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9年09月06日
待出售的架子猪。
王福刚的幸福笑脸。
进大门前必须要进行仔细消毒。
媳妇黄春梅检查提取受精卵。
出售净猪。
◎蒋平 文/图
敦厚朴实、不服输是笔者对王福刚的第一印象。站在养猪场大门前迎接笔者的他,和我一起在消毒室消毒后,聊起了他的“养猪经”。他指着室外占地25亩、合计有5000多平方、整齐排列的9间圈舍动情地说:“要不是我坚持,一家人有可能还在还债的路上苦苦挣扎。发展成现在拥有102户成员的海螺沟鑫杰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其中的过程可以用遍尝酸甜苦辣来形容。还好,总算挺过来了,虽然还没有做成大企业,但每年基本稳定的出栏销售数,见证了我的养猪业走上正轨了。”
艰辛创业向前行
我养猪是从“养鸭”开始的,王福刚说。刚开始,看见别人养鸭卖仔鸭和成品烤鸭生意还不错,于是便拿着多年积攒的血汗钱到石棉县买进了一批仔鸭饲养,也许是方法问题,第一批存活率很低,剩下的就像地里的歪瓜裂枣一样,数量少形象惨不忍睹。这次养鸭做了亏本生意,心疼不已的他也知道光生闷气不能解决问题,想想整个过程也是按照以往家里的方式饲养,为什么就失败了呢?别人发展养殖业可以挣钱,我为什么不能?劲可鼓不可泄,于是抱着不甘心的想法,他找亲戚朋友借来本钱,又开始养鸭子。这次还真成功了,但市场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仔鸭孵出就成了烫手山芋,卖不出去的鸭子只好养起来。为打开销路,王福刚骑上摩托车从磨西镇一路向燕子沟镇流动售卖,虽然拼尽全力,可是销售的速度根本赶不上鸭子成长的速度,每次卖不完还不能过期的烤鸭只好送给亲戚朋友免费品尝。筋疲力尽地干了一阵子再算一算成本,得到的结果是仍然做了亏本买卖!当希望变成苦恼的时候,家人和朋友都劝他老老实实地把地种好,不要再去创业了。面对大家的好言相劝,他该怎么办?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他打定主意,既然养鸭子不行,就把眼睛盯在家里养的猪身上。经与家人商量好后,他增加几头猪,又开始了他的养殖事业。
念好科学“养猪经”
常言道:少不怕,多难养。一两只、一两头家禽因是家养家用,不用费太多的精力就能够出栏,有了意外也不会伤筋动骨,对家庭造成的伤害大多数都能承受。按照以往的养殖办法,王福刚将圈舍搬到了地里,夫妻两人把自己熟悉认知的养猪方法认认真真地用在了这次的再发力上。经过近一年的辛勤劳作,喂养的几只猪终于出栏了,再算一算,除去成本还有利润。看来这条路走对了,沉浸在成功中的王福刚又爆发出了雄心壮志,借钱贷款,买种猪、买仔猪,一心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他开始了规模养殖。
万石谷,粒粒积累。千丈布,根根织成。家禽圈养最容易相互感染病菌,防病治病成为头等大事,只晓得简单防治手段的一家人再次经历了重大变故。2015年9月中旬的一场口蹄疫,差点让养猪业化成了泡影。200头净猪、30头种猪接二连三的感染,手脚无措的一家人围着希望,吃住都搬到猪圈,中午一盒方便面就是整个白天的伙食,妻子和进门不久的媳妇都哭着说:“这一下完了,一辈子都翻不起来了。”经过不眠不休的努力,虽然3天救活了20头净猪和20头种猪,但也元气大伤,直接损失近20万元。悲伤情绪笼罩的那段时间,王福刚也一度有过放弃的想法,前有债务压力,后有面子问题,考虑到借款贷款和租地费怎么办,思前想后,他下定决心不能就这么算了,自己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站起来。
