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岁月慈悲》:隽永和晶莹的乡愁文字

甘孜日报    2019年09月06日

◎思衣谷

在上个世纪,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优秀的作家、学者被迫离开中国内地,去了台湾。这批作家、学者带着沉甸甸的乡愁和对生活的苦难和苦闷,诉诸于文字以释放乡愁。正因为有了这么一批可敬可畏的作家将这种复杂情感寄托于文字中,才使得这种离乡人的苦闷孵化成了隽永和晶莹的乡愁文字,永远闪耀在华语文坛,成为我们华语文学一笔宝贵的财富。

君不见,近期由中信出版集团文艺分社牵头出版的系列“华语文学60年·散文精选”就是针对台湾作家对华语文学做出的巨大贡献而做了一次掷地有声的精选总结和推荐,并且极力推广和分享这类属于特有的离乡人专属的情感。

在系列之一的《岁月慈悲》一书中,主题自然离不开“慈悲”,而这种慈悲是针对上文说的那一批台湾作家的,因为他们经过了生命不同的苦难之后,对岁月和生活有了一种真正的同情与原谅。你可以理解为他们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妥协,但笔者的理解是他们是一批能随遇而安、生活有情调的而不失满满的乡愁作家群体。

书中第一辑第二辑的“抉择”“故土”直指“乡愁”,这是离乡人对被迫要离井别乡做出的思想挣扎,又是不得不接受现实的想反抗但反抗不了的无力感,也因此就更加激发了作家们对内地乡情的追思,也很隐喻地展现出崇高的爱国情操。在这种关于乡愁的主旨表达上,不同风格的作家有了不同的表达。在这两辑中,你可以看到张晓风的《步下红毯之后》用象征的手法,用一种“砍镣铐”的习俗让读者领悟到一个人独立自立坚强起来的重要性,而另外又通过一次红毯会让读者想起了故土乡音,可见是一种直抒胸臆的对国家情怀的无杂念地流露。此外,张晓风的《愁乡石》也是通过对比手法,以此来展现一心爱国爱故乡的情感,这些都是有着不错的宏伟主义的写作风格。

除了张晓风这种宏伟观的对乡愁的叙述,是作家也是教授的齐邦媛则以自己的教书经历,从大时代的背景写了《一生中的一天》,她通过故乡的祖屋等故土的现实环境的变迁表达百感交集的乡愁。

林良的《一间房的家》《离乡》,琦君的《桂花香》,则是在微观的视角去体现离乡人的一种充满市井气和为柴米酱醋茶生活奔波的离井别乡的情愫。我们可以看到离乡人在台湾的困窘的生存空间,作者从侧面很隐喻地将乡愁升华为一种精神寄托和一种优雅生活方式的追求,可见作者高洁的爱国爱乡的情感有多深了。而琦君的《桂花香》则是文艺道行颇深并隐秘借物咏志的乡愁文章,让人通过作者的细腻笔触,感觉到在沉甸甸的乡愁之余,另有一种如桂花一样美丽又充满童真的美好经历。

当然,除了从宏观和微观述说乡愁,我们还可以通过席慕蓉、杨牧、余光中充满诗意的散文去聆听一个个具有诗意的乡愁故事。席慕蓉的《生命的滋味》《风里的哈达》都是妙语连珠又不失诗意地记述乡愁,杨牧《昨日以前的星光》更是以一种文化和诗歌随笔的诗意风格,庄重严肃地表达自己了对国家的情感认可。




  • 上一篇:方寸之中有恩师
  • 下一篇:在玉隆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