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甘孜日报2018年度新闻业务集中培训会走笔

甘孜日报    2018年12月29日

秉承一颗匠心 扎根一片沃土

表扬优秀通讯员。

实战中认真采访。

培训中。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全国新闻工作者要提高业务能力,勤学习、多锻炼,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

12月20日至23日,甘孜日报2018年度通讯员及编辑记者新闻业务集中培训会在康定举行,各县(市)和州级部门的藏汉文通讯员代表,各县(市)中心报道组代表以及甘孜日报社采编人员齐聚一堂,学习提升相关业务能力。

◎本网记者 兰色拉姆 文/图

推进新闻宣传工作

扎根基层 “编外记者”队伍是“排头兵”

21日上午,甘孜日报社2018年度通讯员及编辑记者新闻业务集中培训会在康定拉开。

在正式授课之前,甘孜日报社分别为“2018年度优秀通讯员”、“藏文全媒体中心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藏文散文征文比赛”获奖者颁发了荣誉证书,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自1954年创办以来,《甘孜日报》经历了由小报到大报、由不定期出报到周三刊到日报、由黑白印刷到彩色印刷、由每期出刊四个版到每期出刊八个版的发展历程,办报质量得到不断提升,报纸内容更加丰富、办报形式更加多样。

这期间,一代代通讯员与报社共同成长,传递着党和国家对藏区的关怀,讲述着甘孜儿女奋进努力、建设家园的动人故事,见证着甘孜藏区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甘孜日报曾经的一名通讯员,现任甘孜日报社社长、党委书记洼西彭错表示,作为一支编外的记者力量,中心报道组和通讯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他们的工作、生活都在基层,能最先捕捉到发生在当地的各种新闻线索、新鲜做法、新闻故事和新闻人物,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和带动更多人参与到新闻宣传报道之中,有效打造有数量,也有质量的新闻报道生力军。

2017年1 月1日起,《甘孜日报》汉文报正式扩版为除周六、周日外每天8版。针对扩版运行过程中稿源严重短缺的实际,针对报社记者人手有限的现实,甘孜日报社借鉴省内外特别是五省藏区兄弟报社的经验,在州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在我州各县(市)宣传部、海管局政治部、亚管局政治部、省州属行政企事业单位建立县(市)委中心报道组。

为进一步提高《甘孜日报》办报水平,有效提升各县(市)、局委中心报道组稿件采写数量和质量。2018年2月起,甘孜日报在采编力量有限的情况下,按照“一名编辑或记者(藏汉文)对接一个中心报道组”的原则,指派藏、汉文编辑和记者,对接稿件采写力量和采写水平较弱的17个中心报道组,就稿件采写等相关工作进行对口指导。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甘孜日报已经建立了骨干通讯员特约制度、骨干通讯员采稿(见报稿)目标任务考核制度、编辑与骨干通讯员常态联系制度。随着各项制度的落实,大力调动了骨干通讯员多写稿、写好稿的积极性,更有效缓解了基层宣传需求和甘孜日报稿源不足的问题。

在坚守中与时俱进

培训课堂讲述 新闻工作的“不变”与“变”

21日,华西都市报视觉总监陈章沛率先授课。

他首先对《甘孜日报》2018年8—11月版面进行了点评,并分享了英国泰晤士报版面设计理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就甘孜日报改版的意义和价值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关于甘孜日报改版,陈章沛认为就全球范围的报业来讲,国外很多报社基本每年进行一次改版,这不仅为读者带来新鲜感,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报纸从业人员的创作动力,并且报纸发展有周期性,报纸的改版尤为重要,甘孜日报改版,其意义与全球报纸改版意义相同。

陈章沛表示,甘孜日报改版的价值在于带动提升员工业务能力,增加读者阅读量。报纸改版不仅是视觉的包装,更是内容的充实,在整张报纸整体质量上升的背后,是报社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业务能力的提升。

陈章沛建议,在今后发展中,甘孜日报要注重艺术化的版式打造,要根据当下多数人获取信息的习惯,打造精品化报纸,在吸引读者阅读同时,让甘孜日报成为可以收藏和保存的艺术品,让甘孜日报在电子网络媒体大势中,绽放精彩魅力。

华西都市报首席责编龚爱秋讲授了新闻采访的技巧。他以3个失败案例引发反思,并结合多年的媒体工作经验,举出大量实例,为参训人员传授“采访的准备,如何发现新闻,难度大的采访怎么做”等专业技巧。

龚爱秋认为,当下,快餐文化日益渗透生活,记者面临许多挑战,年轻记者对职业追求、职业荣誉感的关注力度有所下降,加上互联网的便捷,很多记者缺乏独立思考、深入思考的能力。不同记者的职业定位不同,这可以理解,但讲述社会现象,百姓故事、民生大事等,都需要记者沉下心,精雕细琢,用心感知,打造新闻领域的工匠精神。

访谈中,龚爱秋表示,报社举办培训会,认同了通讯员的身份,更加强了交流。作为主办方,报社要培养通讯员对新闻写作的兴趣,鼓励通讯员写稿,每年举办培训,有助于通讯员掌握基本新闻知识,重新认识新闻,提高新闻采写能力,写出好稿件。

