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大山里的“绿色银行”

甘孜日报    2019年05月28日

康定市鱼通乡发展特色种植业见闻

村民在重楼基地除草。

葱葱郁郁的重楼种植基地。

◎本网记者 陈斌 文/图

初夏时节,记者驱车来到康定市鱼通乡各村寨,一幕幕美景从眼前飞快掠过。漫步该乡的干沟村和舍联村,一条条蜿蜒曲折的水泥路、一个个特色中药材基地、一片片致富花椒林、一个个扶贫产业托起了当地村民们的脱贫梦,也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了无尽的活力。

多年前,山大沟深、土地干旱、交通不便……一系列原因让处于山沟里的传统农业失去了“姿色”,这里农民一年的收成甚至难以自足。多年来,鱼通乡干沟村、舍联村一直以种玉米、小麦、油菜、豌豆,养殖牛羊等传统种植养殖业为主,村民们的日子过得异常艰辛。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鱼通乡党委政府顺应市场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发掘贫困村优势,重点打造了以青花椒、重楼等为特色的扶贫产业,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现代化产业扶贫之路。

昔日撂荒地 今朝“香饽饽”

走进鱼通乡,进入海拔2600米的干沟村,一幢幢漂亮的川西民居映入眼帘,大片大片葱葱郁郁的重楼从这个山头连到那个山头,淡淡的药香扑鼻而来,沁人肺腑。干沟村支部书记王应军像平时一样,早早就来到药材基地,望着重楼地里火红的大黄花,他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种植重楼,是脱贫攻坚以来干沟村主要发展的一项脱贫项目。2013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王应军先后投入500万元,带领大家在撂荒地里种起了重楼,建起了110亩的中药材基地,辐射带动全村种植中药材300亩,让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致富梦。

“以前,这片地到处是乱石堆。我们调来重型机械搬走了乱石,平整土地耗时2个月。别看这些地种粮不行,种药材却刚好。这一片全是重楼,那边的坡地上还种了一些,长势都好得很。”说起中药材种植之路,这个憨厚的中年男子,一改见面时的腼腆,向记者娓娓道来。

一直以来,干沟村因为海拔高和干旱期长只能种植玉米、土豆、豌豆等耐旱传统农作物,不仅经济效益低,还得看“老天脸色”。几年前,由于修建长河坝水电站,干沟村的村民们大都搬迁至时济乡的黑日村和章谷村,加上村里的年轻劳动力基本都外出打工,高半山的不少土地就这样渐渐被撂荒了。

6年前,在干沟村看到有大量土地撂荒后,王应军心痛不已,萌发了种植中药材的念头。重楼生长周期长,种植成本高,2013年,王应军自筹资金200万元,以流转撂荒地的方式首次试种重楼。2015年,他再次投入300万元,租赁了110亩撂荒地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发展重楼种植并成立了盘龙中药材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重楼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尽管目前还未见效益,但在王应军的宣传和带动下,很多村民下定决心种植重楼,合作社的社员也从最初的3户发展到今天的11户,原本被遗弃的坡地也成为村民手中的“香饽饽”。

“我们把从村里收购来的野生重楼,通过人工移栽进基地。这些重楼长得又多又好,长势旺盛,如果按现在这种长势来看,110亩重楼的产量和产值都比传统农作物要高出好多倍。虽然基地里的重楼今年将进入成熟期,但为了保证重楼的品质和产量,他们还要再种两年,确保重楼卖个好价钱。”王应军介绍说。

从王应军身上,不少当地百姓看到了致富希望,纷纷前来讨教学习。对此,他毫无保留,热情分享自己的种植技术。

“重楼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之一,非常名贵,这几年市场效益很好。我们这里也有野生重楼生长,说明这一产业适宜在村里发展。”看好重楼产业发展前景,干沟村村民王应芬现已种植了近15亩重楼。

脱贫摘帽后,吃饭、穿衣、住房有了保障,基础设施齐全了,产业也初显成效,那如何巩固后期产业,让村民更加富裕呢?除了村民自己的思考,这一问题也摆在鱼通乡党委、政府面前。

“发展优势明显,要打牢产业基础,继续做强做优特色农业。”鱼通乡党委书记杨忠表示,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认清发展“短板”,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着力发展特色种植业,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动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吸纳贫困户就近务工,为贫困户创收开辟新思路。

小小花椒粒 颗颗富民生

初夏时节,行走在康定市鱼通乡舍联村的沟沟峁峁,满山遍野的椒林郁郁葱葱,一串串青花椒缀满枝头,散发出诱人的椒麻香味。

时下正值花椒管护期,舍联村村民高志兵显得异常忙碌,不时跑到自家花椒地里查看。以前,高志兵守着几亩薄田靠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维持温饱,前几年,看见栽种花椒效益好,他也转变观念种起了花椒。如今对于五口之家的高志兵来说,现已挂果的6亩花椒树是他们全家的“宝贝”和“摇钱树”,去年这6亩地采摘了1200多斤花椒,收入6万多元。依靠花椒收入,近年来,他们全家的生活有了大变样,高志兵也成了全村的花椒种植大户。

记者在现场看到,高志兵家的花椒地里没一点杂草,树上悬挂的粘虫板上满是虫子,一串串饱满的花椒挂满枝头。他向记者介绍,花椒要加强管理,提高科技含量,才能有好的收益。近几年,村民们普遍重视对花椒的综合栽培管理,通过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适时施肥和枝芽调控等措施,使花椒增产了10%左右。

“现在党和国家政策好,只要勤劳肯干,肯定能脱贫致富奔小康。”高志兵说,“因为花椒价格好,去年我又新栽种了6亩花椒树,等这些树全部挂果后,我们的收入会增加,日子会越过越好。”

像高志兵一样,舍联村的花椒种植也经历了从无到有到不断壮大的过程,花椒致富的作用正在进一步凸显。

“过去,村民都是零星种植花椒,未形成规模。现在,我们村已种植了1000亩,亩产值可达到8000元左右。下一步,我们还将扩大花椒种植面积,成立花椒种植合作社,延伸花椒产业链,实行供、产、销一条龙服务。”舍联村村支书杨惠全介绍说。

舍联村驻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员康鑫向记者介绍,为促进花椒经济效益逐年稳步提升,在上级林业科技部门的支持下,他们进村入户开展以能人大户、贫困户为重点的花椒新技术示范推广服务培训,深入开展花椒综合管理“四季行动”。同时,根据市场发展需要,逐级申请,积极申报成立青花椒专业合作社,实行组织化经营,形成了最低收购价,确保即使在市场萧条的年份,也能让农户利益不受损害。

近几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鱼通乡党委政府不断加大舍联村花椒基地建设,向规模要效益,使花椒种植经历了“零星栽植、地埂模式、荒山开发、规模连片”的发展历程,花椒产业开发综合效益也进一步彰显,花椒产业已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和“铁秆庄稼”。




  • 上一篇:理塘县扶贫爱心超市接交通银行111万......
  • 下一篇:雪菊种满山 致富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