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史诗在草原深处传唱

甘孜日报    2019年03月22日

      柯曲河畔的冰雪正在消融,牧民家中飘着酥油茶的香气。天刚蒙蒙亮,嘹亮的说唱声划破了草原深处的宁静。

     55岁的周吉是德尔文村的一名格萨尔说唱艺人,每天清晨,他总会在准备早餐的时候,说唱一段《格萨尔》史诗。

   《格萨尔》史诗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英雄史诗。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柯曲镇草原深处的德尔文村,平均海拔4300米。2006年,该村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命名为“格萨尔文化史诗村”。

     周吉的父亲和叔叔曾是村里有名的说唱艺人,因从小受熏陶,15岁那年他学会了史诗中的《霍岭之战》。

   “小时候总能看到父辈们围坐在草地上,你一段我一段,似乎有说不完的故事,唱不完的史诗。”说着,周吉从佛龛下的柜子里小心地取出《格萨尔》史诗,低声说,“格萨尔是位伟大的英雄。”

     据德尔文村党支部书记仁保介绍,德尔文村共有260户、860多名牧民,大约80%的牧民会说唱《格萨尔》史诗,其中50岁以上的村民是中坚力量。

     不善言辞的周吉,在谈到《格萨尔》史诗时显得颇为振奋,经常即兴说唱一两段。他觉得自己“生来就是要说唱的”。 然而,像周吉这样的说唱艺人也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年迈,使他们更容易遗忘。

    “岁数大了,忘性大,有些内容也说唱不出来了。”周吉常埋怨自己记性不好,“但放牧的时候,很多内容会不自觉地冒出口。”

     遗忘,或许是老一辈人必经的阶段,但在德尔文村,作为民族集体记忆的《格萨尔》史诗仍在口口相传。

     周吉的三个孩子在他的影响下都会说唱史诗。“村里人都说,如果想听精彩的故事,就听我父亲的,如果想听动人的声音,就听我的。”周吉的女儿华毛最喜欢唱格萨尔王妃珠姆的《杜鹃六声曲》。

   “阿拉拉姆阿拉鲁,塔拉拉姆塔拉……”华毛总将这一段哼唱给襁褓中8个月大的女儿,“她有时候也跟着咿咿呀呀的,好像听懂了似的。”

     仁保告诉记者,村里会定期举行一些与《格萨尔》有关的节日活动和宗教仪式,如艺人竞赛、格萨尔马背藏戏等。在孩子们放寒假时,会组织30多名学生集中培训学习《格萨尔》。

    如今,在德尔文村,很多人仍沿袭着祖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放牧生活,酥油茶、油饼子、牛羊肉,还是每家每户少不了的主食。对于《格萨尔》史诗,他们也一样保留着最原始的信仰,“在这里,就是要会说唱的”。

    每年的藏历12月15日是格萨尔王的诞辰日,为了纪念这一天,村里每家每户都会在家里说唱。“这里的一代代人会尽力守好我们的民族文化。” 仁保说。

    临行前,华毛手捧洁白的哈达在家门口的草地上给记者唱起了《杜鹃六声曲》,高原的寒风将她的脸颊吹得通红,美妙的歌声在雪山环绕的村庄里久久回荡。据新华社


  • 上一篇:浅醉,一剪春光
  • 下一篇:情调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