成都商报摄影部主任郭广宇就新闻采访的摄影摄像进行讲座。他以大量实际鲜活的例子,丰富的素材,行之有效的操作方式,生动讲述了新闻摄影及视频制作的种种经验。并且,他还对现今流量巨头短视频如何选材、如何制作、如何策划,归纳出理论知识等与大家分享,现场展示短视频“爆款”案例,“揭秘”优质短视频拍摄制作过程。

郭广宇谈到,在“快节奏”、“快速化”的时代中,对读者来讲,精品化生产的新闻报纸十分珍贵,甘孜日报的改版正是精品化生产的开端,处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媒体融合初阶段,甘孜日报需要快餐与精美大餐两手抓,精品化阅读的习惯将长期存在于读者身上,所以做好报纸、做好版面仍旧很重要。

作为党政主流媒体的报刊,甘孜日报要做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守阵创新”。此种背景下,记者要尽早成为能采写、直播、拍摄、编辑的多面手,尽力掌握不同新闻武器,打好每场“新闻仗”,防止被新闻市场淘汰。

在创新方面,郭广宇强调,甘孜日报可结合5G全面上市与短视频的视觉冲击,成立集规范规划一体的短视频制作团队,加强短视频种类的覆盖,以新形势传播甘孜美景、美人和美事,从而扩大媒体传播力、影响力,让记者编辑获得成就感。

本次培训的最后一课,四川在线副总编辑赖永强讲述了关全媒体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他围绕“新媒体格局之下全媒体传播实务”,从“媒体之变、受众之变、全媒体传播之变,新媒体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采用理论和案例结合方式,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媒体融合发展趋势。

实地采访打开心扉

做好新闻工作 需要工匠精神

课堂培训结束后,通讯员与编辑记者一同到泸定,采访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情况,进行雅康高速兴康特大桥先期体验。“授课+实战”的培训方式,让参训人员直呼“过瘾”,记者“趁热打铁”,倾听他们的心声。

“成为通讯员是我人生中最自豪的一件事!”丹巴县杨全富说得斩钉截铁。四年前,机缘巧合,他成了报社的通讯员;四年里,他钻研学习、静心打磨,从只会写作基本新闻稿件,成长到熟练写作各类新闻。

四年里,杨全富参加了三次通讯员培训,每次培训都是收获满满。多次参加培训让他懂得提升个人能力的重要性,他表示通讯员要有较高的文学素养,要有敏锐的新闻观察力,要懂得新闻、通讯、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也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阅读习惯。

对于甘孜日报的改版,杨全富认为即时新闻、人物通讯、文学作品等内容的丰富,增加了甘孜日报的可读性,加之版面设计科学合理,色彩选搭讲究到位,让人赏心悦目。

第二次参加报社通讯员培训,来自道孚的张德禧少了陌生,多了收获。张德禧表示,老师在课堂讲到“写作需要时间积淀”,让她有了豁然开朗之感;“报纸版式设计理念”的相关课程,让她首次意识到报纸版面应该是写作、美学与视觉的盛宴。

“感谢报社提供培训机会,感谢老师们精心授课。”张德禧说,在她看来,老师们分享的新闻稿件写作经验,有助于自己进一步改进写作方法,训练新闻敏锐力,更有助于坚定信心,当好合格的通讯员。

根旺,州翻译家协会会员,有着扎实的翻译功底,今年7月初,担任色达县宣传部新闻翻译(汉译藏)工作,他表示第一次次参加通讯员培训很激动,也让他感觉到新闻翻译责任重大。

“新闻不同于文学,新闻要用简短的语言讲清事件,而将汉语新闻翻译成藏语新闻,既不能破坏语言规律,又要接地气,让老百姓听得懂,这本就是个挑战。”根旺谈到,培训结束后,要进一步打磨提升自己的翻译水平,让工匠精神落实到自身,同时,要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将好新闻更好地传播给老百姓。

同为色达县通讯员,尼公则负责汉文稿件的采写、编辑,培训中,他对每项课程都进行了全程视频录制,并详细标注了自己不懂的知识点。首次参加通讯员培训,尼公对通讯员身份有着独到见解:“写稿不是轻而易举,采写需要花费大量精力,通讯员离不开报社,报社是通讯员提升学习的港湾。”

尼公告诉记者,老师讲的排版、摄影、视频制作、采写技巧等,他都非常感兴趣,泸定的实战课更是让他印象深刻,老师指导下的实地采访,解开了以往采写时的许多疑惑。尼培表示,培训结束后,他还要反复琢磨这些知识,尽早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据了解,下一步,甘孜日报社将继续以实战加培训的方式,以甘孜日报为载体,抓好各县通讯员队伍的建设,提升相关人员的新闻宣传采写方面的业务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藏、汉报纸和新媒体的质量,以更加丰富多元的方式,传递党和国家的声音,讲好甘孜故事,传播正能量。



  • 上一篇:身边的文化遗产|东古古庙遗址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