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9年05月07日
◎于浩
我是个沉默寡言、喜静不喜动的人,没有太多的朋友,常常呆在家中的卧室,做自己喜欢的事——读书、写作。可是自从上了大学后,看着室友们三五成群地去上课、吃饭、出游……而我每天一直都是呆在宿舍里,就感觉自己非常孤单。直到一周前,身在异地的发小儿给我推荐了一本名为《再孤单的人也有同类》的散文集,说是能够治愈我的孤单。我心头不禁一喜,赶紧下单。几天后,书到了,我急忙捧读。
此书收录了余光中、蒋勋、朱天心等台湾知名作家的散文33篇。主编宇文正巧妙地将这些散文分为五章:《孤独是一场自在的独行》《愿成长不哀伤》《人生最美是清欢》《路过皆美好》《时光深处的优雅》。这些文艺且富有内涵的主题,可以使读者有选择地去阅读散文。
众所周知,余光中先生在年轻时就从大陆去了台湾,之后一直在台湾生活。而他的家人,却留在了大陆。他虽然身在台湾,但时刻心系大陆、思念家人。因此在台湾,他始终是个孤单的游子。作者在《雁山瓯水》中,以诗人的浪漫笔触记述并称赞了雁荡山和瓯江的美景,这表达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怀恋。更从侧面反映出,作者虽然年逾耄耋,但思乡之情仍未消减半分。读罢余光中先生的《雁山瓯水》,我才知道原来一代文学大师也有孤单的时候。
“无人与我把酒分,无人告我夜已深。无人问我粥可暖,无人与我立黄昏。”刘莱斯的《浮生》唱出了我的心声与现状。不只是我,据调查表明,现在感到孤单的人愈来愈多。人什么会感到孤单?我认为随着现代通迅设备的日新月异,人和人之间直接的交往变得少了许多。玩游戏、刷微博、看小视频……这些足以使人自娱自乐一整天,而不必与他人多多交流。说到这里我就很有切身体会。读书、写作本身就是很独立的事儿,而我除此之外的时间就是玩手机,每天与他人交流的次数屈指可数。看来要想治愈孤单,首先我得放下手机,与他人多多交流。
那么与哪些人多多交流呢?在一篇名为《质数》的散文中,作者徐孟芳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这一册册的创作,使我了解到,在广漠人世里,不只我是落单者:正如37后面有41、101前面有97,身为质数,在数列里,我们无法紧挨着取暖,总是隔着许多无法理解我们的他人,但那孤独正是因为身具的奇特性质而来。那么,我,与其他亲爱的质数,难道不正因此是特别的?于是才终于相信,自己不是被除法剩下的那孤绝丁零的余数,而是个不需他人合成的质数。”对于这段话,我非常欣赏。我不禁想起著名历史老师袁腾飞在其节目《袁游》里经常说的一句话:“你我有缘便是同游之人。”何谓“有缘”?我想是那些志趣相投的人。与这样的人交往,内心肯定是愉悦的。因为你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值与其相近,相谈必会甚欢。因此,我们要跟自己“有缘”的那些“质数”——与自己相似的人多交流。
“但其实,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别担心,这个世界有和你一样的人,你们终会相遇。那个时候,相视一笑,确定这就是同类。往后余生,目光所至,都是你。”这是本书编者宇文正在此书的护封上写下的三句话,我极为欣赏。以前,我总为孤独而懊恼不已。自从读完此书里的精美散文和这三句话后,豁然开朗——是呀!世界这么大,总会有自己的同类,不要因为暂时找不到而苦恼。说不定,人家就在某个地方等着我呢。接下来,我所要做的就是好好寻觅一些同类,来治愈我的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