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书香甘孜等你来“阅”

甘孜日报    2019年04月23日

       ◎本网记者 谢臣仁 汪青拉姆

       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在今天看来,只要条件许可,“行万里路”已不是奢谈,乘飞机坐高铁周游世界立马成为现实,何止万里。但要读“万卷书”,就不那么容易了。随着媒体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人们阅读方式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真正能够静心阅读的人可谓凤毛麟角。

      在第24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唤醒人们的阅读兴趣,让知识成为奋斗者的力量,记者走进我州阅读受众群体,分享阅读者的感悟,愿人人都会阅读,人人都能够汲取知识的力量。

      从“少量”到“海量”

      4月20日,在德格县中扎科乡呷依村党群活动中心的“农家书屋”里,村民呷让正在翻阅着一本《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大全》。“现在我们这里建起了现代农业产业园,不学点技术不行哟。”呷让说,农家书屋有着很多书,很实用,他一有空就来看书,学到了很多技术。

      据统计,我州目前共有2679个农家书屋,藏书量超过50万册,实现了村级全覆盖。

      据州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尹述介绍,自2012年农村书屋建设之初,每个书屋配备1500册图书,图书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娱乐、农业科技、生活保健、卫生、教育等各个方面。同时,每年每个书屋补充更新超过65册。

      为推广阅读,实现全民阅读,我州按照国省要求,在7-8月份,与教育系统利用暑期联合开展“我的书屋我的梦”,充分保证各个农家书屋的开放时间,对中小学生全面开放,同时开展中小学生征文活动,共向国家和省推送优秀征文110篇。利用农闲时间开展“农牧民读书月”活动。同时,我州11个县引进“云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平台和APP,方便书屋管理员进行借阅管理,实现了区域内所有书屋图书资源共享,“通借通还”,便于借阅者通过图书定位查找图书。结合活动开展和数字化管理,充分调动农村人口的阅读积极性,将“农村书屋”的作用最大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当前,我州有1个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2个全国示范农家书屋。

据尹述介绍,我州将探索农家书屋延伸服务模式,在完成各农家书屋将图书资源统一登记的基础上,将资产管理权移交至各中小学校、养(敬)老院、工地、国有企业,切实提高图书借阅率,让图书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从“图书馆”到“数据库”

     “妈妈,这个字怎么读呀?”十岁的张萱指着《戊戌喋血记》上的“喋”字,轻声向在一旁看书的妈妈问到。“培养好的阅读习惯,要从孩子开始,更重要的是父母需要以身作则。”张萱的妈妈说,利用周末时间,她们一家三口围在图书馆的一张桌子前,各自看着自己喜欢的书。

      这是记者在图书馆看到的一幕,折射出我州“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甘孜”的显著成果。

      图书馆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名片。作为我州唯一的地区级公共图书馆,甘孜州图书馆馆舍面积1350平方米,总藏书30万册。馆内设有康巴藏学文献中心、采编阅览部、自动化信息部、辅导部、办公室,其中包括外借室、成人阅览室、少儿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藏文阅览室、地方文献阅览室。且外借室、刘文辉图书室等文献都建立了数目数据库,地方文献建立了全文数据库,以便于读者阅读;馆外建立军民共建读书点、田园读书点、社区读书点等20个读书点,每个点设专人管理,定期送书上门服务。同时,定期开展“暑假少儿读书会”、留守学生(儿童)绘画创作大赛、藏汉文化交流活动、藏学经典文献展、寻找最美“书香家庭 唯美阅读”征集活动、“回眸40年 拥抱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州诗歌朗诵大赛、《康巴讲坛》系列公益讲座、“你选书 我买单”、读者座谈会等活动,延伸服务触角,开展送文化下乡到村、到军营、到寺庙、到社区、到企业等活动。

      据州图书馆副馆长任银凤介绍,去年,图书馆年读者人次达到一万人次以上,数据上的变化,反映出社会上阅读的氛围越加浓厚。“社会上喜欢阅读的人越来越多,因此,我们要更加坚守‘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价值理念,优化阅读环境,结合我州实际,深挖我州特色,创新技术应用,竭诚引导、推动、服务全民阅读,努力构建书香甘孜。”任银凤告诉记者。

      据了解,甘孜州图书馆的特色馆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民间征集的藏文珍贵古籍文献《金制手抄本般诺八千颂》一部、12部朱砂书写的藏文古籍文献《般诺十万颂》、一部泥银书写的《般若二千颂》、一部泥金泥银混写的孤本文献《德格法王族谱》、一部泥银书写的《西藏度亡经》;一部藏文古籍《佛传》、一部《仪轨》、一部《施咒》。征集了唐卡画《十六罗汉》、《四大天王》、《二十一尊度母》等,共计50幅;征集五省藏区著名书法家藏文书法作品30幅,古藏文书法作品110幅。并建立了藏文文献库、唐卡库、书法库,分类整理、分类管理,方便读者阅读。二是西康时期刘文辉图书馆遗留文献。刘文辉图书馆所存文献,包括民国时期全国统一发行和西康省内部发行期刊杂志,旧平装书和部分古籍线装书,目前保存在甘孜州图书馆的文献共计1.2万余册,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史料价值。

