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回溯丽江

甘孜日报    2019年07月04日

      ◎毛桃

      一条散发着宁静、温馨、美丽之气的古老的河,如今成了一条有很多人游泳的河。于是要说体味它原初的宁静与美丽,显然已属异想天开,但是,你还是可以体味它浓浓的温馨之气,虽然这温馨的构成已与以前的大有不同。只因现在,要找到一条还能下去游泳的河已委实太难,何况这条名为丽江古城的“河”还是既大且美且古老的。

      游罢丽江,有太多这样那样不大不小的感觉,以至于都有些不知从何说起了,以至于竟有些武断地将“温馨”一词作了丽江的第一形容词。

      就让我设想一下丽江古城的过去吧。过去,丽江古城就像任意一座只管当地居住者吃喝拉撒睡以及劳动工作等的城市一样,没有像现在这么多鳞次栉比的商铺店面,没有像现在这么多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直奔此地来游玩的异乡人,于是,你可想它的日常场景了:麻石地,青瓦房,小桥流水,柳拂藤垂,宁静的街巷里,走着寥寥的几个行人。

      就让我概括一下丽江古城的现在吧。现在,丽江古城开起了鳞次栉比的商铺店面,涌来了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直奔此地来游玩的异乡人,古城的上空,弥漫着热闹的观游消费之气,同时也不乏观游消费时的挑剔与较真。可以这么说,这种热闹的观游消费之气在现在的丽江是相当地浓墨重彩的。

      入夜,当一串串长圆形的大红灯笼将夜色中的古城映照得朦朦胧胧、若隐若现之时,那些开在古城砖墙瓦房里的店铺还是挺像一盏盏吸引人视线的灯笼的。很喜欢那些出售取材自然、手工意蕴浓厚的商品的店铺,它们就像这些“灯笼”中能长久吸引人视线的“灯笼”。这天傍晚,初到丽江的我在漫无目的的瞎逛中先后走进了一家卖扎染腊染的布店,一家卖棉麻衣裙的服装店,一家售品很有艺术性的木刻店,一家专卖亚麻彩染小饰品的布艺店,一家摆着许多旧式饰品的古董店,并细读了这些好看的“灯笼”,买了一些好看的布片和小玩意儿。

      第二天白天,除继续逛店外,我还留意开了好看的场景以摄入镜头或作自拍的背景用。这次,我还专门挑了比较偏僻的街巷去走,去拍照。在我看来,在丽江古城转悠、购物、拍照是三件愉快或比较愉快的事。

      也许,还应去那些有小桥流水相伴、手工艺品相饰的酒吧坐坐。可现在我是独自一人,没有可一同去酒吧坐坐的朋友,于是就只有继续独立自主地转悠、购物、拍照了。

      曾写过一篇名为《失去了小街小店的城市》的文。在此文中,我感叹那些能给我们历史记忆的小街小店消失了,在那些小街小店里的个体手工劳动消失了,一些有着浓浓人文精神的生活、生产方式消失了;相应地,那些随之伴生的个性产品、有人情味的产品也消失了。但现在,在丽江古城,我看到了不少的小街和小店,于是有了一种久违的亲切感。的确,那些悠闲地做着或售着手工劳动产品的小店是能给人以亲切感的,就像古城的麻石地、青瓦房、木漏窗、土纸灯笼、小桥流水。怎么能不感到亲切呢?它们是与我们祖先朝夕与共的东西啊,而我们祖先身上的血,依然在我们血管里流淌。

     只是还是有一种忧患,怕这种个体手工劳动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式微,变质,沦丧——在古城,我看到的那些具有个性意味的手工劳动产品与那些以批发形式销售的伪手工艺劳动产品相比,还是不占多数的。这也是前面所说的“灯笼”并不是个个都能长久吸引人视线的原因。 如果说丽江古城的建筑格局是一个人的外貌的话,那么古城的这些有个性的小店小铺就是这个人的灵魂。于是,愿灵魂长在。

     接下来,就让我设想一下丽江古城的将来吧。在我看来,丽江古城的将来就取决于这些有个性的小店小铺在质量及数量上的变化。如果保持了某种个性的小店小铺是更多而不是更少的,那么丽江古城的内涵将是更丰厚也更迷人的。的确,这些以个体生命、个性表现为特征的小店小铺是以大权重身份参与构成了丽江古城的浪漫内涵的。如果说对丽江古城的第一印象为“温馨”的话,那么第二印象便可谓“浪漫”了。

     当某人坐在一张铺着好看的彩条棉布的吧桌前,透过悬着串串大红灯笼的窗扉看着外面的绿柳青藤、小桥流水,看着过往的披着或亚麻或条纹披肩的文艺女人,看着过往的系着头帕或围巾的文艺男人,这不是一种浪漫又是什么呢?

     古街,小店,手工劳动,一种久违的亲切,一种新鲜的亲切,温馨而浪漫。


  • 上一篇:金蝉鸣夏
  • 下一篇:行走在甘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