几次失败让王福刚认识到,传统的精细养殖与科学养殖不能同日而语,没有正确的科学养殖知识,是难以做好养猪文章的,而自己的幸福富裕日子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沉重教训换来的清醒认识让他足够重视对科学的学习。好在替他着急的两级政府争取到一个免费在四川民院培训15天的名额,走进大学疯狂吸取养殖知识的王福刚把每一天都当成两天甚至更多来用,为搞懂一个个问题,他不惜打扰授课的老师和正在休息的同学,虚心向他们请教,直到取到“真经”。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到现在都认为学习期间是他过得最充实的一段时间,勤学好问的他还以优秀学员的身份代表全体学员上台致结业辞。
按照科学养殖的方法,不蹈以前病急乱投医的覆辙,他精心选择了信用质量都有保障的饲料厂,在购买饲料的同时,紧紧抓住合作关系,邀请饲料厂派出技术员到点指导,再用真挚的感情留下人学到技术。王福刚这种从小到大的发展思路倒逼他逐渐养成了边养边学的习惯,先后得到了民院陆教授、西昌傲农集团养殖专家张正菊、州农科所冯老师在动物病源学、各种猪的圈养、病情防治等方面的培训指导,芦山县余西友师傅硬是被留了一年半时间,手把手地教会了一家人整套的养猪技术,乐于跟他打交道的教授和技术员也时时关注他的产业,双方保持着经常联系随时帮助答疑解惑。
站在养殖场中,王福刚自己总结道:“不管搞什么都是要讲科学的,不跟科学打交道,就不要搞养殖。母猪要当老婆养、小猪要当儿子养。”
科学养猪使他的养猪业有了新的收获。从2016下半年的种猪70头、净猪400头发展到现在净猪1200头、种猪156头(其中公猪6头、母猪150头),出栏率逐年稳步提高,年销售额近600万元。王福刚的养殖事业也慢慢走上了正轨,去年还被评为省级示范户。
心存感激助乡亲
看见王福刚养猪挣了钱出了名,同样想过上富裕生活的部分乡亲也跟着养起了猪,由于方法和数量上的差距,加上没有技术指导,其结果可想而知。看到这样的情况,王福刚集中哪些愿意听讲的乡亲,适时举办了三期具有针对性的养殖培训班,把学到的饲养知识毫不保留传授给他们,并按成本价向他们提供仔猪、饲料,还向贫困户赠送母猪帮助发展经济。问到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 王福刚望着成片的猪舍说:“在我落难的时候,乡亲们并没有嫌弃我,还力所能及地帮助了我,我起死回生,就应该回报他们。”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前期供应和后续处理的问题变得越来越迫切,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王福刚按照每亩地800元的价格,租用流转了附近村民的18亩土地,本着谁的土地就用谁的原则,雇请了8名村民种植养猪场所需的作物,每天一人有100元的收人,每月能挣到2200元左右,这些家庭就不用出远门打工,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算是一举两得。他与“一村一品”合作社开展粪水分级处理的合作,把每天近两吨的干清肥料作为海螺沟大白菜种植的有机肥使用,根据猪场的规模购买一套搾分机,然后发酵制成有机肥,这样不仅解决了粪水存储处理的问题,还帮助菜农提高了农家肥的使用率。
7年的创业经历让王福刚收获颇多,同时也摸索出了一套养种销的经验,美其名曰“养殖产业链”,在严格按照饲养标准、积极防病治病和加工销售程序的基础上,实行自己配方加工饲料,以此来降低成本,注意加强种猪营养、仔猪21天就断奶,净猪销售前一个月要赶到8亩大的放养场里散放等措施,这样一年就可增加近3倍的产量,而肉质更好。投入开办的王牌家庭农场今年取得了四川省有机转换认证证书,使销售的猪肉有了品质的保证。现在,他的儿子和儿媳妇成了养殖场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