       从“阅读”到“悦读”

      精美的文字、丰富的体验、真挚的情感、动人的故事,2017年2月,“以朗读打动人心”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问世,在全国掀起阅读新高潮。

    《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以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

      在我州,也有与《朗读者》近似的节目,2017年6月,州委宣传部、州文联、甘孜日报社联合推出文化类朗读栏目《康巴·悦读》,通过有声阅读,让更多的人爱上阅读,了解康巴,热爱高原。

      无论是《朗读者》还是《康巴·悦读》,都在展示着阅读独特的文化体验。在今天,阅读已不再是不再是 “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苦旅,阅读成为了悦读,成为一种愉悦的心灵体验。

    “以往读者拿着一本书逐页逐字逐句的阅读,现在不一样了,网上‘看书’‘听书’成为主要途径。”52岁的市民许少成说,他已经很少买纸质书了,都是网上看电子书,既经济又方便,随时随地,打开手机就可“看书”。

      吃饭要快、走路要快……生活快节奏,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在变。数字化阅读为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便利,但传统的纸质读物也未被人们舍弃。 “虽然现在是网络时代,但我还是喜欢读纸质书,因为能体会到读书的‘味道’。”读者刘火家里藏书颇丰,他说只有通过纸质阅读才能感受到的文化韵味,这是他一辈子也无法改变的阅读习惯。

      而年轻的康珠则喜欢“听书”,她有好几个“听书”公众号,“喜马拉雅”“520听书”“懒人听书”。她说:“在听书中,你会通过声情并茂的娓娓道述体味到读书的至情境界。”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听书”可以满足视力较差、年老和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群体。

      无论以什么样的阅读方式“读书”,似乎已经不再重要,你会在报刊杂志里看到二维码,一扫进去,就有有声读物或者视频画面;你也会发现哪一个有声读物的产品会以纸质方式出现在书店的书架上,在今天,无论是基于数字还是纸质的阅读,其目的都是为了汲取“书”中知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已为绝大多数人所习惯和接受的传统读书方式将同数字化读物共生共存,而不是此消彼长。

     “读书”已不再是“惟有读书高”时代的为了某种功利所迫的强制行为,“读书”养心,阅读改变着我们对世界的态度,教会我们如何应对世界,更重要的是,认识自我,滋养自己。

       从“使用”到“提供”

     “你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4月19日,哈娃用重庆女诗人卞之琳的《断章》来述说着她对阅读的理解。

      哈娃是一名文学爱好者,有着“海量阅读”,在阅读的同时,她也尝试着写作,开有文学公众号“开到荼蘼”,书写她的藏地“游历”,以真实体验告诉读者不一样的体验,拥有很多粉丝。

      哈娃认为,在信息化时代,每个人既是文字“使用者”,更是“提供者”,现代广义“出版”的意义,已不再是有书号有批文有纸质的程序化的呈现,你提供的一段文字、一个微信、一个抖音、一个视频,都可以是阅读的材料,人们都会从中“阅读”到大量信息,或受到教育、或得到陶冶、或了解知识。

      哈娃说出一句富有深意的话:“信息时代,人人都是文字制造者、作品提供者,人人都是‘作家’。”时信息化时代,“知识不隔夜”,这是阅读面临的一个很大特征。昨天在微信圈可能刷屏了一条信息、一个文本,过了一夜,第二天就销声匿迹了,人们就把它遗忘了,说明它存在的生命力是非常短的。“作为一个‘提供者’,必须思考在这个有些浮躁的社会怎样通过文字为别人提供一些正能量的东西。”在微信圈发“每日一悟”的扎西顿珠说,正因为信息“生命力短暂”,我们更不能粗制乱造,希望自己能为别人提供的是有助于丰富精神世界的东西。

     “信息化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制造者’‘提供者’,只希望这些文字关心社会和时代的精神流向,并愿意付诸行动。视人的精神生活为不可或缺,把握它、传播它、推崇它,使我们更容易看清自己的位置,更深刻的理解生活,更真诚地对待生活。希望大家为社会提供的文字是温和优雅、理性纯粹、漂亮迷人的,是对高尚生活的审慎追求。”一名作家表示,无论表达方式怎样改变,阅读应该有着一贯寻找的、令时代不至于溃败的那类持久力量。文字不是对物质生活的反叛和唾弃,它存在于物质生活中。但它不只是物质生活的闲余补充,也是一切优质生活的必要基石、一种雕琢的努力,一种抒情之美,它不回避残酷真实,但也不愿意只看到残酷。相反,是我们对生活有信心有信念的巨大力量。


  • 上一篇:别样的时日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