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园林遐思

甘孜日报    2019年11月01日

      ◎王家年

      苏州园林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苏州各色园林对外开放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等。

      怡园,我从逶迤的假山后,隐约的亭榭中,穿过棠云梨雨,摇曳的竹影,似有断断续续的琴声隐隐飘来。我四处寻觅,琴声来自何处?过玉虹亭,清石舫到锁绿轩,再绕西部假山南下,至坡仙琴馆,都不见演奏人。1919年中秋,怡园主人为弘扬琴文化,特邀上海、扬州、重庆、湖南等地琴师,在怡园举行琴会,在中国近代琴学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怡园琴会”,成为琴友相聚的活动。1992年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古琴家吴兆基等人,再续“怡园琴会”,绝响多年的古琴声又在怡园回响……

      西面“石听琴室”,庭院中有湖石,如一老者俯首听琴,那情态惟妙惟肖。原来如此,不必再寻演奏人,这里有太多太多琴文化积淀,每一个空间都散发着古琴的馨香。怡园不大,如一玲珑的艺术宝库,建园者善于吸取各园之长,巧置山水。复廊仿沧浪亭,水池效网师园,假山学环秀山庄,洞壑摹狮子林,旱船拟拙政园,布局自然优美,堪称园中精品。我见过不少园林,多偏重视觉美建造,怡园把视觉美和听觉美,统一得如此和谐自然,让人一踏进园里,就心旷神怡。

      我走进沧浪亭,院里院外尽是碧水蓝天,复廊有漏窗把园林内外的山山水水融为一体。有人说:“千古沧浪水一洼,沧浪亭,水之亭也。”

      我看那盘旋的石径,葱茏的古木,蔓生的藤萝,丛丛的野卉,仿佛人迹罕至,这正是诗人画家待开发的处女地。追溯建亭伊始,更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亭子的主人,就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舜钦,沧浪亭又是有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而得名。亭建完后,主人便写了《沧浪亭记》,又邀请欧阳修写了《沧浪亭》长诗。诗文在文学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从此沧浪亭名震华夏,数不清的名人游客来了又去,去了再来,留下诸多佳作流光溢彩。

     我在园里细细寻觅,还有一些妙趣横生的故事。园中最大的主体建筑“明道堂”,有乾隆南巡时,在此召苏州评弹艺人王周士说书的传说,传说皇帝听书入了迷,觉都不想睡。到山顶,沧浪亭在千年古木的映衬下飞檐凌空,荡人心魄,数百年来,它多少次赋予骚人墨客以灵感,让他们纵情挥毫泼墨,为中华文明增添了几多新美。

      亭子不远处的石凳上,有位红衣少女,正捧一本诗集在聚精会神地读,那正是一株花蕾,在沧浪亭这片文学艺术的沃土上含苞待放。

      狮子林被称为假山王国,我进园中看山,明知是假的,进山后却以为是真真切切的。山路有九条,蜿蜿蜒蜒,上上下下,有时楼台隐现,有时峰回路转,路边有石峰、石笋,石缝里长着古木、松柏,石笋上悬着野花、葛藤。山中有岭,峰,谷,坳,时而穿洞,时而过桥,左绕右拐,来回往复,如入迷宫。

      我边走边欣赏千姿百态的湖石,多数像狮子,大小五百来头,有怒吼的,有酣睡的,有嬉戏的,有打闹的,或卧,或立,或大,或小,或肥,或瘦,百态千姿。

如此精妙的假山王国,谁观后不拍案叫绝。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先后六次入狮子林观赏,并留下墨迹和诗作。回京后下令在圆明园和承德的避暑山庄,各仿建了一处“狮子林”。

      假山王国的子民,自然是那些千奇百怪的石头,国君就是设计、指挥建造园林的艺术大师,这位国君真是上天赋予了灵感,能把冷冰冰的石头堆积成魔力无穷的王国,让成千上万人在此流连忘返,令人叹为观止。

     苏州园林在世界造园史上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


  • 上一篇:东望长河是鱼通
  • 下一篇:听音十二章