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再现艺术的美

甘孜日报    2019年05月29日

       ◎刘小兵

      “艺术是一种享受,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这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傅雷的名言。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傅雷先生对艺术的本真诠释,依然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翻开《傅雷谈艺录》,随着大师的节奏徜徉在艺术的天地间,堪称从视觉到心灵的至上享受。

     全书分“文学篇”、“翻译篇”、“音乐篇”、“美术篇”四个部分,选取了傅雷相关的评论文章,每一部分又附相关文艺书札,评与论、感与悟中,集中展现了傅雷对艺术的独特理解。

    悉心揣摩,重在实践,在尊重艺术规律的基础上,阐析自己的见地,是傅雷谈艺中突出的特点。傅雷戏言自己是“杂家”,三教九流都力求要懂一点,这样讲解起不同艺术门类时,才能信手拈来,触类而旁通。基于此,既是作家又是翻译家的他,自然对文学有着超乎旁人的感悟。在本书中,他分析张爱玲的小说,不但把她的代表作《倾城之恋》与《金锁记》进行对比,而且还从思想内涵的深发到写作风格的确立,进行全方位解读。他评《倾城之恋》,一方面肯定张爱玲在“心理观察、文字技巧、想象力上,都已不成问题,这些优点对作品真有贡献的。”另一方面,又中肯地指出“作者的题材只限于男女问题,但除了男女以外,世界究竟还辽阔得很。人类的情欲也不仅仅限于一二种。”他谈黄宾虹的绘画,更是用“不求形似”“不悦人心” “不随四王”“不似一面”来评价这位画坛大咖,盛赞“黄氏”画风蕴含着独特的意境美。不捧不媚的评议,彰显出傅雷刚直的个性,也让他的谈艺如一股清流,自然坦荡地流入人们的心底,给人以澄澈的心灵流涤。

      傅雷谈艺,既谈对艺术多方位的理解,也谈自己对艺术事业的执着追求。言及他的老本行,傅雷更是娓娓道来。直言自己“一向以眼高手低为苦”其实哪里是傅雷眼高手低,分明是先生在翻译事业上,孜孜以求、严谨治学的结果。他不无感慨地说,想译一部喜欢的作品要读到四遍五遍,才能把情节、故事,记得烂熟,分析彻底,人物历历如在目前,方能着手动笔。书中,傅雷也提到了他的翻译“秘诀”,那就是多读中国的古典作品,熟悉各地的方言,这不仅对译文的语汇与句法有所帮助;还能形成和谐完整的译著风格。

   “精”与“广”相间的丰富涉猎,让傅雷谈起艺来,驾轻就熟;如数家珍中,每每又给人以多方面的智慧启迪。他认为好的文学作品“应该多一些深度,少一些词藻,多一些实质,作品只会有更完满的收获。”而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小说家,“最大的秘密,在能跟着创造的人物同时演化。唯有在众生身上去体验人生,才会使作者和人物同时进步,而且渐渐超过自己。”再如,他在《与傅聪谈音乐》中,更是语重心长地谆谆教诲傅聪“先做人,再做艺术家。”期望他多读文学经典。在他看来,音乐与文学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朽的著作能洗涤和锻造年轻人的性格、见识、价值观。”这对一个音乐家的精神成长,同样是大有裨益的。

     浸润着浓浓的书香,感悟着斑斓多姿的人生世相,傅雷对寻常的物事时时保持着敏锐的艺术嗅觉。他认为艺术的美来源于自然的美。无论是鉴赏文物,听一曲交响乐,看一出戏剧,还是仰望苍穹,那些形态各异、姿态万千的美,总会不经易间进入我们的法眼,在我们平静的心湖划起道道涟漪,最终引起我们情感上的共鸣。因此,艺术在再现自然的同时,更应该表现出世间风物的自然之美。他期望每一个文艺工作者“除了专业修养,广泛涉猎以外,还得训练我们观察、感受、想象的能力;平时要深入生活,了解人,关心人,关心一切,才能把他的心曲诉说给读者听。”

     江声浩荡,心如潮涌。行进在《傅雷谈艺录》曼妙的艺术境界里,感觉傅雷不愧是一个“杂家”, 他用文学、翻译、音乐、美术等不同的艺术门类,叩开了普罗大众心目中圣洁的精神殿堂。并引导着我们,为美妙的艺术而叹服,为世间那风情万种的美,一次又一次地怦然心动。


  • 上一篇:大时空下人物命运的悲欢
  • 下一篇:坎坷优雅,如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