受教育,年长后常感知识不全之苦。几何三角的问题我不会解,物理化学的公式我看不懂,专门科学的书我都读不下去。屡次希望补修,至今不能实践。”这篇文章是写给中学生看的,它改变了惯常的枯燥说教,什么“一寸光阴一寸金”之类的东西,而是以少年时的亲身经历来跟学生们聊天,这样得出的结论就易于被大家接受。
丰子恺先生以漫画闻名于世,他画人物的脸部,常常不画眼、鼻、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丰子恺也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文字充满了怜悯、童趣、自由和对美的追求。彼时,丰子恺早已成名,却能站在中学生的立场来循循善诱,可见丰子恺的良苦用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出现过大量作家,灿若星辰;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星星暗淡了,一些星星却越来越明亮,丰子恺先生便属于后者。
丰子恺的的散文正如俞平伯所言,“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他的散文和随笔,未必字字珠玑,却句句含情。丰先生信佛,他将对宇宙、万物和人生的独特看法诉诸笔下,他的文字闪耀着佛性和禅理。而他对世间的悲悯和关爱也借此散播开来,让每一个读到他的文字的人获得温情和智慧。这是丰先生的魅力,历经多年而越发受人爱戴。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最近选编的《丰子恺散文精选》,包括天地有情、人生的根本、人间苦乐等八部份,收录了《惜春》《给我的孩子们》《阿咪》等84篇文章。这些文章中有生活、有人物、有风景、有器物,也有作者对艺术的独到理解。在《给我的孩子们》中,丰子恺谈到瞻瞻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丰子恺有一副漫画叫《瞻瞻的脚踏车》,曾经选入美术教材,可谓尽人皆知。瞻瞻用两把芭蕉扇做脚踏车,用麻雀牌堆成火车、汽车,玩得非常开心。
这些情节我们在孩提时期都曾玩过,但凡有点文化的父母都能描绘出来。但是丰子恺并没有仅仅摄像似的还原孩童的生活,而是通过观察孩子们的生活进行反思,大人的创作力之所以不如孩童,是因为我们丢掉了童心。而要培养童心,则需要涵养趣味,“要处处离去因袭,不守传统,不顺环境,不照习惯,而培养其全新的、纯洁的人的心”,也即是回到人的本真。
让孩子始终拥有一颗童心,这才是我们关爱孩子的正确方式。不过在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这一点是做不到的。正如丰子恺所说,“你们的黄金时代是有限的,现实终于要暴露的。这是我经验过的情形,也是大人们谁也经验过的情形。”丰子恺坦言自己在现实面前,也变得退缩、顺从、妥协和屈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